第四节 教学案例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一、教学目标
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场组织与实施,熟悉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与方法。
二、实践指导方法
(一)实践指导老师基本要求
具备娴熟的精神卫生理论知识、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实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进度安排3学时。其中小讲课60分钟,示教案例60分钟,案例讨论与互动60分钟。
2.教学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概念、干预方案制订的具体内容、现场干预组织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技术等。
3.示教案例 曾经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突发公共事件。
4.案例讨论与互动 给出一个案例,引导学员就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言,指导老师总结。
5.教学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准备示教案例和讨论分析案例、设计提问和测试题。
6.教学效果测评
(1)闭卷考试:依据教学目标测试学员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实践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估实践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小讲课
1.讲授要点 ①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对象、组织等;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具体技术与方法。
2.提问设计 ①什么叫心理危机干预?②如何确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队伍?③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物资准备包括哪些?④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如何确定?⑤心理危机干预总的原则有哪些?⑥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⑦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包括哪几个方面?⑧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场实施步骤包括哪些?⑨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
(二)示教病例
1.事先准备案例资料,该案例应是成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突发公共事件。
2.选择一名学员针对案例制订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方案。
3.启发学员对该技术方案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最后总结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
技术方案的制订应考虑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体的心理卫生服务。在心理危机干预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团队成员的优势特点和经验制订干预技术方案。制订技术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①确定心理危机现场干预组织体系和相关职责;②制订干预的时间表:根据目标人群和干预队成员人数,排出工作日程表;③专家组根据前期评估的结果迅速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的建议;④制订针对事件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⑤根据不同目标干预人群确定主要干预技术;⑥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的不同心理干预方法;⑦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转介制度的规范;⑧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结束的规范;⑨追踪和随访;⑩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信息的发布。
4.请学员讨论,并小结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
(1)心理危机干预成员的确定:心理危机干预机动队的建设应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期工作中,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业务学习。心理危机干预机动队一般由当地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疾控系统医师组成。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甄选心理危机干预成员。一般来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由有多次实战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对于破坏性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以精神科医师为主,发挥精神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优势,辅以部分有多次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开展现场心理辅导工作。
(2)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物质准备: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现场干预应准备相关的生活物质、通讯工具、必要的药品、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理危机评估工具和相关技术手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不同,相关物质的准备差别较大。一般应考虑准备的物质有:①生活物质:心理危机干预队员的个人物品、充足的食物、手电筒等;②通讯工具:手机、海事电话(必要时)、手机充电器、手机备用电池等;③必要的药品:包括急诊常规用药、精神科常用的苯二氮 类药物等;④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出发前应立即印制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⑤心理危机评估工具:充足的、较为齐全的心理危机评估工具;相关的技术手册:⑥现场干预培训手册、各类干预技术指导手册等。
(3)心理危机干预现场的组织:心理危机干预现场应有明晰的组织领导体系,机动队设领队、业务副领队、行政副领队。领队负责现场的组织领导工作,业务副领队协助领队分析和制订干预计划等业务工作,行政副领队负责协助领队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危机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等行政工作。机动队根据工作内容可以确定分为不同工作组,工作组设组长、副组长,开展工作。
