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重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是什么淡漠了亲密关系

1.家庭亲密关系中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对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社交生活都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而在社交生活中,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是增进双方关系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外的工作交往,娱乐社交还是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我们都要好好利用沟通的作用,才能达到有效社交的效果和目的。

说到沟通,它其实比我们想到的要复杂许多。每个人心里的想法在说出口之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要跟别人沟通,就需要准确地用语言或者行动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过程总结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不同的人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沟通本来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发送接收消息那样简单。因为人们在向对方传递信息的时候,会因为自身或是环境的因素,在传递的信息上附加上额外的信息。这些额外的信息可能来自于信息传递者的心理情绪、外在表情动作以及外界的环境因素等,而信息的接收者会用自己的思维和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解读。如果他足够客观理智,能聪明地解读出你想要表达的信息,那么这次沟通就是有效的,对于推进亲密关系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否则,就是失败的,很可能对两人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在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中,沟通也同样重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沟通,缺少沟通,或者沟通效果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亲密关系的破坏,使双方走向分裂,或者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澜澜今年32岁,有一个7岁半的女儿。当初恋爱时,是她先喜欢上了现在的丈夫,但两个人都是少言寡语的性格,后来还是在大家的撮合下才走到一起。婚后,丈夫还是话不多,两人很少交流,更不要提会哄澜澜开心了。如果家里有什么事,丈夫只是象征性地通知澜澜一下,并不会征求她的意见或者跟她商量该怎么做。

刚开始,澜澜认为爱就是默默地付出行动,虽然两人话不多,但只要相爱就好了。但是孩子都7岁多了,这种情况依然没有什么改变。看见别的夫妻亲亲热热的样子,澜澜有时也会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她好几次想找丈夫谈谈,看怎样改变一下两人的相处方式,但几次话到嘴边又都忍住了,而丈夫有时好像也有什么想跟澜澜说,但最后也还是没开口。其实澜澜知道,两人是有感情的,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性格问题还是什么原因,两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沟通和交流,互相之间也没怎么开过很私密的玩笑,两人的关系,就像古代夫妻所崇尚的相敬如宾的感觉。

去年夏天澜澜怀了二胎,本以为丈夫知道后会很开心,可丈夫听到消息后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几次跟她碰面总是欲言又止,过了好几天竟然打电话告诉澜澜,他根本就不想要这个孩子,让她尽快去流产。澜澜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问丈夫为什么,丈夫说家里双方老人都在,负担重,怕未来的压力太大。澜澜后来想了想,确实如此,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经济是会比较紧张,所以忍痛同意了丈夫的要求。

失去孩子后的澜澜一直郁郁寡欢,话也更少了,整个人的气色和状态也很差。而丈夫所在的公司恰在此时开始做一个大项目,身为主要负责人的丈夫变得比以前还忙,有时候一周才回一次家,两人之间的交流更少了。渐渐地,澜澜开始觉得家里的气氛变得很奇怪,女儿也渐渐地不爱撒娇不爱说话了。而丈夫偶尔回家也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两人的关系淡到了极点,甚至还会因为一些琐事吵架。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澜澜终于受不了了,她开始怀疑丈夫对这个家、对自己已经没有感情了,最后提出了离婚。

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会因为缺少沟通而毁于一旦。澜澜觉得丈夫应该珍惜自己的付出,在自己听从他的意见放弃孩子之后,应该给予自己更多的体贴、安慰。可因为缺少交流,忙于工作的丈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实际上他工作上的压力也很大,有时也有很多烦心事想找人分担一下,但因为和澜澜之间的相处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所以最后也习惯了把这些烦恼压在心里自己承担,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妻子、家庭,自己也同样不好过。

澜澜事后冷静下来仔细回想这段婚姻的失败之处,才终于明白,其实问题就出在两人的交流方式上。因为两人不善于沟通,婚前,两人的相处方式就像朋友多过像恋人,而婚后,同样因为缺乏沟通,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内心的想法,各自有了心酸和委屈都只会埋在心底,这就难免导致误会,时间一长,再深的感情也慢慢淡漠了,最后只能以分手画上句号。

