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研究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 经济安全风险不可忽视

经济安全是能源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战略安全角度,在核武力的威慑之下,目前很难有哪个国家真的希望通过战争手段来控制能源资源,或者干涉能源运输通道的畅通。即使是伊朗这样的国家,也很清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一个同归于尽的选项,绝非一个理智国家所可能采取的。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战争和地缘政治冲突而引发能源供应中断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时时刻刻在发生的确是由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尤其是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能源安全的本质是对能源资源收益的全球分配

任何国家,无论控制了多少资源,都是为了最大化资源收益,只要没有陷入疯狂状态,都不会关闭这一带来重大利益的市场。即使在美苏冷战时期,苏联也出口石油来换取外汇;1973年的石油禁运既没有实现零贸易,也没能坚持多久。

目前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保障能源供给尤其是石油进口上,而对其他问题尤其是如何应对能源安全的经济风险关注较少。实际上,能源供给中断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并不是一个随时都会发生的现实威胁。但是,能源作为经济的基础,来自能源的经济风险是一个常态化的然而又时时被忽略的问题。

按照2001年小布什政府提出的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的提法,能源安全有三个要素:供给稳定可靠、成本支付得起、环境友好。在现实中,第一个目标即“供给稳定可靠”受到的关注最高,也基本做到了;环境友好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每年的全球应对气候谈判都会兴起一个热潮;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石油禁运”之后的40年总体上是一个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40年,只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能源价格相对较低,能源成本几乎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

为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转化为经济体系的成本,影响经济的总体竞争力,并最终由全体消费者买单。如果单纯考虑供给保障,而忽视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将会使经济付出长远的代价,从而影响发展利益与经济、战略上的安全。

能源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作为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商品,能源尤其是石油贸易体系在全球经济利益分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美元的石油定价权作为基础的货币体系,使世界经济构成了一个物质流与资金流相互配合的统一体。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必须出口制造业商品来换取美元,出口石油的国家获得美元然后用来购买其他商品。因此,石油价格就成为在全球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工具。

石油价格的基础是全球货币的流动性,尤其是美元的流动性(参见图1-11)。因此,控制全球流动性的快速增长,是有效抑制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实现全球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这是能源消费大国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重要责任。

图1-11 国家油价、全球M2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资料来源:美元汇率指数和M2数据来自美联储网站,布伦特油价数据来自EIA网站。

(二)能源价格与经济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由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性风险往往受到能源安全话题的掩盖。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能源供给中断从来没有在和平时期发生过,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性风险却时时存在。由于能源价格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因此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往往成为经济周期变化的一个肇因。

对能源进口国来说,如果能源价格超过正常的水平,那么就会造成下游工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度减少,并因而扭曲经济资源配置格局,甚至扼杀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并给消费者带来较高的生活成本。而对于能源出口国来说,较高的能源价格会带来大量的货币流入,并带动本币的升值和利息率的提高以及较高的劳动成本和物价水平,同样也会使其他工业的发展失去动力,因为任何其他工业都无法提供像能源工业那样高的利润率(参见图1-12),这也就是经济学上的“荷兰病”。

图1-12 中国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2010年)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11》。

Hamilton(2011)总结了石油价格波动与美国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很显著的,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与美国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尽管这一关系是不对称的,即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会引起经济的衰退,但是石油价格的快速下跌不会引起经济的繁荣(参见表1-3)。

表1-3 石油价格与美国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总结

资料来源:James D. Hamilton, Oil Prices, Exhaustible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Prepared for Handbook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 http://econweb.ucsd.edu/~jhamilton/handbook_climate.pdf。

由于石油价格在事实上与美元挂钩,而美元又是全球货币体系的基础,因此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很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市场动荡,并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其前兆就是2007年高企的石油价格(达到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三)中国的能源经济安全问题

中国经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日益增强,每年对外的能源进口支付在对外支付中占很大的份额。2012年,中国矿物燃料及其分馏制品的进口占全年GDP的3.81%,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2%。因此,能源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国际能源价格提高,必然使中国经济的成本提高,削弱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间接效应看,能源价格提高是否会削弱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面临相同能源单位成本的情况下,要取决于该国可贸易产品的能源利用强度,也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国际能源市场并不是对所有买家都公平无歧视交易的透明市场,而是针对不同买家有一定的价格差异,比如东亚国家普遍面临一个“亚洲溢价”的问题。201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又出现了布伦特油价(Brent)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级油价格(WTI)这两个常用基准价格的显著价差问题,即WTI油价明显高于Brent油价,最高时价差达到22美元/桶。由于中国等多数国家包括欧盟和东亚各国进口原油多使用布伦特油价作为基准价,因此造成了美国对其他多数国家的能源成本优势。这也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底气所在。

因此,对中国来说,未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如果仍由中国支付比其他国家高的能源价格,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