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传奇人物: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下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有一次,他看到铁匠将铁块放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脑袋向铁匠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变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还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和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的。在回家的路上,爱迪生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也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存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儿死去,幸亏有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结果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对科学的兴趣,一心一意从事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从此走上了发明的道路。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说完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用已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能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去,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灌满了水,交给助手,说:“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用尺子测量、计算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为了做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在埋头于研究的某一天,他到税务局去纳税。在长长的队列里排队等候时,他头脑还满是关于研究的事,叫到他的名字时他都没反应。正好旁边一熟人告诉他:“你的名字不是叫托马斯·爱迪生吗?”可他却说:“我好像在哪儿听到过这个名字。哦!对了,这不是我的名字吗?”对于这件事,他回忆说:“那时虽然只不过3秒钟,可是即使有人说要我的命,我也无法想起自己的名字来。”
爱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发明创造上,实验和研究成了他的第二生命,白炽灯可以说是爱迪生最广为人知的发明了。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为此爱迪生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直到找到了一种碳化棉丝制成的灯丝,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6000种左右,其中一种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1000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3年,爱迪生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认为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发现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
1931年10月18日,在爱迪生弥留之际,医生和爱迪生的许多亲友都围坐在他的床前,眼看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可谁都无能为力。最后,爱迪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就这样,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离我们而去了。
知识链接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发明家。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有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