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府经济政策研究(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安倍经济学出台的原因

一 安倍政权和安倍经济学

2012年年底,日本政坛经历了又一次政权更替。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执政的民主党,重新夺回了政权。安倍晋三本人也成为日本战后继吉田茂之后,卸职后“梅开二度”重新执政的首相。

安倍晋三出身日本政治世家,其外祖父是曾经主导《日美安保条约》修订的前首相岸信介,其父安倍晋太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前首相竹下登、宫泽喜一被并称为中曾根之后日本政坛的“三领袖”,其所属町村派是自民党党内最大的派阀,因而安倍晋三本人在自民党内具有强大的政治根基。2006年9月,安倍晋三首次出任首相,但是此时的自民党政权已经是强弩之末,在野的日本民主党奋起直追,展开攻势,大有取而代之之势。2007年7月,自民党在三年一度的参议院半数选举中败北,参议院主导权落入了在野的民主党手中,出现了“扭曲国会”。在民主党的掣肘下,安倍政权举步维艰,安倍晋三本人不得不于同年9月黯然辞职离开首相官邸。日本民主党于2009年夺取了政权,但是由于执政经验不足,在诸多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导致民主党执政后,支持率持续下滑,2010年10月在新一轮参议院半数选举中败北,日本政坛开始陷入了“依样画葫芦”的闹剧中,自民党等在野党通过控制参议院主导权对执政的民主党步步紧逼,并在2012年12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将民主党驱逐下台。安倍晋三的“梅开二度”,正是借助了自民党东山再起的历史机遇。2012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晋三侥幸利用自民党竞选体制的缺陷和其家族的历史积淀,通过二轮投票获得选举的胜利。之后,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利用“扭曲国会”,逼迫民主党解散国会,并最终一雪前耻。2013年7月,自民党在三年一度的参议院半数选举中再次获胜,从而避免了安倍政权再次短命的命运。从2007年建设“美丽的日本”到2012年打造“强大的日本”,安倍晋三的强势回归,终结了日本从2007年开始的政治乱象。应该说,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为这之后日本政坛的持续混乱埋下了祸根,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再到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日本政坛“六年六相”,政局动荡不安。有趣的是,这场持续六年的动荡起于安倍,又止于安倍。

民主党执政末期,日本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分裂,针对是否提高消费税税率、是否加入TPP、是否保留核电等问题,日本社会争论不休。当时在任的首相野田佳彦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时,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然而,在社会舆论分裂的前提下,做出任何选择都将加剧日本社会的分裂,从而使自身沦为众矢之的。野田佳彦主张分阶段将消费税税率从5%提高10%,并通过与在野的自民党、公明党联手,推动了增税法案的成立,但调整消费税税率的举措,引来了日本社会对于增税与否、增税时机、增税程度等问题的诸多争议。增税问题导致民主党党内反增税势力奋起反击,直接造成民主党的分裂。同样,在野田政府重启大饭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时,日本社会迅速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核示威,甚至一度包围首相官邸。野田政府对核电政策做出调整,表示到2030年时实现日本社会的零核电。这又招来了日本经济界的不满,日本社会频繁地陷入是与非的艰难选择中。安倍晋三重新执政后,吸取了前任的教训,暂时撇开了是与非的争议,而是将目标转向最吸引民心、最能够扩大民众支持的经济增长上来。他以打造“强大的日本”为口号,表示要实现日本经济的复兴,核心是摆脱困扰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重拾增长,这样的思路也直接促成了2013年安倍经济学的出台。

