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菌无公害栽培新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质量和营养越来越重视。在香菇栽培中,对场地、原辅料、水质、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从而实现香菇的无公害栽培。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最终成败。优质的香菇菌种标准是:菌丝体色泽纯正,洁白浓密、均匀;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平整,斜面背面外观培养基不干缩,颜色均匀,无暗斑、无色素;有香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异味。香菇品种繁多,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抗病性强、易管理、商品性状好的菌株进行栽培。一般以采用上海908、苏香2号、3号为宜,菌龄100天左右的菌株为好(见图14)。

图14 香菇

(二)按“无公害”要求配料

使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菇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范和标准,生产过程用水应符合城市生活饮用水标准。原辅材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三)制包与灭菌

料袋选用高压聚丙烯材料。制包过程为半机械半手工操作,将按配方配好的料投入搅拌机内进行干拌,数分钟后加入定量水的80%,搅拌均匀,若混合料的水分含水量不足则再补加水至达到要求。方法是:用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伸开手掌,料在掌中能成团,即水分已达到要求,最终混合料的水分控制在58%~60%。

对合格及袋无破损的料包进行套颈圈,要求将颈圈拉离料面4~5厘米高,然后用直径2厘米左右的锥形木棒打洞至包底,但不得将料袋打穿,最后盖上盖,但须保持预留孔穴的完好。

严格控制拌料至灭菌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小时内推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极易发生酸败。培养料中丰富的养分及适宜的含水量,会导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灭菌效果,也将影响日后菌种的萌发与生长。

料包的灭菌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要求同常规,总要求是灭菌彻底。

(四)冷却与接种

灭菌结束后,料包先经自然冷却至25℃以下方可进行接种,但不可冷却至过低温度,否则会影响菌丝萌发速度。接种操作前1小时,开启接种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并确保整理个接种过程接种室内处于无菌状态,接种人员要穿戴经消毒灭菌后的衣鞋帽进入接种室,双手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经火焰灼烧灭菌冷却后备用。接种时先将表层2~3厘米的老菌种皮去掉,这样可加快菌丝满袋速度,并确保整批菌袋走菌均匀一致。接种量要求一般1瓶菌种(约500克)可接种30~40包料包。

(五)发菌管理

1.前期不脱袋培养

培养室应安装防虫蝇及防鼠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在菌包培养过程中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将接好菌种的菌包置于23~25℃、湿度60%~70%的培养室进行避光培养,菌包与菌包之间留一指缝,利于发热期菌包的散热,也利于中后期进行光刺激转色。15天后,将培养室温度设定为21~23℃,此时菌丝呼吸加强,需氧量增加,应加强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3000毫克/千克以下,并有流动气流。30天左右,菌丝可满袋,若在此过程中出现菌包有发泡现象,说明供氧不足,可采用大头针刺孔的方法增加菌包的通气性,但刺孔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偏干的菌袋会影响菌丝的正常分解木屑。菌丝满袋后10~15天,可进行间歇性光刺激,到65天,菌包可完成发泡转色进入脱袋洒水后培养阶段。

2.后期脱袋洒水培养

该阶段的培养管理要注意:控制培养温度与前期培养温度不得有较大温差,且培养温度不得低于20℃,否则会引起过早出芽;增加通风换气,否则在23℃左右的培养温度和湿度95%以上的条件下菌包极易长霉。

(六)出菇管理

经培养成熟的菌包,在7℃以上的温差刺激和震动刺激下便可进入出菇管理。上架排包时,包与包之间间隔4~5厘米以便于采菇,因为该方式培养的菌包在包身的各个部位均可能长菇,没有特明显的出菇潮次,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每日均可采菇。应注意洒水时必通风,保持香菇栽培房内的空气清新。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太阳光线不宜直射菌包。

(七)采收与采后管理

香菇的采收应及时,一般在八成熟时,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时为香菇最适时的采收期。采收第一潮菇后,要清除菌袋料面老菌皮,停止喷水2~3天,待菌丝恢复生长,然后进行下潮菇的管理,方法同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