其实,缺乏沟通不仅会使婚姻走向坟墓,也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毁掉孩子的一生。

吴斌最近觉得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总想在家打游戏,不想出门。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很不好。他爸妈看他这个样子,除了担心生气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他自己也没办法,也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吴斌今年26岁,很多人在他这个年龄或是在继续学业,或是有了自己的工作,总之是拥有自己的生活。而吴斌正好相反,他什么都没有,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生活也不开心。他很容易感到沮丧和烦躁,除了在家玩网游,什么也不想做,也做不好。他总是觉得自己很没用,而只有在游戏的世界中,他才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可以实现很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那让他觉得自己没那么无能。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网络上,每天除了睡觉吃饭,都在打游戏,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很多年了。

吴斌的父母对他很失望,但其实吴斌本身并不喜欢待在家里。他说从小时候开始,母亲就只负责自己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而父亲就只负责给自己钱,在自己家里,很少能看到父母像别人家父母那样说笑、聊天,他们好像一直都很忙,两人都在家时话也不多,还是各干各的事情,倒是也很少吵架。可能父母的性格就是那种不多话的人,他们之间是这样,对吴斌也是这样,所以,吴斌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闷在心里,不跟父母说,反正父母也不会问。

对于家庭和父母,吴斌的全部印象就是“冷漠、呆板、无趣”。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吴斌总是感到压抑、无助、迷茫。他觉得自己从没体会过亲情的温暖,也不会交朋友,所以,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能稍微感觉好受些……

“网瘾”,这是一个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不陌生的词汇,青少年沉迷网络引发自身乃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家长谈网瘾色变,更多的人对此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深挖青少年网瘾形成的原因,你会发现,家庭因素占了极大的比例。吴斌就是一个例子。

吴斌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感到压抑,父母之间几乎不沟通、不交流的相处方式让他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也无法从父母身上学会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在青春期阶段,常常会因一点小事而引发剧烈的情绪波动,这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如果父母不能及时与孩子沟通,给予他们感情的抚慰和精神上的鼓励,那么,当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途径宣泄情绪时,就很容易走入极端。而像吴斌这一类青少年为自己选择的宣泄渠道就是网络。比起让他们感到冷漠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才能让他们更自由,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为自己寻求到安慰,可以跟网友倾吐内心的秘密,可以得到认可与理解。对这些孩子来说,网络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抚慰品,网游可以帮他们回避现实生活中不能承担的情绪或者不能被满足的需要。

如果贸然切断这种心理需求,也许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甚至自残或伤害他人等。要想解决这些不良症状,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题才是关键。多和你的孩子聊聊天,多留意一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多交流、多沟通,不要等孩子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去后悔。

语言沟通是亲密关系中的一部分,不论是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恋人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都会使这些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彻底破裂。要想维持、推进亲密关系,就要去建立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多多交流,把自己的内心和想法传递给你的亲人、孩子。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尤其值得我们珍惜和悉心维护,我们要学会关心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高兴时分享快乐,低迷时诉说忧虑,同时学着去鼓励对方,安慰对方,这样才能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正确的情绪表达才能稳固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非常重要。与西方人外露直白的情绪表达相比,中国人表达情绪的方式更加内敛,也更羞于表达爱。生活中,无论我们有多么爱自己的父母、丈夫或妻子,似乎都习惯于埋在心底,不曾宣诸于口,或是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爱意。

曾有人在一处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做过调查,内容是:你曾经拥抱过你的父母吗?结果受访人群中,只有不到5%的人给出了肯定答案。而更多的人则表示,自己也非常惦记自己的父母,经常给父母零花钱,给他们买营养品,陪他们去看电影、旅游,但从未想到要拥抱他们。

你拥抱过你的父母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的回答也可能是否定的。但事实上,如果做孩子的能偶尔拉一下父母的手,抚摸一下他们的头发,拥抱或搀扶他们一下,都会让他们高兴很久,而且不停地回味着,这种肢体语言所带来的幸福感能让他们回味很久,但遗憾的是,我们给予父母的这种幸福感太少了。

