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的内涵及价值
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建设社会现代化,是陆学艺先生经过长期思考关于社会建设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之后党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五位一体”,表明在这一时期,要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现代化,促进全面现代化的新发展。面对社会建设这一宏大而又艰巨的新课题新任务,陆学艺先生一直思考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社会建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的形成
陆学艺先生的“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是经过长时间深入思考最终形成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有两个理论贡献:一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提出了社会建设。前者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民意的战略奋斗目标;后者则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和谐社会要通过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建设才能实现。陆学艺先生提出的“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命题就是基于这样两个基本判断,并且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第一,基于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判断。
陆学艺先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乐观地指出,对经济发展成就“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但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社会领域出现了邓小平晚年曾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有些问题甚至非常突出。如违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事件每年都发生数万起,社会影响突出,而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立案数也大幅增加。这正是“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还是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水平,两者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结果。陆学艺先生指出,由自己领导的课题组2010年完成的一项关于社会结构的研究成果推算,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约15年。并因此指出,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应该适时地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当前,我们应该抓紧补课,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第二,基于社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的判断。
很多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化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还必须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在这四大建设中,经济建设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是决定性的,是第一位的。同时,陆学艺先生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需要;为全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好准备的需要;促进形成现代国家文明秩序的需要;是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总之,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进行重点突破的过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关键时期,就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建设行动,实现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社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的形成,大体经过了从提出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到社会结构现代化,再到社会现代化的三个时期。2002年“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推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中国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还不合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要求还不相适应。现代化国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这个阶层结构应该是与现代化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相辅相成的,使得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陆学艺先生指出,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结构,好比一个人的骨架一样。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一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互为表里,相互匹配。现代社会既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2008年陆学艺先生应广东省政府的邀请,在专家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陆学艺先生开门见山地指出,“前面五位经济学家,都讲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我换个角度,讲讲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的问题”。在讲到关于广东发展面临的调整与问题时,陆学艺先生指出:“一个现代化社会,既要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也要有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也要有现代化的社会管理。”2008年12月接受《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记者采访时,陆学艺先生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个事实本身既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我们对于这种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因此要“以社会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进行”。自此,陆学艺先生将社会建设与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1年初,陆学艺先生应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进行关于社会建设的蹲点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成都市双流、青羊、锦江不少同志问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建设到底建设什么?”在3月25日的座谈会上陆学艺先生提出了“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这是陆学艺先生经过长时期的思考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重要命题。
2011年5月,陆学艺先生进一步指出“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还必须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
经过深入思考,陆学艺先生关于“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并以《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发表在2011年第4期《社会学研究》上,不久《新华文摘》2011年第20期全文转载。在随后一篇文章中陆学艺先生指出,建设社会现代化必将是一个复杂、艰难的长期历史任务,“通过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这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的主要任务。”自此“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形成了。
二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当代中国社会从1978年以来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动有密切的关系。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指明了经过30余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新的情况下,中国迎来了建设社会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乃至“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国家“富强”,实质是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政治“民主”,实质是推进政治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文明”进步,实质是文化现代化;而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则是社会“和谐”,实质是建设社会现代化。所谓社会建设,就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陆学艺先生从长远发展和国际国内的实践观察指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社会现代化,而建设社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民生事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等等。
1.共同蕴涵“社会现代化”思想的四观点
2004年起,全国各地开展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各种新的做法、新的试点、新的经验大量涌现。学术、理论界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展开了各种研讨,报刊、媒体也发表了各种文章和信息,议论很多。陆学艺先生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指出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第一,认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第二,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第四,认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够驾驭市场、制约权力、遏制社会失序的社会主体。
陆学艺先生认为,这四种观点代表了现阶段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主要看法,但在实践和理论上也有相通之处,都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各自的作用和社会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都涉及资源机会的配置、权利义务的保障和实现,都肯定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即都内在地蕴涵了社会现代化的思想。这是“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所在。
2.共同指向“社会现代化”的三个阶段
