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与口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打入社交圈,几句话让人把你当知己

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

——卡耐基

结识一个陌生人,进阶一个圈子

圈子决定人生,你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而靠谱的人,总会激励你进步;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有人可以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所谓的贵人,也许并不能直接给你带来利益,但却可以开拓你的眼界,给你勇气和力量。

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人与人之间都是从最初的陌生逐渐走向熟悉的。往往一个人的成功,最得益的人就是最初的陌生人。一个深谙社交之道的人,总能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贵人。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多数时候被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逢人三分好,全心不可抛”“话到嘴边留三分”……这些观念在自我防范方面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将陌生人拒之门外。事实上,此举正是扩大人际关系网的最大障碍。也正是由于多数人都怀有这样的心理,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同的隔阂。事实证明,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能把陌生人变成生命中的贵人,获得不同的思想碰撞和灵感,赢得获益终生的好人缘,从而在迈向成功之路的途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会和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所谓陌生人,即那种萍水相逢或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当彼此还不熟悉,该如何去了解对方的心思、性格以及为人处世态度呢?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仪容仪表、五官面相、言谈举止等细节来洞悉人心。

在你与陌生人接触之前,对其并不了解。但因其某种物质或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等而让彼此走近。随着交往的深入,感情也越发融洽和深厚。慢慢地,你就有机会走进他的社交圈,进而结识更多的不同圈子里的人。很可能,你得遇一个贵人,就成就了你的一生。

那么,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并让交往持续下去呢?设想,你正在参加某个社交场合的活动,你很想和陌生人建立交往,并获取成功。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走向他,不卑不亢,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社交场合最常用的比较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陌生人,你可以透过对方视线的活动看其心理状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会直接反映人的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其情况又如何呢?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占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眼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不过,同样是撇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有人会产生这种现象。

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挂画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这幅抽象画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他们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在交往活动中,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其心态也大不相同。譬如,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反之,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但也有例外,这与职位高低无关,而是性格原因使然。一般来说,在交往时,性格内向的人容易移开视线。

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误区,他们认为在一次旅途中相识的朋友不太可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朋友,更有人虽然和陌生人相谈甚欢,却随着两人的分手而宣告终结,成为“一过性知己”。

在社交场合,不知有多少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逢场作戏的事,他们尽管表情很丰富,言谈很热情,说说笑笑好不热闹,但你却要仔细甄别,避免遇人不淑,给自己惹麻烦。因此,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除了必备的客套和寒暄,还要定期对陌生人加以梳理和鉴别,及时剔除那些泛泛之友。一旦遇人不淑,就要及时断绝往来,毕竟人心叵测,防范之心还是要随时都有。

佛家有云:“同船过渡,五百年修。”意思是说,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得以相遇,那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人的一生难得几个真正的知己,萍水相逢成知己的更是少之又少。人们也时常慨叹“山中石多真玉少,世上人稠知音稀”,那么为何不珍惜难得的缘分,努力创造下次相见的可能呢?

因此,只要你用心经营,陌生人也将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社交口才全知道】

如何读懂陌生人?主要做要如下几点:整观对方的衣着打扮,观察对方的眼神,细察对方的肢体语言,观察对方的小动作,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识别陌生人的话外音。此外还要注意,要尽量不留痕迹地观察对方,以免被发现而生尴尬。

结交成功人士,放弃无意义的圈子

现代人似乎都感到生活压力大、应酬多,尤其是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们更是深有感触。除了工作还要应酬,似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可是,你是否想过你所有的应酬是否都有必要?是否都值得你去花费宝贵的生命时间?你社交的圈子是否真的对你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帮助?