安倍经济学的出现,与其说是自民党政府对先前执政民主党政府施政重点的彻底转换,不如说是自民党与民主党政策理念差别的再次体现。长期以来,日本自民党重视成长型的经济政策,而民主党则与之相对,重视分配型的经济政策。日本自民党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带领日本走向复兴,通过重视发展大企业,以大企业带动整个日本经济。自民党通过相关特殊法人等利益集团分配预算,使它与日本经济界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与自民党有所不同的是,民主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因此更重视强调日本结构性因素下分配型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主张重视对财富的再分配。民主党极力批判自民党政府重视大企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自民党政府扩大公共投资的政策是一种典型的“由人转向水泥”。因此,民主党主张直接针对国民分配预算,即由重视供给者转为重视消费者。在2009年政权更替中,民主党以“国民生活第一”为口号,强调要实现“从水泥转向人”,保证4年内不提高消费税,增加育儿补贴、教育补贴,实行高速公路免费,这些分配型的经济政策使民主党击败了自民党这棵“万年常青树”,夺取了政权。尽管近年来日本自民党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分配型的经济政策,但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使日本社会对当时执政的自民党丧失了信心,这也导致日本自民党在2009年8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败北。

民主党执政后,在政权公约中强调的分配型经济政策因日本拮据的财政而无法付诸实施,民主党政府举步维艰,尤其是欧债危机后,日本财政能否持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稳健财政运营的问题不得不提上议程。这就导致民主党政府先前承诺的补贴政策因为形势和政策的转变陷入难以兑现的尴尬境地,民主党不得不自食其言修改先前的补贴政策。这也使日本民主党的支持率一路直滑,最终在2012年12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败北,重新被自民党夺走了政权。重新执政后的自民党政府认识到,民主党政权之所以会“高开低走”,是因为民主党政府力推的分配型经济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日本长期积压的问题,民主党执政期间并没有带领日本重回经济稳定增长的路线图上。因此,下野三年多的自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后认识到,要长保自民党政权,就必须直面日本经济深层次的问题,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重新带领日本走向经济复兴之路。

二 安倍经济学的出台

安倍经济学是安倍晋三2012年年底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日本媒体和学者对安倍一揽子经济政策进行的统一概括。安倍经济学的日文名称是安倍(Abe)和经济学(economics)的造语,这一名词自2012年11月起被广泛使用。其实,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执政时,当时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将主张经济增长与财政重建并非矛盾的经济政策称为安倍经济学,而这一称谓实质上是当时小泉内阁时期的结构改革延续的代称。2012年年底,安倍经济学一词的出现,成为囊括安倍晋三货币、财政、经济产业三大政策的代称。安倍经济学一词,近似套用“里根经济学”“撒切尔主义”等以政治领袖名字命名的称谓。这些称谓是20世纪80年代对美国里根政府、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统称,曾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2年11月15日,在东京召开的日本读卖国际经济座谈会(YIES)上,时任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其内容在整个经济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安倍认为,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长期持续的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他称要为摆脱通货紧缩进行经济政策总动员。在这次会上,安倍晋三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首次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治理通货紧缩的模式。

第一个问题:通胀目标的设定问题。安倍晋三认为通胀目标的设定,可制造市场预期,刺激消费者扩大消费。企业可在此市场预期下,增加雇佣,增加工资,提高从业者的购买力,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通胀目标设定上,安倍表示“或者2%,或者3%,先由专家进行判断讨论”デフレ克服‘政策総動員’TPP前向き 原発は再稼働、読売国際経済懇話(YIES)会、2012年11月15日。http://info.yomiuri.co.jp/yri/yies/yi20121115.htm。。第二个问题:如何实现通胀目标的问题。安倍晋三表示将实行无限量的货币宽松政策,“实现通胀目标前,实行无限量的货币宽松,市场才会有反应”。デフレ克服‘政策総動員’TPP前向き 原発は再稼働、読売国際経済懇話(YIES)会、2012年11月15日。http://info.yomiuri.co.jp/yri/yies/yi20121115.htm。第三个问题:实行什么样的金融政策,最终决定权归谁?安倍晋三表示自民党若夺取政权,将与日本银行进行政策讨论、协商,开展大胆的货币政策。而同时安倍也暗示,如果日本银行未能接受政府设定的通胀目标,那么将考虑修改《日本银行法》。

