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吸毒与家庭治疗(社工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青少年吸毒状况

目前,虽然传统毒品在中国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新型毒品快速增长泛滥的趋势日益明显(林少真、仇立平,2009;夏国美,2007),“传统毒品难戒”和“新型毒品难防”成为摆在中国禁毒工作面前的两道难题(牛何兰、郭维丽,2010)。

其实,新型毒品并不新。早在1919年,日本的药理学家就合成了后来被称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并在“二战”期间作为抗疲劳剂应用于军队中。“二战”后,这种药品被当作一种兴奋剂,出现在东南亚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夜总会、酒吧、迪厅和舞厅中,使冰毒在世界上被滥用与得以流行(夏国美,2007)。新型毒品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因为其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或“假日毒品”。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刘玉梅, 2009)。


(1)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吸食后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成瘾者还会出现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和好斗等问题;

(2)摇头丸,属于具有明显致幻作用的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由于吸毒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其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种多样,五颜六色,用药者常表现为认知混乱、行为失控,其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伤与伤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3)K粉,学名氯胺酮,属于静脉全麻药,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潜力。K粉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滥用氯胺酮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遗症,轻则神志不清,重则可以使中枢神经麻痹,继而丧命。此外,它还使人产生性冲动,导致许多少女失身,所以又称之为“迷奸粉”或“强奸粉”;

(4)三唑仑,又名艾司唑仑、海乐神,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和松肌作用,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因这种药品的催眠、麻醉效果比普通安定强45~100倍,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三唑仑无色无味,可以与酒精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


毒品的吸食方式,除烫吸、注射外,烟吸、口服也较为普遍。在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群体中,其所谓的“嗑药”就是吃摇头丸,“打K”就是吸食K 粉,“溜冰”则是吸食冰毒。

新型毒品的成瘾性不像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那么强,并且可以使服用的人产生精神清爽、愉快、自信心等感觉,同时又有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思维能力、增加对音乐内涵理解等效果。刘晓梅(2009)分析了新型毒品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五方面主要区别。


(1)新型毒品系人工合成的化学类毒品,制造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海洛因系原植物加工合成类毒品,制造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

(2)吸食冰毒、摇头丸、K 粉、麻黄素片等新型毒品后,吸食者兴奋、狂躁、易性乱、抑郁、易怒,且连续三四天不吃不睡,出现幻觉、错觉、猜疑、恐慌等精神病症状,且极易在吸毒后的幻觉中对社会和他人实施攻击行为。而吸食海洛因后,吸食者则绵软无力、昏睡,在毒瘾发作时,有可能为筹毒资而攻击亲人或他人;

(3)新型毒品吸食方式多以饮料瓶做成水烟筒吸食,也有的为追求综合效果,将海洛因和冰毒等新型毒品掺在一起吸食或注射;

(4)吸食者对传统毒品会产生强烈的生理依赖,而长期服用新型毒品会产生很强的精神依赖;

(5)新型毒品具有群体性吸食的特点,吸毒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在一起聚众吸毒,并且超强、超重的重金属音乐刺激能有助于药效的发挥,所以一些练歌房专门设有供吸毒者使用的房间,叫“嗨房”。在一些娱乐场所,还有专门陪“嗨”的服务小姐,这种人也有一个专有名称——“嗨妹”。她们向客人推销摇头丸和K 粉,以招揽顾客,赚取钱财。


近年来,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品种繁多,并以青少年居多。吸食行为多发于迪厅、歌厅包厢、酒吧、宾馆客房、洗浴中心等公共娱乐场所,具有群体性特点(马红平,2010)。“摇头万岁,嗨药无罪”是“嗨哥”、“嗨妹”的流行语(刘玉梅,2009)。杜宝龙(1999)在有毒品罪错问题的青少年身上归纳出“三低三多三少”的特征:“三低”是指有毒品罪错问题的青少年年龄低,文化程度低、就业层次低;“三多”指男性多,城镇居民多,无业者多;“三少”则是指女性少,农村居民少,有正当职业者少。在新型毒品吸毒者的特点方面,阮惠凤、徐南(2008)认为主要表现为:①女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②滥用新型毒品的“25岁现象”突出;③新型毒品滥用者多为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④新型毒品已渗入白领精英阶层并逐步蔓延开来;⑤新型毒品滥用群体分为三类:“嗨妹”群体,公司职员、个体、运输工人、商人、教师类群体,以及无业者群体。

林丹华等(2010)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工读学校的学生使用毒品的行为已经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他们发现:①40.9%的工读生曾尝试使用过至少一种毒品;②工读生使用毒品的人数远远超过普通中学的学生(40.9% 对0.03% ~1.7%); ③开始吸毒的年龄普遍较低,工读生普遍在12~14岁就开始吸毒;④在生活中接触到毒品的可能性很大,38%的工读生报告过去一年中有人向他们提供或销售过毒品;⑤女生是工读生中的高危群体,与男生相比,更多的女生使用K粉(71%对32%)、冰毒(58%对20%)和可卡因(23%对4%)。

青少年吸毒的成瘾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环境、人格和家庭等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刘玉梅, 2009;马红平,2010;夏国美等,2009)。以下我们进一步论述中国青少年吸毒的心理、环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