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图文相异的共性特征

上图下文版式作为《三国志演义》初期版式形态,成为众多书坊的共同选择,尽管各书坊不同刊本的插图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对图文相异现象的考察,还是可以总结出书坊刊刻过程中的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构成了小说插图的重要刊刻规律,而且对考察各刊本流变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其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重视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国志演义》是以单元故事为模式结构全书整体框架的,从图文对应关系的角度来看,分散在各页之中的插图是十分重视这些单元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如熊佛贵本卷四自《刘玄德走冀州》到《刘玄德古城聚会议(义)》叙述刘关张三人从分散到聚首的故事。小聚义以刘备联结刘表做结,将叙事线索自然过渡到东吴,既而展开下一叙述单元的铺叙。然而在文本已经开始正式进入下一回《孙权怒斩于吉》的叙述时,该页对应的图像却仍然停留在上一故事单元的《古城相会聚义》。图像表现为何会与文字叙述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如果我们将视线调回到聚义情节链条的最后一幅插图《玄德拜见刘表》,答案或许不难发现。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作为收束情节出现的插图《玄德拜见刘表》显然意犹未尽,不足以言明事件的重点,因而,插图创作者有意增加一图《古城相会聚义》,以此果断而有力地为这次聚首画上一个句号。具体到三人分合的叙述过程当中,自《关云长诛文丑》到《关云长斩蔡阳》,连续十三幅插图都以关羽作为主要描绘对象,尽管这其中不乏其他旁枝情节,但是插图却始终固定刻画焦点。之所以出现图像主语的聚焦和连续,正是因为小聚义的故事不仅是对三人金兰结义之情的考验,而且也通过一波三折的聚首过程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尤其是诛颜良文丑、挂印封金、千里独行、收元超周仓等一系列故事使关羽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插图抓住了这条主线,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出于同样考虑而设计的插图还有如叶逢春本图《曹兵乱箭射孔明小舟》和双峰堂《三国评林》图《曹兵箭射雾中船只》,对应文字内容为《大雾垂江赋》,两个刊本都没有依照文字内容在此处设置景物图,而是选择不打断故事情节,提前展示下一页的文本内容,从而保持了草船借箭这一段情节进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

(二)避免相邻插图画面的重复和雷同

文字虽然是插图产生的基础,但是当插图以区别于文字的属性进入到刊本当中时,形象生动的图像往往先于密集相连的文字进入到读者的阅读视线当中,特别是上图下文式插图以每页一图或几页一图的紧凑形式出现,插图如同连环画般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可以说,在图文兼并的版式中,插图具有如同文字一样重要的文本地位。各书坊主就毫不讳言将插图作为一项重要的促销手段,如余象斗就夸耀其刊本“人物、字画各无省陋,以便海内士子览之”(明)余象斗:《三国辨》, 《按鉴批点演义全像三国评林》卷首,《三国志演义古本丛刊》影印明万历二十年双峰堂刻本第1a页。。正是基于插图的这一重要功能,各刊本在设置插图时极力避免相邻图像的重复和雷同,以免导致读者阅读的厌倦之感。如叶逢春本叙孔明见张昭,插图在依据文字如实描绘两图后,果断地将第三图改为景物图《江东吴侯威仪壮室》,这种变更既壮大了东吴的气势,为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做了铺垫,同时又不影响故事情节的进程,而且以人物和景物相交叉,构成了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可谓一举两得。除了对文字内容的整体更换外,插图也通过一些细节的变化来避免雷同情况的发生,如庞统和徐庶相见的场景(见图1-21、图1-22),双峰堂本中第一幅图两人相见于“江边”,第二幅图地点换成了“室内”,而依据文本两人自始至终都身处“江边”,从未变换地点。缺少文字辅助的插图很难表现人物对话的内容,因此插图只能以牺牲文本内容为代价,以地点的变换体现情节的延展,这既是插图的无奈,也是插图随机应变之举。

图1-21 双峰堂评林本图《庞统辞曹出遇徐庶》

图1-22 双峰堂评林本图《庞统徐庶二人议事》

(三)各刊本插图之间具有承袭性

各刊本之间的承袭可以视作各刊本相互借鉴的结果,包括图像内容、图目题句的相似或相同,也包括插图处理手法上的相似性,但是也不排除恶意抄袭的可能。很多书坊都在各自刊本中提到这种现象,如余象斗在《八仙传引》中云:“乃多为射利者刊,甚传照本堂样式,践人辙迹而逐人尘后也”(明)余象斗:《八仙传引》,(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古本小说集成》第1辑影印万历间建安余氏刊本。,可见当时翻刻、盗版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刊本之间的承袭可谓各有利弊,各刊本因为因袭而出现的一些共性特征使我们认识上图下文这种版式形态的特质以及不同刊本的版本特性变得有迹可循,但同时也因为版本众多造成了研究的困难。然无论如何,在历经百年的传承之后,这些插图本作为重要的文学文化资源,都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下面以同图目图文相异的插图为例归纳总结各刊本之间的传承流变情况(见表1-6)。

表1-6 各刊本图文相异插图图像内容演变表

第一,叶逢春本。此本作为现存最早的插图本《三国志演义》,在插图的数量、风格、内容上基本确立了上图下文式插图的整体格局,插图内容比较完善,既有配合文字内容的情节故事图,也有单纯展示环境风貌的景物图。此后的双峰堂本、郑少垣本、郑世容本、乔山堂本、笈邮斋本、汤学士校本基本上脱胎于叶逢春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插图做了简化或修正,这之中虽然尚存有图文相异的情况,但是横向来看这几种刊本之间基本取得了一致。到刘荣吾本,已经基本修正了此前刊本中图文相异的情况。

第二,朱鼎臣辑本。此本在插图内容的选择、插图图目的设置上具有自身特色,如在鲁肃、孔明见周瑜,孔明智说周瑜,玄德、周瑜相见等几个情节的绘图上,图像内容与图目都与叶逢春本等刊本不同。而且区别于其他刊本图目中的“孔明”之称,此本图目多处做“卧龙”之称,显示出插图绘制的独特性。叶逢春本等刊本大多是刊于福建地区,而朱鼎臣辑本出自羊城,其插图的特殊之处很可能是由于地域隔阂所造成的。

第三,以简本面貌出现的熊清波本、熊佛贵本。此类刊本插图数量大为缩减,特别是熊佛贵本,插图采取双面连式,人物形象基本以中轴线为分割点,呈现左右对称布局的形式,背景极为简化,可以说这种版式形态对此后周曰校本等刊本的刊刻具有启示意义。这类简本插图尽管依旧保有建本风格,但其插图整体规模却无法和叶逢春本等其他刊本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