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文化国情
1 民族
菲律宾民族众多,有90多个民族。主体民族为马来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比萨扬人(米沙鄢人)和比科尔人等,大多居住在平原地区,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吕宋岛的北部和南部、民都洛岛的东部、棉兰老岛等地的山区,还居住着50多种少数民族,各民族人口从30万到180万人不等,占全国总人口的8%,包括帮加锡南人、卡加扬人、伊富高人、马拉瑙人、阿埃塔人等。此外,还有华人(占10%)、印度人(占5%)、阿拉伯人(占2%)、欧美人(占3%)以及为数不多的原住民。
比萨扬人(Iisayang,也称“米沙鄢人”Visayans)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人口为2640万人,主要分布在米沙鄢群岛、民都洛岛南部沿海、巴拉望岛北部、棉兰老岛东部和北部沿海;使用比萨扬语;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文化水平较高;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有万物有灵信仰。比萨扬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椰子、烟草等。畜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比萨扬人还从事食品、采矿、纺织、冶炼、汽车装配等工业,擅长传统手工业,其竹编、草编、藤编和刺绣水平很高,他们编织的各种凉席驰名世界,可做垫子、窗帘、地毯等,商业很发达。
他加禄人(Togalogs)是菲律宾第二大民族,人口约1230万人,主要居住在吕宋岛的中、南部,马尼拉市及其周围地带为聚居区,部分住在民都洛岛、马斯巴特岛和马林杜克岛;使用他加禄语;使用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文字;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他加禄人是菲律宾各民族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在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政府把他加禄语定为国语;生活在城市里的他加禄人大多经商或在政府机关工作,许多人在政府里担任领导职务。大部分他加禄人生活在农村,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栽种香蕉、椰子、芒果、咖啡等树种并种植各种蔬菜、蕉麻、甘蔗、烟草等。
伊洛戈人(Ilocanos)是菲律宾第三大民族,人口为690万人,主要分布在吕宋岛西北部沿海地区,后来逐渐移向卡加延河谷地及棉兰老等其他岛屿的沿海地区;属蒙古人种马来型;使用伊洛戈语,有文字。多数伊洛戈人信奉菲律宾独有的教派——阿格里佩教,部分人信仰天主教,还有少部分人保持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伊洛戈人是1000多年前迁入的新马来人的后裔,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则受西班牙和美国文化的影响较多。他们主要从事灌溉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烟草、甘蔗和薯类;是菲律宾群岛上第一个引种棉花的民族。伊洛戈人还饲养水牛、猪、鸡;沿海地区渔业较发达。他们的手工业主要有制陶、织毯、金属加工等,生产的棉制品行销全国,特别是棉毯、毛巾远近闻名;手工艺品中尤其以贝壳和黑檀木制品最富有民族特色,畅销国内外。
原始状态的菲律宾土著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比科尔人(Bicolanos)是菲律宾第四大民族,人口约400万人,分布在吕宋岛东南部近海地区、比科尔半岛以及卡坦端内斯岛、马斯巴特岛上;使用比科尔语;有本民族的文字。比科尔人与他加禄人关系密切,接触频繁,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点,多信仰天主教。比科尔人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豆类、可可、蕉麻等。
除了上述四大民族外,菲律宾的其他民族一律被认为是文化上的少数民族,不到总人口的10%,分布于各地的高山、森林和滨海地带。由于大多少数民族生活简单,经济落后,菲律宾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并发展当地经济和教育、吸收当地官员进入议会等,以缩小他们与主体民族的差异。但一些少数民族仍与政府有很大隔阂,并时常发生冲突和流血事件。
“摩洛”的含义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包括许多民族,现共有400多万人,分布在棉兰老岛西部和西南部、苏禄群岛和巴拉望岛南部。他们由15~16世纪接受伊斯兰教的当地居民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混合而成;使用多种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使用由阿拉伯字母组成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