张女士52岁,去年她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这也是她长大后和自己父亲单独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

张女士的父亲是个军人,所以父亲在她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山一般高大、坚强的,而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似乎忽然变成了无助的孩子,也会脆弱,也需要人保护,这让她突然有了一种想要亲近父亲的感觉。

张女士说,那时候每天早上给父亲洗完脸,她都要把自己的脸贴在父亲的脸上,跟他说一会儿话。因为胃疼,父亲不肯吃药,张女士就用手抚摸着父亲的脸,哄孩子一样哄他。每天晚上离开病房前,她都要亲吻父亲的脸颊,对他说好好睡觉,父亲才会安静地闭上眼睛睡觉。

因为每天为父亲擦洗身体,她还看到了父亲大腿上那块战争年代留下的疤痕,这使张女士又一次想起小时候爸爸接自己放学,听他给自己讲战斗故事的日子。张女士记得自己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一直都很喜欢牵着爸爸的手走路,而每次自己去牵爸爸的手,爸爸都会笑得很温暖。而长大后,虽然还是一样爱父亲,但自己已经很少会和父亲亲近了,是这次父亲生病才有机会使她和父亲的关系重新亲密起来。

其实,除了羞于像我们的父母表达爱意,有时,即使是夫妻,我们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了爱的表达。

一对中年夫妻过马路,因为车太多,丈夫急忙拉起妻子的手。这位妻子回味说,当时感到一股爱的暖流涌遍全身。

还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每天很忙碌,早出晚归,几乎很少对妻子表达爱意。一天早晨,丈夫夹着包匆匆出门,要出家门的时候,妻子抢前一步挡在门口,左遮右掩不让他出门,丈夫有点气急败坏,妻子幽幽地说,你就不能把我抱开吗?丈夫怔了片刻,然后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下子把妻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当婚姻由最初的激情走向平淡,当炙热如火的爱情开始掺杂进温馨默默的亲情,随着工作繁忙、年龄渐长,我们也会疏忽了自己身边的爱人,不再习惯用语言或是肢体动作告诉他们,我很在乎你,我还是很爱你。尽管默契在心也是一种爱,但是更明确的表达却会让你的爱人更直接地体会到你的心意,并因其感到温暖。

其实,肢体语言也好,口头表达也罢,都是我们应该学会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表达不仅有利于促进稳固亲密关系,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医学专家对百岁老人做过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习惯虽然千差万别,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保持身心愉快。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悲伤时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损害健康。相反,人在高兴时会分泌出一种物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而正确的情绪表达恰恰能让人分泌出快乐的物质。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才算恰当呢?

1.如何恰当地表达对他人正性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正面情绪包括:喜欢、欣赏、称赞、感激等。很多人在正性情绪表达方面存在误区,或是羞于向人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欣赏,或是将夸奖别人当作是奉承和讨好;或是认为大恩不言谢,对别人的感激只要铭记于心就好,不需要说出来……但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将正面情绪表达给对方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正性情绪,可以参考下面句型,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并以角色扮演方式加以练习。

a.表达喜欢:“你为人很坦诚,我很喜欢你这种品质,这使我和你相处时感觉特别放松。”

b.表达欣赏:“我欣赏你的这个想法,它看上去独具一格。”

c.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及时帮助,没有你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d.表达关切:“你怎么样,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

2.如何恰当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负性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负性情绪通常包括: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人们通常都认为,对别人的愤怒不能直接表露出来,将自己的不满或生气、愤怒等情绪加以克制和掩饰才是正确的举措,否则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克制和掩饰自己的情绪来维系的,真诚相处的人不必隐藏自己的不满甚至愤怒,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不满的情绪,向人们传递出你内心的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样有助于大家了解彼此的心声,有助于互相沟通,便于人们之间及时解决人际关系冲突,而且这个过程中你还能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

当然,这里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确认自己的不满并不会引发其他重大的问题,二是要以恰当的方式和时机表达出来。