心理危机现场干预应每日进行总结、会商,向上级汇报工作。
5.讲述本次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与方法,包括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和具体组织实施等。
(三)案例
汶川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浙江省卫生厅领导高度敏感,意识到灾区卫生救援任务将十分艰巨,立即指令包括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动队在内的省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处于待命状态。5月13日晚上10:00接到卫生部要求浙江省向四川省派遣医疗救援队伍的指令后,经过连夜紧张有序的协调准备,14日上午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与医疗救护队、疾病控制队伍一同飞赴四川地震灾区。
奔赴现场前的准备工作:在接到浙江省卫生厅“随时待命”的通知后,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连夜做好人力、物力各项准备工作,紧急联系组织了第一批10个人组成的应急机动队队员,并确定队伍的指挥链。准备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的评估工具、宣传资料、办公用品(打印机、打印纸、笔、工作证、通讯工具等)以及生活用品(帐篷、必备药品)。同时,密切关注主流媒体的前方报道,做到尽可能多地掌握干预现场的情况,对灾情做到心中有数。
现场干预前的准备工作:到达干预现场后,与当地政府、现场指挥中心、群众建立联系,了解伤亡情况以及人员安置状况,对灾情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群众的基本心理状况进行预评估并确定干预工作方案。具体包括:建立危机干预人员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动队队员的分组和培训,形成工作机制。
现场干预:首先通过快速问卷调查对安置点的部分受灾群众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将受灾群众分为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普通人群指受灾人群中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对于普通人群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集体讲座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心理应激应对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重点人群指在灾难事故中受伤的人员、死难者家属、亲身经历灾难过程以及在调查评估中存在明显心理应激症状的人。对于重点人群,进一步评估个体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躯体和精神状态,应对打击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选用适宜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面对面的干预。
危机干预队员的督导:在每天的干预工作结束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动队的队员都要围坐在一起,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接受心理督导。
个案1
柳某某,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地震时,她在三楼教室上课,刚跑到三楼楼梯口时,房子塌了,她被压在废墟下面,大概一个小时后被同学的家长救出。后由她的亲戚背着,经过9个小时(地震前只需要1小时)的步行才到达当地医院,确诊为骨盆骨折。据她的母亲反映,小女孩受伤后变得不活跃了,对声音非常敏感(连风声大点都会哭),不愿意吃东西,反复跟母亲说等伤好了要到埋葬同学的地方去看他们;而且说脑子里经常出现自己被埋时的画面:压在她身下的同学没有了头颅,压在她身上的是一位老师,老师被埋时老是说:“给我一粒药让我死掉算了。”
干预过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首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后取得柳某某的信任,鼓励她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通过柳某某的描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确定她当前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闪回,而柳某某自己也强烈要求医生帮助她忘掉这个不好的画面。然后,指导干预对象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干预对象找一个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躺着,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气流上,思维跟着气流走,感受气体从鼻子进入到呼吸道,然后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之后,再沿着相反的方向出来,用鼻翼感受进出气体的温度差,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个体充分放松。最后,再进行眼动脱敏和信息再加工(EMDR)技术的运用。连续三次画面涂抹之后女孩对这个不想要的画面慢慢地变得模糊,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愿意好好吃饭。
个案2
武警某部驻平武县官兵,地震后受命转移、抢救伤员,在抢救过程中不断呈现在眼前的破败的建筑、遇难者的尸体……太多的死难场面,让救援官兵们在体力大量耗损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很多官兵表现出倦怠、疲乏、情绪低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症状。
干预过程:紧急事件晤谈(CISD)。救援官兵10个人围坐成一圈,整个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期,主持人首先自我介绍,然后每个参与者做简短的自我介绍。第二阶段,事实期,参与者轮流描述自己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所处、所见、所听、所闻及所做。第三阶段,感受期,请参与者叙述自己的亲身感受。第四阶段,症状期,请参与者轮流描述自己参加救援这几天的躯体、心理症状以及对生活的影响。第五阶段,辅导期,主持人介绍应激反应,强调这些症状都是对灾难的正常反应。同时帮助救援官兵认识到必须面对现实完成任务的同时要防止过度的紧张而出现过度的反应、克服恐惧心理。第六阶段,再入期,对整个干预阶段做出总结,干预者回答参加者的问题、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指导。最后,针对救援官兵夜晚睡不着觉的情况,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教官兵们做呼吸放松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第二天,参加晤谈的部分官兵表示前一天睡眠改善。
(四)问题及答题要点
● 问题1:什么叫心理危机干预?
答题要点:
心理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 问题2: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如何确定?