凡是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来自主观上的不懈努力和来自客观上的他人帮助,尤其是成功人士的帮助。不管你多么聪明、具备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没有人帮助你,或者有人故意刁难你,你就很难成功。

如果你经常阅读成功人物传记,就会发现:许多人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紧紧跟在成功人士后面。因此,你的未来与你的上司或者老板有密切联系。

美国微软公司原董事长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创业初期遇上了一位名叫斯蒂文·扎布斯的成功人士。不管你从事的事业是大是小,如果没有成功人士相助,你就很难获得成功。

汉斯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尽管赚钱很多,但汉斯很少有成就感,沮丧的情绪经常笼罩着他。汉斯其实不喜欢枯燥、单调、乏味的财务工作,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投资,做投资基金的经理人。

汉斯为了排遣自己的沮丧情绪,就出去旅行。在飞机上,汉斯与邻座的一位先生攀谈起来,由于邻座的先生手中正拿着一本有关投资基金方面的书籍,双方很自然地就转入了有关投资的话题。汉斯觉得特别开心,总算可以痛快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就把自己的观念,以及现在的职业与理想都告诉了这位先生。

这位先生静静地听着汉斯滔滔不绝的谈话,时间过得飞快,飞机很快到达了目的地。临分手的时候,这位先生给了汉斯一张名片,并告诉汉斯,他欢迎汉斯随时给他打电话。

这位先生从外表上看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年人,因此汉斯也没有在意,就继续自己的旅程。

回到家里,汉斯整理物品的时候,发现了那张名片,仔细一看,汉斯大吃一惊,飞机上邻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自己居然与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谈了两个小时的话,并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汉斯毫不犹豫,马上提上行李,飞往纽约。一年之后,汉斯成为一名投资基金的新秀。

成功人士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但很多人却不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和支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不知道怎样才能结识成功人士。

事实上,每位成功人士在事业成功之初都有一套结识成功人士的谋略。他们慧眼识得成功人士,热诚对待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而失败的人士却往往不知道他们的重要性,自以为是,小看成功人士,远离成功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再大的实力和本领,你的事业金字塔也会土崩瓦解。

那么,如何结识成功人士?又如何获取他们的支持呢?

第一,主动接触成功人士。

生意场上,创业者往往起步艰难,如果能得到成功人士的帮助,一定会进展顺利,事业有成。因此,你的交际圈子中有几位大老板为你“呼风唤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你这个“小字辈”又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如何让他们喜欢你呢?

首先,必须掌握大老板的社会关系。大公司或知名老板是很少与一般老板会面的,但是,如果能与他们合作或与他们交上朋友,那真是很荣幸也很珍贵,因为从他们那里你会见识很多,学到许多平常学不到的东西。

要与大老板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大老板是人,不是神,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别是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大老板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他的祖辈、父辈;也可以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那里了解他。

其次,从业务上了解大老板也是一条好途径。他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些公司的经营者是谁,他多长时间会查看分公司、子公司,等等。

最后,从兴趣爱好上了解大老板。他喜欢什么运动、什么物品、什么性格的人,他喜欢或经常参加什么聚会,他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哪些,常到什么地方去,等等。

总之,要想结交一个大老板而又没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去了解,总会发现一些机会。

第二,制造初次见面的氛围。

当你发现或创造了与大老板见面的机会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制造一种特殊的会面氛围。因为在众多人物中,也许你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说不定连话都没有机会跟大老板说。

在共同出席的会议或聚会上,选择位置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与大老板尽可能相近的位置,以便他能发现你。同时,要让穿着表现自己的个性,因为与人第一次交往,别人往往会从服饰上得出第一印象。着装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特色,给人舒服的感觉。

要以大老板关注的事情为出发点,尽快发现对方关心的事情,找到适当的话题,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刺激对方对自己的兴趣。同时话语要力求简洁、有独创性,使对方产生震撼,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第三,适当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赢得大老板的青睐。

大老板一般都爱才、惜才,如果你一贯表现出对他意见的赞同,不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反而会反感你。因此,适当表现自己的独特才干,是会受大老板喜欢的。当然,你不能表现得太过锋芒毕露,让人一见就觉得有喧宾夺主之感。

与大老板有过几次接触,并感觉到他对你态度不错后,别出心裁赠送礼品就是与大老板联系情感的重要方式。赠送礼品要针对大老板的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委托他人。不一定昂贵就是好礼品,要赠送就要送他特别喜爱的东西;同时在赠送方式上也要别出心裁,从包装样式、赠送仪式上都要显得别具一格。