表达负性情绪的原则和表达正性情绪的原则一样,那就是: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可参考的句式有:

a.“你这样的做法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希望你以后能注意一下。”

b.“你做的×××事,让我觉得很受伤害,我想你下次可以这样做……”

c.“我对你做的×××事,感觉很失望。”

d.“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我接受不了。”

e.“你不遵守信用,让我很失望。”

3.如何准确理解并回应他人的情感

如果别人对你表达情绪、情感,你却无动于衷,会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只有准确回应别人的情绪、情感,才会使人感到欣慰、快乐甚至感激。

理解并回应别人正性或负性情绪的句式有:

a.“我真心地为你高兴……”

b.“我特别高兴你能和我分享你的喜悦……”

c.“如果你很苦恼,这种事的确很难处理。”

d.“假如你感到很为难,说出来,也许我能理解。”

4.恰当地和别人共享快乐,共担苦恼

人们常说,一份快乐说出去会成为两份快乐,一份痛苦说出来会成为半份痛苦。不过在这一点上,有些人也许会存在这样一些认识障碍:向别人倾诉苦恼怕让人厌烦,或是向人倾诉是软弱的表现,别人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而实际上,只要你把握好适度原则,不仅不会让人反感,还会满足别人的存在感。而有时,敢于让别人分担自己的痛苦,正是自信和信任别人的表现。

当然,人人都会有苦恼甚至痛苦的时候,所以,除了要懂得对别人倾诉,在别人遇到问题时,也要尽量理解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在必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人们真正看不起的是只会倾诉而不采取任何建设性行动的人。对不可逆的事件我们的确要有能力去面对,但对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则不要一味埋藏在心里,否则日积月累之下,在某种特定的时刻就会被引爆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当然,垃圾不能到处乱扔,负性情绪也不可以随便向人倾诉。如果你选对了人、时间以及正确的表达方法,才可以合理地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

3.别让不安与焦虑破坏你的亲密关系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就业、工作、恋爱婚姻……种种压力让人们感到应接不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焦虑。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焦虑种种情绪并不鲜见。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每个人所焦虑的东西可能并不相同,有的“焦”这个,有的“虑”那个,有的“焦”得多点,有的“虑”得多点。

普遍焦虑,是导致生活幸福指数下降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会使我们在社会集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会对我们的亲密关系造成极大的影响。

案例一:

小洛今年27岁,是一名容貌与工作能力同样出众的女孩。她兴趣爱好广泛、性格也开朗大方,在朋友中很受欢迎,可是这个优秀的女孩最近却一直郁郁寡欢。原来不久前她和自己和男朋友分手了。

小洛和男友是3年前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当时两人一见钟情,朋友们也都觉得两人很般配,而确立恋爱关系后的两人也一直感情很好,都认为自己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可是,随着交往的时间越来越长,男友觉得小洛的某些行为越来让自己越难以忍受了。

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洛就开始频繁查看男友的手机,微信、微博、QQ……凡是有可能留言的地方,小洛都不放过。男友曾经委婉地跟小洛提过,这是自己的隐私,希望小洛能够尊重。结果,小洛半开玩笑地说:你不让我看,难道是心里有鬼?男友心想:算了,想看就看吧,反正自己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就随她去吧。结果没想到,之后小洛的行为越来越变本加厉——只要有女性的联系人跟男友多说了几句亲近一点的话,小洛就开始追问,她是谁?为什么这种语气和你说话?即使男友很坦诚地告诉小洛,她是×××,只是普通同事或朋友。也并不能让小洛放下心来,反而觉得越来越不安。如果给男友打电话他没有及时接听,或是发的微信短信没有及时回复,小洛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在心里暗暗怀疑男友是不是没有从前那么在乎自己了。

有一次,男友和公司同事出去吃饭,说好晚上10点回来,结果11点才回来,小罗很生气,一个劲儿追问男友,为什么晚回来一小时,到底是和谁一起吃的饭,在哪里吃的饭。男友百般解释,小洛依然很生气。第二天,男友下班时特意买了花想哄小洛开心,可谁知小洛反而更生气了,她大声责问男友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心虚所以才买花向自己赔罪的。男友简直有口难言。从那之后,为了不惹麻烦,男友再出去跟朋友吃饭、喝酒、唱歌都会瞒着小洛,或者干脆骗小洛说自己在加班。这样的次数多了难免有被小洛识破的时候,然后小洛就会更加不安、焦虑,对男友更是全方位“严防死守”。

