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养育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直觉式养育VS.规划式养育

每一天,全世界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都在进行轻松的互动,所以我们很容易忽视直觉式养育的意义及其纯粹的教育力量。抱起婴儿,对着他们柔声细语,冲他们微笑,这些行为是父母对婴儿的回应,出自直觉与本能,因此,我们不会后退一步想想,在以恰当的方式发展孩子心智、培养他们身心和情绪健康方面,这些活动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进入学校,这些神奇的时刻在孩子的生活中无数次发生,不仅对婴儿的情绪发育至关重要,也是在为训练他们发育中的大脑做好准备,以进行终身思考、学习和社会交往。

由于以这种方式养育孩子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东西,无须特殊的器具、技术或者高学位,因而,尽管凯蒂和布伦特在尼娜和格温生命的恰当时刻,针对孩子的需求为她们提供了正确的教导,但我担心,他们以及像他们那样的父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做得是多么的优秀。

如果让我这样一个研究儿童学习途径的儿童发展专家为外孙女尼娜和格温设计最佳的早期教育方案,那么,我就推荐我女儿和女婿已经实施的方法。实际上,如果我试图设计“加快”小尼娜学习进程的方案,教给像凯蒂那样的年轻妈妈采用“预先计划”的特殊强化步骤,往小尼娜正在发育的大脑中灌输知识,那么,我倒很可能是在破坏直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开发她成长中的心智必不可少。

为了阐明我的观点,让我来假扮一下足球解说员,通过即时回放,分解以上发生在我家里的直觉式养育案例。

从第一个例子开始吧。凯蒂抱着小尼娜,坐在摇椅上说话。看看她们的相对体位,凯蒂怀抱孩子,同时摇晃着椅子。凯蒂的手支撑着尼娜的头,尼娜的脸朝上,但并没有直视着妈妈。下一个关键事件是尼娜发出了“哦哦”声。这是小婴儿对当下状态的本能反应:喝饱了母乳,尿布干爽,她觉得温暖舒适,妈妈把她抱在怀里,以舒缓的节奏轻轻摇晃着她。还有什么比这更舒服的状态呢?尼娜自然地发出了表示满足的声音。她的声音触发了母女之间一系列的互动行为。

下一个事件是凯蒂对这些满足的声音做出了回应。她双手抱起尼娜,把她的身体往上举,这样,她们以不到半米的距离对视着。也许凯蒂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婴儿双眼聚焦于物体的最佳距离。38然后,凯蒂笑逐颜开,用欢快、歌唱般的声音对尼娜说话。人们不太知道,婴儿的耳朵特别适应母亲说话的频率。凯蒂语调夸张,尼娜因此注意到她言语的特殊听觉特点。这为尼娜的言语感知打下了基础,帮助她的大脑注意到母亲言语的特点,包括语音、词语和语调。而且,凯蒂以歌唱般的声音说出词语,这让尼娜发育中的大脑适应了妈妈使用的英语语言特征,对生长在美国的她来说,英语是她的母语。如果我的外孙女生在泰国,并与妈妈进行同样的互动,那么,由于妈妈讲泰语,她的小脑袋自然就会接收泰语的特征,泰语比英语的音调更丰富。研究婴儿感知发育的科学家得出了如下结论:

18~20周大的婴儿意识到,以视觉方式呈现的声音与听觉信息之间存在联系,这种意识对于察觉这两者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有些婴儿会模仿听到的声音。觉察听觉与视觉联系的能力以及模仿声音的能力,这些都反映了婴儿对听和说之间关系的理解。39说包括发音动作,即在母亲说话的时候,看她的嘴发出声音。

该研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凯蒂的行为是在教尼娜英语音素,即语音,也说明了耳朵在听这些音素时的感觉,以及发音的方法。她们之间的互动也是在为阅读打基础,因为小尼娜学到了未来拼读学习时将用到的语音。这多棒啊!她难道不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吗?所有这么做的爸爸妈妈都很了不起!可这又有谁知道呢?