同样写信也是交流思想、联系感情的好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很多人的联系方式都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很少再看见以书信方式交流了。你用书信方式向大老板请教问题,交流思想,他会感到很亲切,所以这也是你结交大老板的恰当方法。

当你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时候,那些曾经无效的朋友就会逐渐地淡出你的视野。你的人生即开始了质的飞跃。

【社交口才全知道】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引以为荣的事,你要想尽办法去加以了解。对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较高的评价,如果能够得到别人衷心的肯定和赞美,则更是让人高兴和自豪的事。因此,在与成功人士交谈时不妨有意提及其引以为荣的事,肯定会令对方愉悦并认为你是个有心人,从而消除对你的戒心或顾虑。

说好第一句话,瞬间拉近距离

社交要与一些新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把第一句话说好,就会瞬间接近你与他人的距离,说得不好就会为接下来的交往增加障碍。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1.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件兼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或“友”关系。例如:

“你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复旦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您和我真是‘近亲’啊!”

“您来自苏州,我出生在无锡,两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位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

3.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示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融融乐乐,有两点还要引起注意。

第一,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以为,素昧平生,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水匠,似乎两者是话不投机的。但是,如果这个泥水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就如何教育孩子可以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在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的共同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第二,注意了解对方的现状。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还必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讲讲“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不能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以免对方感到脸上无光。

【社交口才全知道】

制造悬念是吸引对方注意的好办法。可以通过对方的求知欲、好奇心而造成悬念,采用此种讲话开头方法时可能需要一些“内幕”消息。无疑,这也是在演讲或做报告时的一种很好的吸引听众的方法。

说话讲投机,交友也要分等级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共同的话题,要在心灵上先产生共鸣,才能继续交往下去。如果双方都不在一个频率上,说话不合拍,是根本无法成为朋友的,更别说益友了。因此,我们交朋友要有所选择,不能乱交朋友,更不能交不仕不义之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相交以“诚”相待,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将朋友分“等级”?那不就不“诚”了吗?

有个地方官员,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他的邻居,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恶意的朋友也不少。“心存恶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

他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他说,“我过去就是因为将人人都当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既现实又无情,但听了那位官员的话,你是否也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因为这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别人的伤害呢?

要把朋友分等级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一片赤心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梦初醒。所以,要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困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可把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级”,对感情丰富的人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你当朋友时,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他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前述那位官员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及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应付就行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不过,人常被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所迷惑,结果把坏人当好人,这也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错误。

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并非真心的。

【社交口才全知道】

说话要注意前提。注意交际中的“话语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说话内容要有足够信息量,言语要有顺序。比如,你去单位找一位素不相识的A君,先要自我介绍,然后才能说明来意。如果颠倒顺序,就很可能弄巧成拙。

巧打圆场,一句话就能抢占先机

打圆场,是指交际双方因为某种原因产生误解、不快、尴尬或即将引发不必要的争端时,第三者及时适宜地出面,把此事向好的、吉祥的、有利的、愉快的方面加以解释,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把双方的矛盾“扼杀”在“摇篮”中的一种方式。打圆场辞令,就是在这种解说、解释中所运用的机智、巧妙、智慧、灵活、幽默等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恰当得体的语言。

打圆场与调解的区别在于:调解一般是在双方矛盾、问题、纠纷出现之后,而且多针对时间较长和程度较深的矛盾双方;打圆场则是在交际双方的误解或争执产生之前或在即的时候,或者仅仅是一方在某方面产生误解、陷入烦恼及僵局时的解说、解释与开导。或者更确切地说,前者针对已经产生的纠纷、矛盾,后者针对尚未出现或即将出现的误会、困境与尴尬的气氛。

在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双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种种突发事件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尴尬或僵持场面的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打圆场,那么就很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不快,干扰事情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和友情。由此可见,在交际中把握对方的心理,审时度势,然后凭借恰到好处的解说来化解尴尬与僵局,这确实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能力。要想成功地打圆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制造幽默的气氛

