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蜀东金家功夫第五代传人——高英老师小传
高英敬源老师,蜀东垫江县人,1913年农历冬月初九日生。幼岁多病,到了十三四岁,身体犹未发育,辗转经人介绍,得到了金家功夫第四代文焕章先生之真传,获得转换形质、颅骨垒起之奇验。曾任前民中央八十七师驻南京警备队连长、四川省保安十团国术教官,新中国成立后左风影响,被管训三年后判刑十年,流放新疆,刑满后就地营职,至1977年方告老还乡,时年已64岁。1991年四月患脑溢血,昏迷五昼夜之后,犹缓步自如,偶尔行拳,更有奔雷逐电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金家功夫是蜀东梁平稀有拳种,我此前已讲过,原是姬家功夫,是由金道人到梁平播下的种子,姬家原出山西,不少人也说来自山东,考山东并无姬家拳种,而四川人往往把山东山西混淆不清,因此致误,这是不足为奇的。我原学金家功夫于1928年,见其身手步法酷似形意,以为形意支派,近年来看了有关河南的心意六合报道,回忆金家老谱明明写着“心意六合第一家,金家功夫”,并且梁平的两派传人,都说金道人与马道人为师兄弟,都是向姬家学来的,可见源出姬家与河南首传之马学礼或不无关系。可以断言,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重文轻武相习成风,所以就武术而言,除少数特殊人物如张三丰、张松溪等偶见于稗官野史外,关于武术派别传承渊源,从无系统记载;目前一些人对于历史问题往往争论不休,结果总是一笔糊涂账,这是自然的。好在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是挖掘武术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因此我在下面,都只就武术的本身内容为主作探讨。
梁平第一代金一望道人;第二代李少侯是唯一传人,没有问题;第三代李少侯传刘志强和麻贵廷二人,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刘传文焕章、麻传万玉成,也是大家公认的;万传周之德先生,实际上能继承周之艺业者现已无人,文传袁树滋、高英老师二人,袁本身功夫实践锻炼不够,也没有大量传人,唯有高英老师,学习认真,艰苦锻炼,并于1932年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两年毕业后,自感虽然学习了内外家多种拳术,都是套路花招,在技击实战上没有把握,还不如他在梁平所学更为切实,因回川再度从文师爷学习,受文熏陶者前后达八年之久,因此功造大成,炉火纯青。
梁平及其邻县都知道金家功夫的高妙,远非外家拳术之所及,我初学金家功夫,周师也对我说:“外家拳在金家功夫面前,简直是手足都失掉了作用(无所措手足),其内劲之猛,屋柱逢之即摧,以六、七人合力撞击一点,不如金家功夫有成者臂肘或头一击之劲为清脆。”可惜我当时受师熏陶不够,不久去上海求学,又改学太极拳,于金家未能深究。迨至一九八六年遇高师,师只略示一招,已令我大开眼界,方知内家功夫发劲,柔内藏刚,其沉实清脆、闪电崩雷之势,如非炉火纯青,任你怎样也做不出来。可惜师艺方成,适值天翻地覆之改革,师因历史关系五三年流放新疆,至七七年方返回故里,而垫邑又偏僻,未能如王芗斋在北京,大开以武会友之门,致师功夫虽高,屠龙无地,始终不能无遗憾耳!
据我所知,高师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时,曾与日本武术访华团员较量,仅用分草之式不出三合,打得日本人鼻血大出;又共其诸友游青城山,于六角亭休憩之际,以臂触亭柱,全亭移位数寸,复反触之,使回原位;又双手抱围之大树,师以臂触之,震颤不止,有人不自量力效之,臂受重伤,医了两年余,犹未痊愈;又在新疆时,与少数民族发生纠纷,为大汉二人擒扭其左右手,另二人抓其前后衣领,数十人拥之而行,师趁其不意,骤发冷劲,两手脱出,左手前托,右肘倒杀,打开一条路脱身回营。近年来国家提倡挖掘整理民间武术瑰宝,不拘朝野公私之来访者,一见师之行拳,无不佩服投地,认为稀有!师常叹:“梁平金家功夫真传,早已绝迹,社会上不少以金家自命者,多是冒充骗人,毫无实学。”言下感慨万端。
形意、心意与金家,同系姬家之一脉,三者之中,金家最为原始,似最为接近本根,紧握纲要,需识“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越是上乘功夫越是简要圆融,一般浅见薄识安知其妙乎?!原来从师习艺者,其初尚不知其技艺之珍贵,到目前大家方庆幸于极左时期,师命犹得保存,以致金家功夫未能中辍,如非师有深厚功底,在新疆难保生还,则金家功夫失传必矣。只是该功自来授受慎重,不轻予人,能得其真传艺业者,每代不过一二人;加以当今之世,真能热爱武术,勤奋深钻者乏人,一般学人虽多,大多浅尝辄止;稍有所得者,因不识金家功夫在内家武术中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性,亦多中道停练不前,足可叹哉!
义尚于1995年1月12日晨
(《武魂》杂志1995年第9期修改发表时改标题为
《蜀东金家功夫与高英》,整理者据之对本文有所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