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何“倾听”&有何“发现”
(一)为何“倾听”
“倾听与发现:妇女口述历史研究”课题成果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6卷:《追寻她们的人生:女性生命史访谈录》,本部分通过生命史的形式记录女性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社会经历和感悟。第二部分为第7~9卷:《记录她们20年的行动足迹:北京+20访谈录》,本部分由年轻访谈员与推进社会性别平等运动的活动家合作完成,从中国的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详细记录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状况、受到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第三部分为“女性人生价值的诠释和口述史本土化探究”,涉及女性主体意识在口述资料中的挖掘与运用,访谈员的素养,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收藏和管理,口述历史资料的伦理和法律,等等。
对于被遗忘的大多数女性群体而言,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又有价值的。在以往的宏大叙事中,妇女往往被遗忘和忽视了,这种遗忘和忽视,不仅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和态度上,而且存在于国家公共政策制定中。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倾听”的方式,记录不同群体中国女性的生命故事,在历史中留下女性的声音、经验和贡献,进而将其运用到国家公共政策制定中,改变今天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状况,使妇女权益受到更好的保护。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以来,“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社会性别平等”等概念传入中国,并拓展了社会政策、妇女研究、社会服务与救助等领域的视角,新的理论与方法对妇女工作/社会性别平等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20多年来,在全国妇联、各民间妇女组织和各界妇女活动家的推动下,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国际接轨,政府在性别平等促进方面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倾听并记录各界妇女领袖20多年来在妇女参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梳理中国妇女运动的路径,向社会展示当今中国妇女发展的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口述历史蔚然成风的今天,妇女口述历史也悄然兴起,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史料收集方式,得到不少人的青睐。但关于妇女口述史收集、整理特别是基于一手资料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缺乏相应的规范,所以,在收集和整理妇女口述史的同时,如何凝练和梳理出适合妇女口述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的途径和办法,如何建构出专业的妇女口述历史工作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二)有何“发现”
在“倾听与发现:妇女口述历史研究”课题的执行中,我们发现,虽然女性在出生、受教育、工作、结婚、生育等方面受制于父权制的制约和压迫的故事不同,经历有差异,但她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即每个个体或逆来顺受,或进行抗争,或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与性别制度及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交织、渗透、互构在一起。因此,进行妇女研究不仅要关注女性个体在时代社会大背景下的际遇,而且要关注“制度性或结构性的社会和文化对女性自我发展的制约性压迫和对自我决定的阻碍支配因素”,同时还要关注女性“在社会性别制度制约与空间中的主体性”。此外,应该从历史叙述中看到妇女的贡献,无论她们属于何种群体,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实事求是地为时代和未来留下她们独有的历史踪迹。
当然,每一种现存的生产体制,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文化制度,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那么“如何建构一个不再以妇女的‘无私’奉献为代价的、公正的社会生产体制”,也是值得我们共同反思及亟待改变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带有社会责任和学术抱负去“倾听”,通过“倾听”妇女的声音,为妇女立传,促进史学知识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批判,进而付诸行动,为改变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