在现实生活中,过于严肃和枯燥的东西往往不易为人接受,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变得灵活些、有趣些。在交际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搞得交际的双方都很尴尬,甚至于阻碍了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幽默的解说将其诙谐化,利用它把原来被搞僵的场面激活,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2.加以善意的曲解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局外人由于彼此不甚了解,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对方迷惑不解的举动,导致尴尬、紧张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此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装不明白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而给出有利于局势好转的理解,进而一步步将局面朝有利的方向引导过去。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携夫人赖莎访美,在赴白宫出席里根的送别宴会的途中,他突然在闹市下车,和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扭转回头,冲下车,围上前去,并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美国人赶快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怕他们袋内藏有武器)。行人被搞得不知所措,有人责问这是为什么,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赶快打圆场,向责问的美国人解释说:“他们的意思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跟我丈夫握手。”

这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圆场话真是两全其美,既维护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人的友好感情,也消除了由此带来的尴尬局面。顿时,周围的美国人都伸出手来同戈尔巴乔夫等人握手致意。

在本例的交际场景中,交际的局外人——苏联保安人员出现了,由于他们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以至于破坏了戈尔巴乔夫同美国市民的正常交际活动,使局面窘迫难堪。幸亏戈尔巴乔夫的夫人十分机智,适时地使用了故意曲解的技巧,把保安人员的举动解释为“请美国人握手”。这样,尴尬的局面不但顺利缓解,而且有力地推进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民众的友好感情。

3.换一个角度重新解释

人们在交际中的困境与僵局之所以能使人“困”起来和“僵”起来,就因为当事人自己没能从固有习惯的思维圈子中跳出来。而打圆场者若想成功,就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把引起发生困境的事物、事件和问题调换一个角度重新向好的方面加以解释,从而使当事人认同这种全新的、吉祥的说法。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素有“富贵花”之美誉。有一次,著名画家喻仲林开办画展,其中的一幅牡丹被一位老者买去。过了几天,老者忽然打一电话,坚决要求退还此画。他振振有词地说:“你的牡丹图中有一朵牡丹画在纸边上,只剩下半朵了,这叫作‘富贵不全’,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喻仲林听后,略加思索,故作惊讶地答道:“哦,你把它叫作‘富贵不全’呀,我这里也给它一个画题,叫作‘富贵无边’。”老者一听,连声称好,再也不提退货的事了。

上例中,老者把画在纸边上的半朵牡丹理解为“富贵不全”,以此来责备画家,未免有点儿强词夺理。然而画家顺着对方的思路,调换了一个角度,却得出了另一种“富贵无边”的解释,可谓想法独特,道理充分,寓意吉祥,终于使有些偏执的老者连连称好,立刻认同并喜欢上这种吉庆的说法。

【社交口才全知道】

打圆场,还可借助如下方法:强调事件的合理性,肯定交际各方的价值,指出交际各方观点的合理性,从问题或事物的反向去思考,根据事物与语言的谐音关系向好处发挥,根据事物与语言的意义关系向好处联想,把事物、事件原来的概念和意义引申。

知己知彼,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里

有人夸张地把社交场形容为“战场”,意即舌锋之战。要想成功地取得社交的胜利,就必须知己知彼,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这样才会建立融洽的关系。如何把话说到别人心里?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了解情况

即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和生活状况。在应酬当中,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他有他的生活愿望,你有你的生活观点,交谈能否融洽则在于你的话题选择。假如你不了解他的生活困难,而在那里大吹特吹打高尔夫球或是环球旅游的乐趣,他肯定提不起兴趣和你谈下去,但倘若你告诉他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不用你说下去,他也会提问的,因为这正是他所关心的。

2.积累经验

在谈话中,经验是很重要的。对于应酬的话题和场面,应该具有一定的经验,否则就会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对于所涉及的话题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便缺乏吸引力,既不能让对方感兴趣,也无法与他人说到一起。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事情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永无改变。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存于心,要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切忌凡事小气。

经验证明,“小气”常使一个人吃亏;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按照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较多的朋友。至于你的“死党”,你也不必口口声声去对他表明,只要事实上是“死党”就行。对事物要有衡量其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过分地坚持某一个看法;如果有必要对事情保守秘密,就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如要对某人感兴趣,就应竭力去了解他的背景。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厢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就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则是闭着眼睛瞎说。

