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驾驶中的视觉现象与观察训练方法
(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物体远小近大规律
一般情况下,光在空气中只能沿直线传播,传播中如果有物体阻挡,我们将无法看到,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盲区。比如房屋、树木、街道建筑物、坡道、车辆互相遮挡和车体本身的遮挡等都会产生盲区。
眼睛的位置变化时盲区随之改变,驾驶中可利用这一点减小或改变盲区,从而看到原来盲区中看不到的区域。
观察训练方法
站着,半蹲着,坐着,在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地方观察地板上地板砖的长度,可以培养判断物体水平放置时的宽度的能力。没有地板砖,也可以用一定长度的树枝、废弃的水管等平放在地面上观察。
(二)车体自身产生的盲区及其变化规律
小型车辆车体盲区空间分布如下。
车头遮住前方物体的高度越高,距离就越近。如果前方物体是车辆,可以看前车尾部有特征的部位来大致判断车距,如看车底边,后保险杠的上、下沿,尾灯等部位。
平时要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高度所对应的车距,不需要精确,只要确保安全即可。
车辆左右两侧的判断方法类似。
观察训练方法
让会开车的朋友按上述示范的方法把车开到某个间距,然后在车内外观察对比一下。
(三)驾驶中的视觉错觉与排除
驾驶中经常需要以墙角、树木、电线杆、大门的门框、车库门、地下车库的柱子、建筑物的窗户等部位作为判断车体位置的参照物,在车内看这些物体的位置和直接看是有差别的,还会有错觉发生,因此为了正确判断车体的位置,掌握其中的奥妙是很有必要的。
1.定点停车看桩杆时产生的错觉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横和纵两个坐标。确定汽车在地面的位置也是一样的道理。确定了距标杆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后,即可确定汽车在路面上和标杆间的相对位置。
规律
定点停车时,相对参考点C,横向距离过大标杆将位于车头的前方,过小标杆将位于车头的后方。所以先把握好横向距离(小型车要求在30厘米以内),是准确停车的关键。
图中从驾驶席往外看,A、A1、A3都和车头上的C点重合,但是只有A1与车头平齐,A在车头之前,A3在车头之后。A距汽车右侧的距离比A1远,A3距汽车右侧的距离比A1近。所以仅凭标杆与参照点C重合(纵向距离)就断定标杆与车头平齐是不对的,必须先确定标杆与汽车右侧的横向距离,然后再通过看标杆是否和参照点C重合来确定车头是否与标杆平齐。
图中车头与A、A1、A3杆都平齐,A杆的横向距离大,参照点后移到C,A3杆的横向距离小,参照点前移到C3,A2的参照点在C2处。标杆位置不变,头部前后左右移动也可引起参照点位置的变动,请在驾驶中观察体会。
当A1和车头平齐时,驾驶员会感觉A1似乎到了车头后方,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平头车与长头车大不一样,所以参照点的选取也因车型而异。
2.过限宽门、移库、倒车入库时看桩杆的错觉
由于物体有远小近大的规律,因此比车宽一点的桩门,在车头没有真正进入之前,总是感到车比桩宽。这是错觉,不必害怕,在实际驾驶中注意观察即可。
因为桩杆越近视角越大,所以在车前进的过程中,产生了远处的桩杆向车的两侧“扩散”的感觉。桩考移库时也有这样的感觉。
观察训练方法
在矿泉水瓶子里装上沙、土等,然后插上树枝、废弃的自来水管等就可以制作出简易桩杆,然后摆在车的不同位置在车内、车外进行观察和体会。
(四)后视镜成像规律
为了扩大反射景物的范围,后视镜一般都做成凸面镜。凸面镜成像的规律是物体距凸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镜面越凸这种现象越明显。
判断技巧:
倒车时,如果后视镜中的车身相对路边线看起来是前宽后窄且不转动,说明在直线向后倒。当在右后视镜中看到车身右侧与右边的标线平行时,车尾实际上偏左。当在左后视镜中看到车身左侧与左边的标线平行时,车尾实际上偏右。倒入车位或移库倒入库位,利用后视镜判断车体是否与车位或库平行时要特别注意,以免判断错误,最终导致打错方向。
利用后视镜在直路上倒车的训练方法: 先前行,当车和路边线平行时停车,观察后视镜中的影像,记住之后看后视镜倒车;也可把头伸出车窗,看到车左侧和左侧标线平行时停车观察后视镜中的影像,记牢之后看后视镜倒车就不会偏斜了。
观察训练方法
找会开车的朋友把车开到地面上有线条或者有路沿的地方,在车内、车外观察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