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地点与“诗意地栖居”

一 地点是天、地、人、神的集合体

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中阐述了地点、建筑和栖居之间的关系,界定了“定居”(dwelling)的概念,认为早期人们营建的目的就是定居,而定居则要有地点,人们必须在地点中停留,作为定居的营建就是作为在世的存在保留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而在这过程中,地点提供了可能,因此,海德格尔试图将现象学恢复到“事物自身”的本质上来。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又一次对定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认为人们应该诗意地栖居着,“有诗意的地点才能定居”,而能使我们“诗意地栖居”的是一种营建态度。营建是一种培养生长之物的营建和建造建筑的营建。海德格尔在《建·居·思》当中还提出“天、地、人、神”的思想,其本质就是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精神(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2004)。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包含了地、人、神三要素,天、地、人、神是四位一体的。定居的行为当中就包含对天、地、人、神的思考,是否具有“神性”则是塑造“地点精神”的关键。海德格尔论述地点的时候是这样解读的:在事物没有出现之前,地点是不存在的,比如正是有了营建的房子才出现了地点,因为有了某个房子才出现地点。营建的房子就是天、地、人、神的四位一体,让四位一体在空间上找到聚集的地点,地点性则由这个集聚的空间来确定,并生产了地点感。因此,按照海德格尔的地点观,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就是由若干个地点构成的,所谓的建筑景观、居住景观、道路景观、商业景观……都是由成千上万个地点来界定的。而空间只有通过地点才具有了生活的特性和存在的立足点。空间是地点的容器,地点使空间具有方位属性和独特性,即使空间具有“地点性”。

二 地点是经验的空间

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者段义孚对地点的论述较为显著,他认为,空间和地点是一体的,因为具有了经验的作用,才让两者不分你我,正如当人们面对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空间和地点都是抽象的领域,没有什么特征的差异,但是当人们在此逐渐生活下来之后,或者经过一些活动体验之后,空间则具有了某种意义,并且具有了价值,这个时候地点就形成了,地点形成的过程就是空间的生活经验过程。人们对所在的地点产生一种安全感,抑或“恋地情结”(topophilia)“topophilia”(源于希腊语词语“地域”和“钟爱”)意为强烈的地点感,通常与一种感知相融合,即在某一人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感。“恋地情结”这一概念由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所创,意指对身处环境的情感依附,即一个人在精神、情绪和认知上维系于某地的纽带。。一个人对其生活的地点所产生的“家园感”也是这种空间经验作用的结果。段义孚还认为,没有经验的空间,缺乏“指向性”和“稳定性”,人们很难在此空间当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安全感”。因此,运用地点这个概念,使得空间具有意义,地点就是一切能够引发人们感情共鸣的空间,它组织了生活世界的意义,使人、时间和空间在多维方面发生了动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累积、叠加产生了世界。人们在某一城市当中生活的时间、生活行为的方式和态度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地点的印象和认同。

按照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的四位观,段义孚的地点观其实就是在无限广阔的空间中找到一个“中心神”, “中心神”将天、地、人凝集在一起,形成了经验的中心,这个经验的中心就是“地点”。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熟悉感、温暖感、庇护感的“家”当中,这就是我们总把自己的家比喻成“守护神”的原因,家、家园或者居住地、栖居地就是一种“中心神”。当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领域当中,类似的“中心”非常多,也就是说地点类型非常多,当我们去除了地点之后,就会发现整个世界是空旷的、无意义的、无秩序的、无价值的,也就没有了神性。故“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当中,“神”就是经验的空间精神。段义孚还认为,地点是需要创造的,而且地点的精神也是可以传递的。地点的生成需要人的作用。当人们对某一部分空间熟悉和了解后,这个空间就转变成了地点,受制于人的经验、能力的差异,地点是有范围和大小的,而且地点是针对不同人的。地点精神的传递特性主要表现在地点具有生活经验的属性,是发送各种历史故事的地点,能够让人们产生回忆,人在知识的获取和历史的回忆当中,就会再造地点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