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让交谈意图达到明朗化,引起共鸣。

3.区别对待

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性格外向的人易“喜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对他则应注意委言婉语、循循善诱。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只一味地夸夸其谈,其结果必然是失掉了一批又一批的交谈对象。因此,在交谈中区别对待交际对手,是人际交往取胜的关键。

【社交口才全知道】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表面上看来非常微小的细节可能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

很多时候,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能对他人有重大影响。当对方经历了痛苦的事情,失落、沮丧、痛苦不堪时,我们无须多说什么,一个拥抱,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引起他的共鸣并对你敞开心扉。

如果有人指责你,你应视其为知己

绝大多数人都习惯听好听的,喜欢听奉承的话、夸奖的话、赞许的话,而面对别人的指责却往往心生不爽。事实上,能够说出你不足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说明你还有被关注的价值。如果连谈论你的人都没有,说明你连谈论的价值都没有。正如著名作家王尔德说的那句话:“人这一生,比被人议论更糟糕的事是没有人议论你。”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因为朋友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朋友而失败,甚至因朋友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但若害怕因为朋友而失败,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交朋友,亦不足取。

因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了,即使你闭紧心扉,还是会有人来用力敲。当有人来敲你的心扉时,你应还是不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朋友。

因此,你总是要面对“交朋友”这个问题的。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会受益一生,得到无限的乐趣,至少不会受到伤害。而若交到坏的朋友,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霉是很难的。

人有很多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也有很多种类型,有每天说好话给你听的;有看到你不对就批评、指责你的;有热情如火、喜欢奉献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诈使坏的……

这么多类型的朋友,好坏很难分辨,而当你发现他坏时,常常是来不及了,因此平时的交往经验极为重要。

不过有一种类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指责你的朋友。

和只会说好话的朋友比起来,那些只知道批评、指责你的朋友是令人讨厌的,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话。你自认为得意的事向他说,他偏偏泼你冷水;你满腹的理想、计划对他说,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说一顿……反正,从他嘴里听不到一句好话,这种人要不让人讨厌也真难。

但是如果你放弃这种朋友,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会做过事的人都会尽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难听的话让人讨厌。说好听的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资格了;明明知道你有缺点而不去说,这算是什么朋友呢?

如果还进一步“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用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实际上的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说好话的朋友便乐陶陶,没有是非观了;其实他们顺着你的意思说话,让你高兴,为的就是你的资源——你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这个原因。

比较起来,那些让你讨厌,像只乌鸦,光说难听的话的朋友就真实多了。这种人绝对无求于你(不挨你骂,不失去你这个朋友就很不错了),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种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也许你不相信我所说的,那么想想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好了。

一般父母碰到子女有什么不对,总是责之、骂之,子女有什么“雄心壮志”,也总是想办法先替他踩踩刹车,不让他脱缰而去,为的是什么?

是为子女好,怕子女受到伤害,遭到失败。这是为人父母的至情,只有父母才会这么做。

朋友的心情也是如此的,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否则他为何要惹你讨厌?说些好听的话,说不定你还会给他许多好处呢!

因此,要牢记,只有那些经常批评、指责你的人才是你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才应被你视为知己。

【社交口才全知道】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面带表情、面带笑容。没有哪个人喜欢与表情严肃的人交谈,人们多喜欢与有说有笑能给人带来亲切感的朋友交谈。

如果你能不再板着脸,放下所谓严肃的身段,随时面带微笑,别人一定会喜欢你。

宴席上敬酒劝酒,怎样说不伤颜面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在我国,酒在生活中常常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婚喜寿筵、佳节聚会,全凭它助兴提神,活跃气氛。而在酒宴上,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少不了要劝别人多饮两杯,既能增进感情,又能推波助澜,使酒宴气氛更加热烈融洽、喜庆、红火。我们常能在酒宴上发现这样的劝酒高手,几句“花言巧语”就搞得你明明酒量有限,却还是喝了个酩酊大醉。应该说,既要让对方尽其所能地喝酒,又要活跃气氛,此外还不伤和气,不损面子,这是一位劝酒者的基本责任,也是劝酒者的基本原则。