这样的日子长了男友终于忍受不下去了,对小洛提出了分手。他说,他是一直很喜欢小洛的,可是再多的爱也会被小洛的不安和焦虑给磨平。而小洛也觉得很伤心,她认为自己是因为太爱男友了,才会患得患失,感到不安的。

案例二:

林琅最近刚晋升为公司销售部副总,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可是,林琅4岁的儿子涛涛却一点儿也不为妈妈高兴。

原来,林琅升职之后压力很大,整个人也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爱发脾气,不仅上班时间如此,下班后还常常把情绪带回家里。以前涛涛偶尔不听话或淘气,林琅都会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可现在动不动就大声训斥,这让涛涛很是委屈。

有一次,涛涛吃早饭时有些慢,林琅催了几次,结果眼看上幼儿园时间要到了,涛涛还没吃完。林琅火冒三丈,一把抢过涛涛手里剩下的面包扔在桌子上,把他从椅子上拎起来,同时大声斥责涛涛,说他就是故意磨蹭,既然不想好好吃早饭,以后就都不用吃了,幼儿园也别去上了!涛涛吓得放声大哭,躲进爸爸怀里说,妈妈好可怕,以后再也不喜欢妈妈了。林琅的老公也很生气,一边抱着孩子安慰,一边指责林琅对孩子缺少耐心。林琅看到丈夫也不站在自己这边更是怒火中烧,夫妻两人站在早餐桌边就直接吵了起来。

案例三:

李贺今年25岁,前一段时间,他从原公司跳槽到了新公司,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新工作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合心意。李贺开始后悔自己当初跳槽的决定,可一时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回原公司也不大合适,这种左右为难的感觉让李贺十分焦虑。朋友劝他不如先安下心来好好工作,他根本听不进去,整天心事重重、焦躁不安,上班时敷衍了事,平时总是一肚子火,跟同事相处时,几句话不到就发脾气。就这样,李贺在公司的人缘变得越来越差,下班时没人愿意和他一起走,聚餐之类的集体活动也没人愿意叫他,最后,李贺的领导也受不了他的工作态度,对他下了“不改正就辞退他”的最后通牒。

在日常生活中,正面的情绪与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基础。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整天焦虑不安或是情绪低落的人能够给身边人带去安定、快乐和幸福。因此,面对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焦虑,我们要学会克服或是减轻它的方法:

1.从饮食入手,减少那些会诱发焦虑的食物摄入

将食物与焦虑联系在一起看似很荒谬,但事实上,这种联系确实存在,有些食物能对我们的焦虑程度产生巨大影响。下面列出了一些极易触发人们焦虑情绪的食物,是时候改变一下我们的饮食习惯了。

咖啡。我们最常见的“提神饮料”,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引发焦虑的饮品之一。如果你有每天早上喝咖啡的习惯,可以尝试将其换成茶或者白开水,并坚持几星期。这种习惯也许很难放弃,但坚持下去,你可能就会发现在这段时期内你的压力指数在降低。

糖和淀粉。人们常常会把吃含糖和淀粉食品当成减压的办法,比如冰淇淋和饼干之类,以为含糖的食物会让人感到安慰,起到安抚作用,让人舒适起来。但是,在吃了这些食物之后,造成的血糖升降的现象会让你的情绪更不稳定。我们可以用水果和蔬菜来替代这些食品,避免血糖的忽高忽低的变化。

酒精。一天忙碌结束,很多人会选择喝些酒来放松一下。酒精的确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是酒精失效之后,放松感也会立刻消失。因为酒精是一种抑制剂,从长期上来说会对你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偶尔喝一点是完全可以的,但一定要在喝酒的时候大量补水用来降低宿醉的可能性。

2.把能增进正面情绪的食物加入你的食谱中

用均衡的饮食方式来保持健康,对于稳定你的情绪大有好处。如果你摄入适宜的营养,也有助于你面对压力时消除焦虑。

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比如蓝莓和巴西莓。这些抗氧化剂有助于提振情绪并减少导致压力产生的荷尔蒙。

