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结论与讨论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强、不安全因素的增多,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变得日益突出。福山在讨论21世纪国家治理变革的时候指出,20世纪政治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对国家职能和作用的争论。而“9·11”时代全球政治的首要问题不是谈论这种争论,而是如何重建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因为无论对于单个社会还是国际社会而言,国家的衰亡并不是通向理想国而是灾难的前兆。过去十年来,创新被各国政府所推崇就体现了这场国家职能重建运动。

中国也不例外。过去10年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发生了四个层面的重大变革:①国家建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重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调整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政党建设在理念和举措上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作为执政党,共产党正在探索新的方式、渠道来巩固执政地位,适应新的环境。③社会日益分化,重新组织化。旧的组织形式在衰败,新型的公民社会组织在成长,一些传统组织在复兴。当然,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基层社会也出现了组织真空或者黑恶势力的猖獗。④狭义的政府改革目标日益明确。“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等目标陆续被确定下来,并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政府特色和路径。对过去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研究表明,党政系统是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地、县两级党政系统是最为活跃的层级;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政府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创新的首要目的是解决遇到的问题,创新并不是脱离现有制度框架,而是对其的充实或改善;创新者是创新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来自上级的支持则是创新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为在当地的延续,还体现为在其他地方的回应;从总体上说,地方政府创新改善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但是个别创新也会造成不同层级政府或者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削弱总体的合法性。

本研究主要依据的是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总共收集的申请项目和获奖项目,以及在第四届、第五届入围项目所在地进行的问卷调查,因此研究的视角受到了该奖的限定,研究的发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由于掌握的创新案例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广阔的空间分布,所以,这些研究发现也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以供进一步讨论。

第一,我们能够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创新在创新所在地的可持续机制,但是还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总结其向更大范围扩散的机制。

第二,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成功的创新(或者说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创新),但是还没有对失败的创新进行更细致的分析研究。

第三,虽然创新者是创新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但是还缺乏对创新者群体的研究。

第四,政府创新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对于创新产生的后果,尤其是其对相关层级政府、政府部门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