此外,在财政政策上,安倍表示为摆脱通胀,将增加公共投资,编制景气刺激型预算。在能源政策上,安倍表示短期内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现有核电站的有序重启,而中长期则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在日本加入TPP问题上,安倍表示反对不设禁区完全废除关税。由于之前自民党对加入TPP问题持相对消极的态度,安倍这一表态,传递了未来自民党政府施政中将重视这一问题的信号。

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新政府的经济政策。他称“长期的通货紧缩造成了国民收入减少,而历史性的日元升值正在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强化日本经济是当务之急”,因此,自民党新政府将全力推出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增长战略“三支箭”“三支箭”的典故源自日本战国时代大名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训”,毛利元就通过三支箭教导其三个儿子通力合作、团结一心。安倍经济政策中,用“三支箭”的典故,一方面表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成长战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三大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强力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勤劳的国民能够获得回报、能够切身感受到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的日本经济”。‘安倍内閣総理大臣就任記者会見’、平成24年12月26日。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012/1226kaiken.html。

2012年12月自民党夺回政权后,安倍政府开始着手机构重组,推动经济政策。12月26日,安倍政权正式组阁。安倍通过宏观、微观双驱动机制,制定新的经济成长战略。具体表现在重启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设立日本经济再生本部等。

在宏观驱动机制上,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成立于2001年,其成员包括财务大臣、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日本银行总裁以及特定领域专家学者。小泉内阁时期,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制定历年的财政预算基本方针、讨论转移支付改革,因此自民党执政期间,首相官邸牢牢掌握着政策制定的主导权。2009年9月,民主党政权成立后,将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看作是自民党政治的象征而予以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党新设的国家战略会议。2012年12月,自民党重夺政权后,有鉴于小泉时代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作为改革引擎的积极作用,安倍政府决定重启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新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成员包括:首相安倍晋三、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官房长官菅义伟、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总务大臣新藤义孝,此外还有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方明2013年3月20日起由新日本银行总裁黑田东彦代替。以及四位民间人士,包括财界的东芝副会长佐佐木则夫和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社长小林喜光,学界的东京大学教授伊藤元重和日本综合研究所理事长高桥进,安倍晋三本人担任议长。

在微观驱动机制上,在内阁设立日本经济再生本部,推行经济财政运营和规制改革政策。日本经济再生本部提出“产业投资立国”与“贸易立国”的“混合动力”战略,通过在日本经济再生本部中设置产业竞争力会议推进成长战略,制定“日本经济再生·产业竞争力强化法”推行日本产业再兴计划。此外,通过设置国际经济战略会议进行战略海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会议等将加强与顾问机构规制改革会议的合作,研究讨论经济增长战略和产业培育对策等相关规制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2013年4~6月,安倍政府连续射出了“三支箭”。“第一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第二支箭”机动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增长战略,这“三支箭”构成了安倍政府经济政策的整体框架。安倍政府希望通过这“三支箭”,帮助日本摆脱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达到通货膨胀率2%的目标,提振日本经济,解决日本“20年的经济迷失”。其政策的逻辑是: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高市场流动性,扩大公共投资,形成通胀预期,改善企业的业绩。业绩改善的企业将重新调整经营战略,如增加工资、增加雇佣,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扩大消费,企业也因自身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善而扩大设备投资,在这双重推动力下,实现经济的增长。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势必增加税收,扩充政府财源,这也成为今后日本健全财政运营、维护市场信用的经济基础(见图1-2)。安倍经济学设定的路径,前提是制造通胀预期,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形成经济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然后以强劲的经济增长成果,推动财政的健全运营,改善日本财政状况。为此,安倍政府在三大政策中都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促使日元贬值;政策利率降为负值;无限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建设性国债;强化产业竞争力;放松规制释放民间活力;在具有潜力的医疗、能源等行业创造新兴市场等。

图1-2 安倍经济学的政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