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赋予现代佛教新的价值和内涵
据说萧副校长最初接触到池田思想大约是在30年前。还是大学生的时候,他第一次读到了中文版的池田大作与汤因比的对谈录。
据萧副校长说,他当时非常渴望了解池田SGI会长的思想,中文版译书一出来他就买。
“这次对谈反映出了池田先生的基本思想。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先生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先生的书一出版我就买来读。这些书中包含着池田先生的思想,阐述了其思考的过程,例如看池田先生的书时,常常急切地期待着下一页出现的内容,而这种期待从未落空过。‘原来如此,确实是这样’,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想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感动。”
萧副校长还谈道,那时他就已经对“人”产生了疑问。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为了解开这些疑问,他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并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
“我对佛教产生兴趣是因为我认为佛教里存在着真理,那些真理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思想,因此,我对佛教的传播过程也产生了兴趣。我调查佛教在日本传播情况的时候,发现了创价学会的存在,并开始接触池田先生的思想。我在学习池田先生思想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池田先生的思想正是佛教真理的发展,他赋予了现代佛教新的价值和内涵。”
萧副校长现在依然非常关心佛教。据说他的电脑里储存着《大藏经》即释迦牟尼佛说经典。
“鸠摩罗什的《法华经》使得大乘佛教在中国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虽然现在并非每个中国人都是佛教徒,但是佛家思想的广泛渗透造就了许多精神高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对佛教产生兴趣是很自然的事情。”
萧副校长认为,提高精神修养,即获得“佛性”最重要的是做到“守正”和“谦和”两点。“守正”就是要人们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谦和”则要求人们充满爱心保持协调。
“人只有时常保持正确的看法,时常对他人充满爱心,才能达到 ‘佛性’,即一般所说的崇高境界。重要的是能否坚守自己心中的理念和信念。正是因为我觉得池田先生和香峰子夫人兼备了这两种德行,所以才对二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萧副校长如是说。
萧副校长在这次访日过程中有一个令他非常吃惊的重大发现。那就是他第一次知道了创价学会的第一任会长是牧口常三郎先生。
萧副校长的专业是历史地理学。站在“人”的视点上关注地理,运用这一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使萧副校长在农业地理学和农学史领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萧副校长在创建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时受到了牧口常三郎先生的著作《人生地理学》(1903年出版)的巨大影响。这本书是他读研究生时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独特新颖的观点立即吸引了他。
萧副校长说:“地理学是以德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但是,德国的地理学是以土地的地形、农作物的种类和矿物等 ‘物质’研究为中心的学科。相比之下,牧口先生的以 ‘人’为本的地理学理念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