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
蔡伦造纸,久传于世。我从童年时就听家人讲过蔡伦的故事。后来又读过一些文献,对他的事迹略有了解。蔡伦的生年不详,卒于东汉安帝永宁二年(121),字敬仲,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郴州市)人。他在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开始在洛阳宫内当差。章帝建初中曾任小黄门近十年。和帝永元初年(89),任中常侍,参与决断国家的机密大事。后加尚书令。永元九年(97),监管制造御器物。其所制作,“莫不精工紧密,为后世法”。安帝元初元年(114),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龙亭侯(邑地在今陕西洋县)”,所以被称为蔡侯。永宁二年(121)因卷入宫廷矛盾而自杀。
蔡伦在宫中数十年,历事五朝,对工作谨慎负责,又很有才学,对中国的造纸事业曾起过重要作用。“蔡伦造纸”是相沿已久的传统说法。过去民间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就说:“纸乃蔡伦所为。”这个传之既远且广的说法,当始于《后汉书》卷七十八《蔡伦传》。《蔡伦传》说: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称蔡侯纸。
史传中所说的“造意”,被后人理解为创造,所以就有了“蔡伦造纸”的说法。只是这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一是在蔡伦“造意”之前,就有用麻类或丝类原料所造的纸。尽管这些纸难以用来写字,但至少是纸的雏形。蔡伦的“造意”应是改进选料,建立造纸术的工艺流程,是造纸术的改进,而不是纸的创造。二是《后汉书·蔡伦传》的史料根据是《东观汉记》。《东观汉记》的记载是这样的:“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尚方是一种官职,指少府(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并皇宫手工业制造的官)所属的尚书令。这个职位负责监制宝剑及各种器械,并且主管纸笔墨等用品。典是主管的意思。《东观汉记》的这段话是说蔡伦曾任尚书令,主管造纸工作。由于他是主管官员,所以尚方所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尽管对蔡伦造纸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至少有两点应该肯定:
一是他发现了新的造纸原料,即在原先用麻类纤维造麻纸外,又用树皮作为原料造谷纸,用旧渔网作为原料造网纸。二是他改进和推广了新的造纸技术,总结了剥皮、沤烂、熏蒸、舂捣和漂白等一套新工艺。这些改革为中国的造纸工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蔡伦在扩大造纸原料,改进造纸技术方面的功绩是值得后世肯定的,所以蔡伦应被尊为造纸术的发明者。这项发明列入中国四大发明是有事实根据的,不是某些人所能抹杀的。后来纸的广泛使用对保存和传递中华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