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工作经验点滴介绍
(1954年10月)
一 鼓励收容人员争取前途
对收容人员进行教育改造,过去很多地区采取了“挖穷根”“吐苦水”的办法,曾经收到不小的效果,今后对某些过去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出身的收容人员仍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自从经过普选、总路线和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已不仅是一种愿望,而且成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因此,从国家社会的前途来启发教育收容人员,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争取前途的信心,就成为各地行之有效的好经验。上海市救济分会生产教养院收容人员姚恩麟、睦元生等,最初态度非常顽固,不肯参加劳动,不遵守制度和纪律,甚至要求干部把他们送到公安局去劳动或枪毙。干部用了许多方法都没有使他们改变过来,结果由于耐心地对他们启发教育,说明国家社会的前途,针对他们“年青”“要强”的特点,鼓励他们争取自己前途,终于把他们改变过来。上海市救济分会有些收容人员经过普选,经过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学习以后说:“我们必须很好地改造自己,不然社会主义也不要咱。”这些事实说明,今天我们对收容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争取自己的前途,使他们联系实际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 在收容人员中养成优良风气
生产教养机关,应在收容人员中养成优良风气,经常注意培养收容人员积极分子,不断扩大骨干队伍,能这样做的收容人员就进步较快。如石家庄市生产教养院经常将收容人员积极分子排队,一批批地选拔骨干,同时还采取了“抓两头”的办法,一面抓住积极分子,交代工作方法提高其工作能力,一面抓住少数落后的收容人员进行个别教育,逐步提高其思想觉悟,并通过好的典型,在收容人员中树立榜样,使收容人员中的落后分子逐渐减少,中间的和进步的分子逐渐巩固和增多。另外,抓住收容人员在劳动、学习、生活中所犯错误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张旗鼓的处理教育,可以大大扭转收容人员中的不良风气。北京、武汉、天津、上海、长沙等地这样做,收到很大效果。有些地区反映,这样做了之后,坏人的“花招”已经失去了“市场”,有助于优良风气的形成。
三 管理、教育与劳动必须密切结合
有些地区组织游民参加劳动,使一些小偷通过劳动生产,认识到一件物品的制成不是简单容易的事,因而使他们认识到过去从事不劳而获的偷窃行为是可耻的。有些地区组织残老参加一些轻微劳动,使一些坐吃等死无事生非的残老变得精神愉快,遵守纪律。由此可见,管理教育工作与劳动生产是互相结合而不可分的。各地的经验很多,采取的方法也不一。陕西省规定对收容人员实行管理、教育与生产合一的管教制度,统一领导,干部具体分工包干,使三方面有机配合进行。有些生产教养机关制定干部会议制度,在生产干部与组教干部共同参加讨论下,统一制订生产计划和管教计划,防止计划的片面性。有的在工场中建立工场会议制度,利用工场会议讨论收容人员在劳动生产中的问题,提高收容人员对劳动的认识,巩固收容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转变与进步。有的建立管教检查制度,把检查出的收容人员在劳动生产中的思想、作风等问题,作为教育内容,通过教育,收容人员思想觉悟提高了,生产也增加了。
四 依靠群众
教育管理收容人员要依靠群众,这样可以贯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普遍启发与提高群众的觉悟。综合各地实行这个办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一是将收容人员所发生的问题通过“评理会”“代表座谈会”“检讨会”“大会”等,由群众讨论分析批判;二是制订“公开生活记录”“生活公约”“院民纪律”等,发动收容人员共同监督遵守;三是对少数比较突出落后的人,由群众监督帮助,或以组分工包干;四是建立定期的“评定”“鉴定”制度与举行不定期的“评比”。但运用这些经验,必须注意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和干部的具体掌握,以免造成极端民主,工作被动。
五 建立与健全管教制度
要做好管教工作,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管教制度,并严格执行。抚顺市建立了经常的批评与表扬制度,对推动游民改造起了积极的作用,使院内秩序纪律转好。宜昌市以前收容人员劳动态度不好,经常以看病为借口去玩,拿来的药到处乱丢,后来制定制度,生产员的药费由本人负担一部分,害假病的现象便减少了。芜湖市建立了收容人员外出请假和来访登记制度,不但减少了无事外出的混乱现象,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收容人员的社会关系和家庭情况。还有些地区建立了收容人员的档案制度,做到对收容人员心中有数,不但处理有依据,管教工作也很便利。这些都说明了建立与健全管教制度的必要性和作用。但制度建立后还要经常结合各项中心工作与实际情况的变化加以修订,以免脱离实际成为具文。
(载《救济工作通讯》1954年第46期,笔名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