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陆学艺先生纪念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切缅怀陆学艺先生

郭广生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教授。

社会建设是当今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事关中国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大局。社会建设研究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诞生,成为中国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建设研究者们积极参与和指导中国社会建设与实践,真正使社会学学科成为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开辟这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引领者之一正是陆学艺先生。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社会学与社会建设暨陆学艺学术思想研讨会”,通过研讨社会学与社会建设问题的方式,来共同追忆我们尊敬的陆学艺先生,这是对陆学艺生前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最好的纪念。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有本科生1.2万人,研究生7000多人,拥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硕士博士点,拥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的重点学科40多个,以及一批北京市和教育部的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现在有32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专职教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60多人,共有全职的院士6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建校53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和北京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以50年校庆为标志,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根据国家和北京中长期规划纲要,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并成功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的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紧密与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对接,实现特色发展,提高社会声誉。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在陆先生的带领下,成果丰硕,展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学校诚邀陆先生担任院长,陆先生欣然受命,由此开启了陆先生在北京工业大学长达13年的教育实践与学术活动生涯。

这13年是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的阶段,也是陆先生率领的团队开辟社会建设研究、引领中国社会学发展新方向的重要时期。

陆先生到北京工业大学之后,积极创建社会学学科,组建团队,培养人才,全力推进服务北京的行动。在陆先生的带领下,北京工业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和专业建设从零开始,逐步发展。2002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先后开始了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社会学硕士生培养和社会管理方向博士生的培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逐年提高。2012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参评学校中名列前茅。同年,在第一轮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评估中,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荣列A级。

2005年,陆先生审时度势,果断将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的办学方向转向社会建设研究,这使北京工业大学的社会学学科进入了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的前沿。2008年北京工业大学编著完成《北京社会建设60年》。该成果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北京工业大学与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合作共建了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从2010年开始,陆学艺组织力量,编写《北京社会建设形势分析报告》蓝皮书,一年一部,全面总结首都社会建设,分析形势与提出对策,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与重视,并得到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和北京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大力支持。2011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落户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和2013年,陆先生率领北工大与社科院的骨干力量完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因一针见血指出当下中国社会矛盾,凸显其成因,而受到学术界与社会上的广泛关注。2013年,《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出版,该书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同年,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北京市首批培育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将北工大社会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陆先生坚信,解决今天面临的问题需要做大学问。社会分层与社会建设领域的开辟,体现了陆先生这种宏大的学术胸怀和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挚热爱。当经济发展形势大好时,陆先生往往会思考可能潜在的问题;当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时,陆先生往往会用他的乐观来感染人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鼓励人们对时局、对未来要有信心。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和对社会学学科执著的追求,陆先生才能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与整个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陆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陆先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真挚感情依然激励着我们,陆先生开辟的事业依然感召着我们。

我于2010年到北京工业大学任校长。到北工大之后我与陆先生有过多次接触,他每年都会和我交流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问题。在我的印象当中,他从来不提工作上的困难,他主要跟我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学科发展问题。就像刚才陈锡文同志讲到的他对中央写的报告,现在中国到了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协同发展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学的博士点很多,研究人员和学生培养了很多。但是中国社会学的博士点和学科非常薄弱。如果我们的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话,社会学必须受到重视。之前我在北京教委分管高等教育,所以陆先生给我呼吁最多的是能不能利用国家的政策,利用我的一些影响,能够发展北工大的社会学,能够使北工大社会学的研究成为全国的领先领域。

第二,因为大家都知道陆先生到学校时已经近七十岁了,我来学校时他已经快要八十了。他说一定要找一个接班人,连续几年来一直在全国寻找,在学术造诣上能够跟陆先生匹配,比较年轻,又敢于担当,能够引领这个团队的,能够把这个团队交给他的人。陆先生给我们推荐了很多人,其中一些学者我们也在接触。

第三,关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发展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北工大的优势是工科,在工科为主的学校中怎么发展文科?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和我们当时的人事处处长、现在主管人事的副校长到陆先生家里看望他,跟陆先生聊了一个多小时。其中他说能不能给我们社会科学设立独立的评委,在评职称的时候相对来讲更符合这些学科的特色,也能够为这些老师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

我一直在按照陆先生的这三点指示和要求,以及学校对学科建设发展的需求来推进工作。应该说非常高兴,今年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申报的教授和副教授全部得到了通过。

学校通过半年的筹备,于近期召开了一个立德树人大会。受到陆先生精神和事迹的感召,学校党委在大会上给陆先生颁发了“立德树人”榜样特别奖,在学校和北京市产生了重大的反响。

陆学艺先生在北京工业大学开辟了社会学学科,我们一定按照陆先生的遗志把它建好,也希望在发展当中继续得到各位专家和朋友的支持!


(本文系作者2013年8月31日在“社会学与社会建设暨陆学艺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