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几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历史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生产制造环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1]。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以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的影响,产业结构进入了调整与升级阶段[2]。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在此背景下,东部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3]。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对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西部地区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稳定扩大就业,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东部地区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强的要素供给保障,缓解资源约束和成本压力,促进东部地区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自主创新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区际产业合理分工和区域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