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序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南。栾城行政区划面积为320平方公里,民间素有“北京到南京,小县数栾城”的说法,面积虽小但区位得天独厚。栾城自古有“南北通衢”之美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青银高速、107国道及308国道穿过境内,北距石家庄机场40公里。栾城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和环渤海经济区内,是省会经济发展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栾城史话》完成初稿时,正逢栾城撤县设区,结束了漫长的县级建制的历史,从此跨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栾城自春秋置县至今约2600年,千年古县名副其实,历史底蕴深厚,名宿代不乏人。春秋晋国中军主帅、正卿栾书助晋复兴、勤谨重德,元代数学家李冶精研“天元术”,唐代宰相文学家苏味道妙笔写“正月十五夜”,其后裔“三苏”眉山发迹,韩山童、韩林儿反元称帝,等等,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栾城的有为志士建立党组织、开辟根据地,党政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救国救民,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艰难探索,勾勒出一幅幅大气磅礴的壮丽画卷。这里有令人难忘的风雨历程,也有栾城曾经的荣耀和辉煌。《栾城史话》分设“形胜之地”、“史海钩沉”、“历史人物”、“民俗风情与景观名胜”和“当代栾城”5个篇章,编者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史实和人物加以分述,依据史料勾画栾城的风貌,告诉你栾城岁月变迁的轨迹。虽然由于篇幅所限,仍有一些重要史实没有入卷,但读者对栾城的历史概貌应该有个大致了解。

历史是我们的根,尤其是乡土历史,更亲切、更具体、更原创,更能拉近我们与家乡的感情,更容易消除对传统和历史的隔膜。不懂得家乡的历史,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支撑,宛如没根没底的浮萍,身无所属,无所适从。了解和学习乡土历史,汲取精华,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振兴家乡的信念生根,从而激发人们有所作为,报效桑梓,此谓爱国首先爱家乡。从这个意义上说,《栾城史话》的出版,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把握栾城历史文化概况,对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极有裨益。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学习历史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乡土历史是党史、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中的细胞。了解和学习乡土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怀旧情绪,还能借此了解地情县情、记取政经、体悟人文兴衰之道,可资政育人。《栾城史话》或聚焦于历史某一时刻,或着眼于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读后给人以启发、深思,让人警醒、觉悟,对我们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把握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界处,展望未来,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栾城将顺应发展潮流,抓住撤县设区的际遇,融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前沿方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需要着眼全局,谋而后动。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教育城”“文化城”“健康城”以统领民生事业,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城郊型现代农业为两翼,建设石家庄中部区域经济隆起带的发展蓝图。全区上下着眼于增强“软实力”,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文化城”建设全过程,实施文化惠民,打造“处处皆文化,人人显精神”的特色文化之城。我们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点,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新支柱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栾城史话》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结束这篇前言时,正值河北省农村容貌提升行动掀起高潮之时,我区各具特色的村史馆(室)建设方兴未艾。传承历史,记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此与读者共勉。

中共石家庄市栾城区区委书记 吕素维

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