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看,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五位一体”中的一大建设,社会建设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宏大而又艰巨。所以,社会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陆学艺先生指出,四种关于社会建设主要内涵和主要任务的不同观点,虽然各具特点,但都是为了搞好社会建设,都讲到了要实现社会建设的某一个方面,都有可取之处。并且指出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意见横向罗列起来看是四种不同的主张,如果把四种意见纵向立起来看,可以看做是今后中国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这四种不同的主张分别是这三个阶段要实现的不同的重点任务。从国内外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看,结合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中国社会建设未来的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的现代化建设阶段。即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建设做起,着力解决好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社保难、住房难、养老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并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体制现代化的阶段。要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推进新型的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合理、开放、包容的社会结构,使之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第三阶段,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实现社会现代化,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形成一个“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当然,这三个阶段并没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将会是互有交叉地进行。只是某一阶段凸显某一方面工作的重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针对实际状况将有不同的做法。总体来看,这三个阶段共同指向的社会建设目标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三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的研究价值
众所周知,社会学是18~19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社会学所倡导“秩序”和“进步”的理念与今天中国社会所关注和推动的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命题,同样与无数中国人追求的现代化目标也是一致的。现代化不仅是个历史过程,同时是一个历史现象,正因如此,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但现代化同时也表现出特殊性,即道路不同,经历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成败不同,经验教训不同等,这些恰恰是现代化的特殊性。正如普遍性是恒常的,特殊性也是恒常的。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首先我们所进行的社会建设目标是社会现代化,这与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现代化是一样的,但我们通过社会建设来实现社会现代化,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经验意义。
我们今天关注陆学艺先生提出的“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因为其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1.研究意义
社会建设破题的立足点和归宿。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与管理”以来,已接近10年了,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都清楚地认识到,截至目前我们所推动的社会建设还没有“破题”。换句话说,今天我们所进行的社会建设还没有像当年进行经济建设那样,找到了建立“市场经济”的突破口,从而解决了“经济建设”破题的重大难题。正如陆学艺先生所指出的“搞好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新领域,也是一项新任务,我们还不熟悉,还没有经验,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习”。因此,研究“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是社会建设“破题”的立足点和归宿。
研究“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都很不平衡的国家,要建设社会现代化,既要统筹协调好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系统外的各种关系,也要统筹协调好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关系,使之能够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与此同时,建设社会现代化既要进行保障改善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又要进行包括社会事业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创新;既要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安全体制的建设,又要进行社会理念、社会规范的建设;既要加快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扭转四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又要积极培育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加快优化社会结构的步伐,使之形成与经济结构相平衡、协调的社会结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需要长期积累、积小胜为大胜的历史过程。它不仅需要让民众增加幸福之量,更需要通过社会变革给民众更多幸福之质量,说到底就是要改变社会的现状,塑造现代化的社会新格局”的过程。
对于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性、长期性,陆学艺先生指出,“这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意义还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陆学艺先生在关于社会建设的各类研讨会中反复强调,要开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研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凝聚共识。随着实践的深入,关于社会建设的主要内涵和主要任务的认识,也一定会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篇章。这也正是“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命题的价值所在。
2.实践价值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个命题,不仅是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彰显了社会建设理论的中国特色。陆学艺先生提出“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个命题时指出,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实践过程。虽然,实践离不开研究,但是这个研究是指实践性研究、研究性实践”。这足以表明社会建设的实践价值。
“社会建设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价值,首先在于,通过社会建设帮助我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陆学艺先生指出,“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现在看来,经济建设方面的趋势很好,国内国外的预测都比较乐观,虽然还有一些难题,但我们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具有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基础。关键是能不能搞好社会建设,能不能过好社会建设这一关,这是我们今后5年、10年、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在未来30年社会现代化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个命题的提出,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重要的是实践。正如陆学艺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经过几年来政界和学界的努力,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任务、目标和途径等问题,在理论上正在逐步厘清,但如何在全国把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太多的事要做”。这也正是这个命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实践价值。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命题的实践意义在于,社会研究必须在基层的实践中寻找路径和答案。社会现代化的研究更是如此,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全国基层实践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共知、共创、共行是根本行不通的。陆学艺先生指出,太仓的社会现代化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社会现代化就是要像当年搞经济建设一样,先要有一定的实践,要有及时的总结,及时的宣传推广,要有声有势,达成高度的共识,一步一步地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在陆学艺先生看来,唯其如此,才能切实推动社会现代化实践工作。
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价值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要求和期待,因为推进社会现代化既要从更多地为人民群众谋求切实利益做起,更要引导民众从本地实际出发,树立一个人人向往的目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造就上下一心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良好氛围,才能将社会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总之,“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命题,也是关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其蕴涵着丰富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不断实践,使得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 结语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是陆学艺先生留给我们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遗产,也是陆学艺先生留给我们的作文命题。社会建设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这一重要命题形成经过了“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思想—社会结构现代化思想—社会现代化思想”三个重要时期。“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蕴涵民生事业理论、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等四种观点。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的现代化建设阶段、社会体制现代化阶段、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阶段,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是社会建设“破题”的立足点,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战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