多吃富含镁和钾等矿物质的食物,例如麸、黑巧克力、南瓜子、鱼、和杏仁等都对消除压力有奇效。大部分人正是因为摄入的镁没有达到推荐的食用量,所以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症状产生,包括焦虑。

3.一些运动也能有效消除焦虑

研究显示定期锻炼能消除每天的焦虑症状,而且对治疗焦虑障碍也有效果,这能改善我们当下和之后几小时内的感觉和身体舒适度。

例如,跑步和骑车这样的有氧运动,还有举重练习以及其他的塑造肌肉训练都能达到减少焦虑的效果。也可以考虑练习瑜伽。瑜伽工作室的舒缓气氛,在一段时间中的平静情绪,以及内心的专注力,对于平息焦躁会有卓有成效的帮助。如果锻炼本身这个念头就会让你焦躁,那么试着把一些轻松的身体活动融入你每天的日程中,不必非得去参加集体运动或去健身房进行锻炼,只需在住所周边散散步就能帮助改善你的焦虑情绪了。

4.尝试深呼吸练习

深深地、慢慢地呼吸能立即缓解你的压力和负担。很多人采用的是浅胸腔呼吸法,以均匀的速率呼吸,然后把呼吸带到肺部更深的位置。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容易呼吸加速,这会使我们产生更大的压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集中注意力,吸入空气,让它流向肺部向下的位置,尽可能深入的呼吸。这能帮助你降低血压,放松肌肉,并让你快速平静下来。试着在你并不焦虑的时候也去有意识的调节你的呼吸。深呼吸不管在什么情绪下都是有效的。试着数4下呼入,保持3下,然后数4下呼出。每分钟内保持你的呼吸次数在8次或以下能帮助你立即减缓焦虑程度。

5.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焦虑通常在你没有机会排解生活的困难时出现。每天尽量花10分钟时间做一项与兴趣相关的事情,或者做些能让自己情绪平和下来的事情。比如读书、运动、听音乐等,可以是任何事情,只要你觉得能让你放松即可。

如果你有某些兴趣爱好对,条件也允许的话,你还可以去参加去参加相关的课程。例如,如果你喜欢做甜点,可以去参加甜品培训课,如果你一直想学一门新的语言,也可以参加语言培训班,等等。

当你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时,集中注意力,尽量不要去想那些会给自己造成压力的事情。把这些事从你的脑海中抛出去,让自己能够尽情享受正在做的事情,当你把这种方式变成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焦虑情绪、缺乏安全感这些问题就会远离你而去。

一个心理健康,懂得及时排解消除焦虑情绪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顶住压力,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有助于稳固你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4.依赖型人格让亲密关系感到窒息

在亲密关系中,感情越深就越容易依赖对方,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感受到的全部爱与幸福感全都来源于对方,那么,这种依赖就很危险了。

案例一:

美美是一名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今年19岁。作为独生女儿,美美从小到大都一直备受父母宠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从不做任何家务,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大学后,美美非常想念身在异地的父母,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就会很难入睡。梦中经常梦到的都是爸爸、妈妈。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会哭,在街上、校园听到的不是自己家乡的口音,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孤独极了。系里组织任何活动,她都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就更感到孤独、伤心。

案例二:

李欣是个性格乖巧的姑娘,刚和男友在一起时,不管是男友出去吃饭、打游戏还是加班,李欣都会陪着,不方便进办公室就在楼下便利店默默等着,然后等男友加完班再回家。认识他们的人都说李欣的男友很有福气,女朋友不仅长得漂亮还温柔体贴。

