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经传通解》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研究原则、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书基本思路是立足于《仪礼经传通解》,梳理朱子学派三代学者在《仪礼经传通解》中所呈现的各方面共同点与差异点。结合朱熹、黄榦、杨复三人的相关文集、语录、史书事迹等材料考证分析三代学人在《仪礼经传通解》中呈现的思想内容及其内在差异的深层原因,考论朱子学派礼学思想的衍化过程,并关注《仪礼经传通解》对后代学术思想影响。本书的研究原则主要是立足于《仪礼经传通解》的文本情况,结合相关历史文献,遵从文本文献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的原则,着重考察《仪礼经传通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差异,由此获得本书的新观点和新见解。除绪论之外,本书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章从《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过程入手,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原因、编者队伍、编撰目的,分为三节。第一节通过考察朱子内在学术体系和治学方法以及当时的学术环境来考察朱子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内在动力、学术根源到直接编撰的原因。第二节从编者的主要学术思想、行为特质、地理分布三方面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编者队伍的特点。第三节从《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目的在朱子、黄榦、杨复三代主编者之间的变化考察朱子学派的礼学思想由破坏性的礼学思想到建构礼学新传统的过程。

第三章从《仪礼经传通解》朱子编撰部分处理四礼、礼与诸经、礼与诸子学以及经与传记四个方面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的文献思想。第一节从经与传记的分类来考察四礼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从源自诸经的材料进入《仪礼经传通解》的原因及其标准问题入手,分析《春秋》三传与礼学的关系、其他诸经文献与礼学的关系来考察朱子关于礼与诸经关系的思想。第三节从诸子学资料进入《仪礼经传通解》的理论依据、诸子学资料对礼学资料的贡献以及遴选诸子学资料的标准方面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所呈现的礼与诸子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从《仪礼经传通解》的礼仪与礼义的新型结构体系、礼仪与礼义地位及其与编撰目的关系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的结构体系。

第四章从《仪礼经传通解》的朱子编撰部分、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丧礼》和黄榦撰、杨复编次的《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以及杨复重修的《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入手分析编者按语,研究三代主编者的礼学思想。第一节辨析《仪礼经传通解》朱子编撰部分的按语统计标准并统计朱子按语数量,根据按语内容进行分类研究,考察编者按语的内在价值研究朱子按语。第二节从《仪礼经传通解》黄榦按语分类入手剖析黄榦礼学思想,比较研究黄榦与朱子礼学思想。第三节从杨复的生平与师承关系、《丧服图式》的著作权、杨复按语分类,以及杨复与朱子、黄榦礼学思想的衍变等方面来考察杨复按语。

第五章从宋元明清四代的政治制度、礼学研究、诸经研究三方面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的政治与文化影响。第一节是梳理《仪礼经传通解》在宋元明清中的地位变化,主要考察《仪礼经传通解》在科举中的实际影响力来研究其政治影响力。第二节从《仪礼经传通解》的礼学观念、编撰方法及其衍化过程等方面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对宋元明清礼学思想的影响。第三节首先从《仪礼经传通解》所保存的文献对后世辑佚、校勘经学文献的影响考察《仪礼经传通解》在保存文献方面的影响力,其次从《仪礼经传通解》音乐理论被后代引用情况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对后世音乐理论的影响,最后从《仪礼经传通解》对后代校勘学的影响力来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研究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