答题要点:
对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人群的分类可参考以下标准,确定各级人群的总数及分布情况。第一级:直接卷入突发公共事件,有受伤、丧失亲人或者严重财产损失者;第二级:与一级人群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可能会存在严重内疚反应和情绪问题;第三级:从事救援或搜寻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记者等;第四级:可能与突发公共事件有相关责任的领导;第五级:在邻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
根据心理危机评估的结果和团队的力量,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人群和重点人群。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适当增加干预目标人群的范围,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人群主要为第一级和第二级目标人群。
● 问题3:心理危机干预总的原则有哪些?
答题要点:
心理危机干预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危机干预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一部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得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2)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体现人文关怀,不得对同一人进行不同人次无组织的重复干预。
(3)干预一个追踪一个,建立心理卫生档案,定期随访。
(4)心理危机干预应体现伦理要求,任何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使用必须取得其本人和(或)监护人的同意。
(5)心理危机干预应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组织范围内,开展着实有效的工作。
● 问题4:心理危机的评估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题要点:
心理危机的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心理危机评估的结果是制订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重要依据,同时心理危机的评估过程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影响人群的分类等。
(2)确定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形式有团体评估和个体评估两种形式,根据条目的要求有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估方法。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事件的影响面大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员的人数、特长进行选择,或者是混合使用。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评估中往往是团体评估和个体评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团体评估指的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采用自评条目的评估问卷,先就问卷的每个条目进行正确解释,团体成员充分理解后,由团体成员进行自行评估。常用团体评估采用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有: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应对方式问卷、知觉压力量表等。
个体评估指的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采用一些结构式或半结构式的访谈问卷,针对个体的某一类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他评的方法。常用个体评估的工具有:心理危机干预定式评估工具、急性应激障碍结构式访谈问卷等。
团体评估一般用于发现可能有特殊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且通过团体评估的方式,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个体评估的过程是个体心理危机干预的开始,个体评估的过程也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过程,利于建立共同的干预目标,协商制订下一步干预方案。
(3)确定伤害性行为的危险性:伤害性行为是个体在心理危机状态下极端的行为表现,识别和控制伤害性行为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伤害性行为包括自杀、自伤和伤害他人的行为。伤害性行为的预测评估一般通过收集可疑信息、亲属和组织汇报,以及心理危机评估访谈的过程中进行。
(4)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精神卫生问题及服务需求: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相关人群的数量、心理健康水平,快速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精神卫生问题及服务需求,是制订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成功组织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应快速做出预测,如团队不能满足其需求应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增加团队力量,或更换团队。
● 问题5: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场实施步骤与主要技术包括哪些?
答题要点:
(1)根据心理危机评估的结果,对没有发现明显心理行为问题的团体和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团体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宣传资料的发放等。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公开、透明发布相关的信息以及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等。
(2)对存在一般心理行为反应的个体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主要形式为紧急事件晤谈(CISD)。心理晤谈的目标为: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消化创伤体验。集体晤谈时限最好在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6周后效果甚微。正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须对小组帮助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须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
(3)对存在有较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开展个别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CBT)和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等。CBT一般用于存在明显错误认知图式的个体,由受过专业CBT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开展。EMDR一般用于早期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之前的研究结果提示EMDR对突发公共事件后闯入性症状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EMDR由受过专业训练,并有过心理危机干预实战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实施。
(4)对于有亲人死亡的居丧者应开展居丧干预。居丧干预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更高,技术操作更为复杂。一般由接受正规居丧干预培训并且有多次实战经验的心理专家开展。居丧干预完成后应对干预对象进行重点随访。参加干预人员应接受心理督导,消化居丧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恢复战斗力。
(5)对能够诊断明确的精神疾患患者,应立即联系家属,告知病情,并转入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对有明显伤害性行为倾向的个体应予以重点干预,并加强看护。
(王臻 曹日芳 何晓燕 陈直平 赵国秋)
参考文献
1.陈坤.公共卫生案例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段小贝,陈少贤.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与案例评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5.曹康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6.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痢疾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马晓伟.实用救灾防病手册——洪涝灾害救灾防病专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8.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周祖木.自然灾害与相关疾病防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