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论坛:佛教与中国文化峰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庐山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释纯一释纯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南昌佑民寺方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大德法师、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欣逢盛世,佛日增辉,在这充满朝气、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时节,沐浴着佛陀的慈光,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庐山北麓、长江之滨,隆重举行“庐山论坛——佛教与中国文化峰会”。这是九江佛教界的一件大事,江西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国佛教界的一件喜事!对于促进庐山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探索,展示庐山佛教的魅力,提升庐山佛教文化的自信,乃至多元文化资源的整合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受学诚会长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本次论坛的隆重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去年8月20日,庐山市举办了“万衫论坛”,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今天,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庐山论坛——佛教与中国佛教自信”法筵重开,相信会收获更好更多的学术成果。

众所周知,庐山是一座美丽的名山,她不仅风景秀丽,文化内涵丰厚,更集文化名山、佛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身,被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山,并被誉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自从殷周时期匡氏兄弟在庐山隐居修炼,羽化而去,庐山这座美丽的江南名山,便平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因而得名“匡庐”。后来居上的隐士,代不乏人,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可以说,庐山是一座中华隐逸文化的名山。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的感慨,到20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足见一斑。去年,我在参加“庐山·万衫论坛”时,就发出如下感慨:“庐山最可贵之处就是她的人文气息与人文情怀,乃至终极关怀!”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曾经指出,“庐山是中国 ‘人文圣山’”。庐山留给我们的人文精神特质就是:内敛、开放、多元、包容、自信,超越而富有诗意,和谐共享,生生不已。自司马迁登山以来,南有慧远,北有陆修静,还有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留下了名传万世的“虎溪三笑”公案,拉开千年不绝如缕的人文精神探索序幕。可以说,儒释道文化在庐山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互相唱和,开展了一场动人心弦、波澜壮阔,长达1800余年的心灵探索之旅,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宝与山水画卷,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词歌赋,在绵延500里的崇山峻岭中,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宗教大师,都留下了许多灵光闪耀、穷究天地、追溯本源的历史印记,以及别开生面的历史人文精神画卷。这就是庐山文化的精髓,也是庐山精神的写照。

自东晋以来,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先后登临庐山,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留下4000余首千古绝唱。据不完全统计,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自古至今共有2万余首,其中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一两万人。庐山的审美价值,从绘画领域也足以窥见一斑。明代著名画家沈周和唐寅都曾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由于视角各异,表现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庐山人文之圣,难以尽述;庐山风景之美,难以尽表。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徐霞客曾经指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曾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似乎是黄山谷先生,讲了一句震撼心灵的话,他说,“庐岳归来不看黄”,那就意味着“庐山归来,天下无山”。足见庐山的奇、绝、秀、美、幽,冠甲天下。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庐山奇秀甲天下。”李白也说:“遍观天下名山,无出其右者。”可见,庐山确实是一座举世公认的美丽而富有诗意、人文价值极高的名山。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常至青莲寺读书,他的《望庐山瀑布》流传至今。而与佛教结缘甚深的北宋诗人苏轼则在庐山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一首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首是在弥留之际,他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首偈语——《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这是他学佛前后不同的心路语境,平添无限禅意,既是对清原惟信“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的初参、熟参、透参的诗意领悟与诠表,又是彰显马祖道一核心思想“平常心是道”话头的诗意栖居。当然,他还有一首七言禅诗:“溪诗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更是境界超然,如来禅与祖师禅融会。

总之,庐山总是赋予人们无尽遐思、无尽灵感、无尽创造力、无尽精神财富!足见庐山人文圣山的独特魅力,不可穷尽!

而作为一座佛教名山,庐山在中国佛教史上,更是不可替代的宝山。民间历来有“庐山到处是浮图” “僧屋五百住庐峰”等美誉。山上有大林寺、天池寺等名蓝古刹,山下除东林寺外,还有五大丛林——归宗、海会、秀峰、万衫、栖贤,历代高僧辈出,文人荟萃。公元4世纪,慧远大师始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竺道生大师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使佛教不断创造性地走中国化的道路,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佛陀跋多罗在东林寺译出60卷《华严经》,临济义玄禅师曾在大天池寺驻锡道场,鉴真大师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还来到东林寺礼祖,并传授戒法,明代四大高僧中有憨山等三位大师在此修持。1932年,太虚大师在庐山大林寺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有英、法、德、荷等17个国家的代表参会。会上太虚大师当选为首任会长,并召开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成为今天世界佛教论坛的滥觞之举。仅一个庐山大林寺,就凝聚了净土、禅、天台、三论四宗的祖庭于一身。东林慧远、四祖道信(在大林寺隐居达10年之久)、天台智者、三论宗兴皇法朗均在大林寺驻锡。近代虚云、弘一、太虚、印光大师都在大林寺留下了阐禅演教的足迹。密宗方面则有诺那呼图克图在小天池建道场。日本著名的中国佛教史学者牧田谛亮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五次来华考察我国佛教遗迹,其中两次专门考察庐山佛教,他在《中国佛教史迹考》里面就总结指出,“庐山应该列入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并排在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他通过两部专著得出的结论。

庐山的山水是诗化的山水,庐山的风景是人文的风景!希望庐山文化论坛在各位大德法师、专家学者的智慧推动下,立足当代,谋划未来,梳理过去,推陈出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想,通过此次会议,庐山文化将会更加自信,庐山佛教更加自信。

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与会大众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2017年4月2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