即时回放中的下一个事件是尼娜对凯蒂报以微笑。这激活了尼娜新的大脑回路。她大脑里的听觉中枢无意识地注意到妈妈言语中的歌唱感,从而被激活,除此以外,小尼娜的视觉中枢也被激活了。而且,她的大脑自动协调了视觉输入与情绪调节中枢,也就是说,小尼娜最初因为满足而产生了反射发声,这种发声又与她和妈妈之间的积极互动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小尼娜的内在幸福感传递给了妈妈,而妈妈的反应又把自己的幸福感回传给了她。微笑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表达这种幸福感的视觉信号。40

当然,小尼娜的脸还不是很协调,她笑的样子有点像在做怪相。但因为凯蒂也本能地夸张了自己的笑容,这帮助小尼娜留意了笑的主要特征,她学习到如何调节小脸蛋的神经运动,并复现这些特征。41其实,凯蒂是在训练尼娜将视觉皮层与发育中的大脑运动中枢相联通并进行同步,同时也与听觉信息和那一瞬间的情绪相互整合。这种交流与互动给双方都带来了满足感,所以她们会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这是最能长时间吸引小婴儿注意力的一项活动。42简单来说,凯蒂的直觉行为正好是尼娜学习与大脑发育的舒适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尼娜也不经意地刺激了妈妈的大脑,使其看见她的面部表情并予以回应。

直觉养育的科学

不久前,《儿科学》(Pediatrics)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微笑有什么含义?母亲的大脑对婴儿面部表情的反应”,作者的结论是,“初为人母的妈妈一看见婴儿的脸,其大脑的网络便广泛地活跃起来,情感和认知学习因此相整合,导致运动和行为输出……无论婴儿是哭还是笑,理解母亲如何对婴儿做出独特的反应,可能是理解母婴依恋神经基础的第一步。”43换句话说,小尼娜的微笑激活了凯蒂大脑里的特殊回路,导致她跟随婴儿的引导。这牵涉到母亲大脑里负责愉悦与奖励的神经传导通道及特殊化学物质的分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自然、直觉的互动行为,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想象一下我怀着极度的傲慢,认为用一张DVD或者平板电脑的App就能替代凯蒂及大自然的力量来“强化”尼娜的学习。我录下欢笑声、歌唱般的说话声,然后把DVD放给尼娜看,同时在她的摇篮里放上一台监视器。我甚至可以让凯蒂等到尼娜发出“哦哦”声后再播放DVD。科学不是说,笑容和歌唱般的声音可以触发婴儿大脑活动吗?44我可以人为增加尼娜听到这些言语信号的频率,把母婴之间10分钟的直觉式养育情节变成长达1小时的DVD或者App轰炸。

我可以用动画和音乐编辑软件人为加强DVD的视觉和听觉特征,使它们更加突出。我还可以教凯蒂使用电脑和DVD,人为重复她先前凭直觉采取的步骤。但是,由于我把互动行为分解为单个步骤来让她学习、辨识并做出反应,结果她很可能无法做得像自然反应那么好,那么轻松自如。这种对自然互动的“改善”会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好吗?可惜,用DVD和电脑技术人为强化这一过程,并不能触动父母大脑中回应婴儿面部表情的特殊回路。45

直觉养育的奥秘

电子技术并不能亦步亦趋地以直觉的方式灵活回应孩子随时变化的动作和表情,也不能直觉地复制妈妈的反应。类似尝试的风险在于丢掉了关键因素,潜在地破坏了大脑发育和母婴之间的社会性关系。

经过科学设计的DVD缺少灵活性,无法对小尼娜做出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回应,此外,即便强化了某些视觉和听觉特征,也仍然要通过二维而不是三维的播放系统进行播放,而神经科学家早就知道,大脑处理二维与三维信息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46即便最好的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视频也不具备真实世界的质感和细微差别,而这些差别都逃不过发育中的大脑的注意。还有,把婴儿抱起来,对着自己的脸,这个自然的过程会因此而遭到破坏,彻底丧失母亲自然强化的视觉关注。而且,母亲的微笑是为回应婴儿学习微笑的努力,而DVD的计时与婴儿的努力不会同步,如此等等。

凯蒂和尼娜互动的首要因素乃是婴儿自己的行为,即她的“哦哦”声,这也是尼娜未来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这又引发了妈妈的反应,即把她抱起来靠近自己的脸,展颜欢笑,并以歌唱般的声音对她说话。这一活动给母婴双方都带来了积极情绪,同时也帮助尼娜采取下一个推动她向成人大脑进发的“初级步伐”,实现人类大脑的神奇使命。这个互动模式在尼娜上幼儿园之前会重复上百万遍。47

这其中的美妙之处在于,婴儿的引导能直接告诉父母她懂得什么,以及下一步准备学习什么。尼娜以她的“哦哦”声无意识地告诉凯蒂,她发育中的大脑已经开始准备学习微笑、处理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整合大脑中的视觉、运动、听觉和情绪中枢。这就是全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