酒桌之上,敬酒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他们的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在席上的某位客人时,对他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量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低估你的实力。

通常在喜庆佳节的时候,宾朋好友聚会,以酒助兴,并以健康有益的祝酒词来表达良好的祝愿。碰杯时,先与主宾碰杯,以后,虽不必一一碰击,也要举杯示意。让菜,应以主宾为先,然后依次恭让。说话时嘴里不要嚼菜,要等嘴里空时再说。主人、客人都不能只同一两个人交谈,要尽量照顾全面。吃东西时要文雅些,少夹慢吃,不要发出声响。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些人从不喝酒或喝得不多,但在一些特殊的喜庆场合往往就愿意喝两口或多喝几杯,一方面是心里高兴,一方面也是场合的特殊性使然。那么,劝酒者在劝酒时不妨多强调一下此场合的重要性、特殊性,指出它对于对方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既能激发对方的喜悦感、幸福感、荣誉感,又使他碍于特定的场合而不得不愉快地再饮一杯。

1.在婚礼上向新郎的父亲劝酒,可以这样说:“大叔,您可别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可是您儿子的大喜日子,您辛辛苦苦给他攒钱、盖房子,不就是盼着看到这一天吗?看着如花似玉的儿媳妇进了家门,您就不打心眼儿里往外高兴?一辈子就这一次啊,您不快举起酒杯多喝两盅还等什么呢?”

2.同学联欢会时可以这样说:“好,这杯酒我也不劝你了,你愿意喝就喝,不愿意喝就别喝,反正今天是我们88级毕业生的第一次大聚会,这是咱们班最全的一次啊!下次再聚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我知道你酒量不行,这杯酒你要是觉得不该喝,大伙儿也都同意,那我也就一句话不说了……”

不论是1例中的父亲还是2例中的同学,对方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他还能不喝吗?可见,酒桌之上言语之间尽显智慧。把话说得好的人既能左右逢源照顾大家的颜面,又能让大家开心愉悦。

【社交口才全知道】

酒桌上还有些禁忌要注意:忌酒后失言,祸从口出;忌酒后失态,有失大雅;忌酒后近色,招惹闲言。同时要注意千万不要说如下问题:不要长篇大论地谈论工作;不要说教,以免损害了酒席上应有的气氛;切忌谈论某人的缺点和弱点,使别人下不了台。

找到共同语言,今生和谁都有缘

善于说话的人总能寻找话题,有时即使对方是陌生人,也想主动和他说话。这就是口才高明的人的独到之处。

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良好的谈话是打破陌生感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打开和陌生人谈话的局面呢?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打开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1.察言观色,寻找彼此的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一位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当然,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语试探,打开交谈的局面

陌生人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的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两个老年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终点,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向深处掘进而产生的效应。

3.听人介绍,找到交谈突破口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一位是县物价局的股长,一位是“县中”的教师,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主人对这对陌生人做了相互介绍,他们马上发现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致变得亲热起来。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双方的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在南海舰队服役的人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另一位也是苏北的人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也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买到了各自要买的东西,出了店门就谈了起来,从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介绍着将来的打算。身在异乡一对老乡的亲热劲儿,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因为揣摩对方一句家乡话而造成的结果。可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确实是可以通过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并发展成为朋友的。

5.步步深入,挖掘双方的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后,二人攀谈起来,慢慢地,二人发现彼此对社会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结果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

事后双方都认为这次交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对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众要求,增强为纠正不正之风尽力的自觉性都是大有益处的。

由此可见,“共同语言”在社交活动中是多么重要!只要你能够适时地挖掘交流对象和你的共同点,适时地把话题开展起来,想不让对方走近你都难。对方还会深深感慨“与君相识,真是有缘啊!”

当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那日后的交往就水到渠成了。

【社交口才全知道】

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譬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前进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之间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被打破的。

社交小贴士:酒桌上的交谈禁忌

酒桌上的交谈要注意如下事项: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人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愿。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要得当。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破坏原有的朋友感情。

5.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