男友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时间一长,男友发现自己有点受不了李欣的“体贴”了。因为一天24小时里,只要不是上班和睡眠时间,李欣几乎时刻都要跟男友粘在一起,早上上班要定时向李欣报备,中午午休一小时,必须和李欣视频半小时,晚上不管加班到几点,两人也一定要见面吃晚饭,然后再送李欣回家;如果因为出差白天不能见面,晚上就要加一小时的视频时间,哪怕白天的工作再累也不能免掉,不然第二天李欣就会哭得梨花带雨,说自己害怕得一个晚上都没睡,看不见他就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男友只要和朋友出去就必须带着李欣,不然李欣就会哭诉自己一个人很孤单,吃不下晚餐,睡不好觉。男友曾经委婉地对李欣说,其实你没必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我身上,你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去逛逛街。可李欣却说一脸的理所当然:“我爱你啊,所以要时刻粘着你!”男友哑口无言,但却感到这段关系越来越让自己感到窒息。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后,随着身心的发展,人们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要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能够勇敢承担,有些人则心生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

依赖别人,换言之就是放弃对自我的主宰,习惯依赖别人的人主要有以下表现: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习惯于事事去别人那里寻求帮助,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遇事犹豫不决,更希望让别人为自己作个决定或是要求别人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就会束手无策。在亲密关系中习惯听从对方的摆布,如习惯于听从父母要求搭配衣服,否则就不知道穿什么;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发源于人类幼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因为需要父母保护自己、养育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潜意识里认为父母是万能的,且绝不能失去。如果父母这时没能正确引导子女,而是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那么,久而久之,子女对父母或权威就会逐渐产生依赖心理,及至成年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事事习惯依靠他人,甚至无法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对于依赖型人格的人来说,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足够了,为此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而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这种依赖都不能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被依赖者感到疲惫,甚至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疲惫感而主动退出或放弃这段关系。而对于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自身而言,在亲密关系中对对方的依赖是没有尽头的。

这种生活方式会使得他们越来越懒惰、脆弱,只要对方表现出些许疏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而结束一段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具有依赖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严重者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那么,依赖型人格者要怎样做才能克服这种心理呢?

方法一:打破依赖型人格,从纠正你的习惯开始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往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想改变首先就要破除这种不良习惯。你可以将自己的行为做一下归类,然后辨别一下其中哪些自己习惯于依赖别人去做的,哪些是习惯于自己作决定的。以一周为限,每天记录这些事件,然后将其分为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三大类。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举例来说,如果某天你按自己的意愿换了某个发型出门,那么就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要因为身边人的干涉而改变,直到某天你不再喜欢这个发型为止。类似于这种小事,恰好就能成为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和家人或男/女朋友制订出行计划时,你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但实际上对这些你并不喜欢这些意见,那么,就把自己不喜欢的理由说给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听。如此一来,你们制订的计划中就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这样一点点积攒下来,你就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通过在别人的要求下添加自己创造的方法来逐步改变。例如,你按照男朋友的暗示给他织了一副手套做生日礼物,看到他收到礼物时幸福的笑容你也会为此感到高兴,但感觉上还是有按照他指令行事的嫌疑。但当你某天开始未经他要求,就亲手制作了一件东西送给他,并为此感到喜悦时,这就证明你开始掺杂进了自己的自主意识。

方法二: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监督者

想要消除依赖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为你会发现,在已经对依赖形成习惯后,再去尝试独立真的很难。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回到老路上去,你可以找一个可靠的人来监督你,而你最依赖的那个人就是最好的对象。

方法三:找到根源,重拾自信和勇气

我们都知道,治病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这样才能彻底根除病患。对依赖型人格的治疗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简单地改变依赖的习惯,而不找到产生依赖心理的根本原因,那依赖行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其实,很多依赖行为的产生都与身边人对你施加的影响有关。你可以仔细回忆一下,从童年开始,自己的父母、长辈或是朋友有没有对你说过“你太笨了,什么都不会做……我来帮你做”这样的话。如果有,将这些话从记忆中逐一挑拣出来,然后当身边人再对你说类似的话时,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而是要鼓励自己,帮助自己去尝试。

对于打破依赖心理来说,重拾勇气也很重要。为此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些对你来说略带“冒险”性质的事。例如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最近的郊外做一次短途游,等等。一次只做一件事,无论内心是否动摇都不要依赖他人。这样一点点积累,你的勇气就会慢慢增加,渐渐改变无时无刻都需要他人陪伴、帮助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