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甲骨文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波兰尼的生平与贡献

卡尔·波兰尼(1886~1964年)生长于布达佩斯一个社会参与及智识成就均极为显著的家庭。迄今为止尚无一本完整的波兰尼传记。不过在《政治经济研究》第22期(1987年9月)第7~39页,有一篇由Marguerite Mendell及Kari Polanyi Levitt合写的论文“Karl Polanyi—His Life and Times”提供了甚多资料。另可参阅Levitt所编的Life and Work of Karl Polanyi(Montreal: Black Rose Press, 1990),及其在Kenneth McRobbie主编的专著Humanity, Society,and Commitment: On Karl Polanyi中的一篇文章“Karl Polanyi as Socialist”。另外,自传式的资料可见于Kenneth McRobbie及Kari Polanyi Levitt主编的Polanyi in Vienna(Montreal: Black Rose Press, 2000)一书。管理学学者Peter Drucker曾在维也纳与波兰尼家族相交往,并在其回忆录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New York: John Wiley, 1994)中有极为风趣的回忆,不过该文中关于某些特定状况的表述却有误,包括波兰尼兄弟姐妹的名字。他的弟弟迈克尔(Michael Polanyi, 1891~1976年)成为一位重要的科学哲学家,其著作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波兰尼在匈牙利学生圈与知识界都很活跃。20世纪20年代波兰尼在维也纳的《奥地利经济学人》(Der Osterreichische Volkswirt)周刊担任资深编辑,该刊是当时中欧最主要的经济与金融期刊。他在那时与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年)及其有名的弟子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1899~1992年)初次交手。当时米塞斯与哈耶克试图重建自由市场制的学理合法性——此时自由市场被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大革命及社会主义风潮破坏。关于米塞斯与哈耶克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活动,可参考Richard Cockett所著Thinking the Unthinkable: Think Tanks and the Economic Counter-Revolution, 1931-1983(London: Fontana Press, 1995)。Cockett指出一个极为讽刺的现象:英国虽是自由市场的发源地,此时却需从维也纳引回此制度。当时米塞斯及哈耶克都毫无影响力。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派强调政府应积极参与管理经济事务,在西方各国当道。碰巧的是,波兰尼的书与哈耶克最著名的书《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4)于同年出版。波兰尼的书赞美美国实施的新政,认为可限制市场的影响力,但哈耶克的书却认为推动新政会使美国陷入沉沦的旋涡,进而导向经济毁灭及专制政体。但“二战”后,米塞斯与哈耶克孜孜不倦地在美国与英国鼓吹自由市场,并直接影响到后来成名的追随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年)。哈耶克活到1992年,目睹了苏联解体,自己的名声也因而重建。在他死时,已被公认为新自由主义之父。他激励了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年)及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年)推动去管制、自由化及私有化等政策。但在20世纪20年代时,波兰尼已直接挑战米塞斯的论点,且将批判自由市场视为个人学术生涯的中心议题。

波兰尼在《奥地利经济学人》周刊工作时,目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及1931年奥地利信贷银行(Kreditanstalt)破产,这些事件均导致“大萧条”的出现,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兴起。随着希特勒在1933年当政,波兰尼的社会主义观点便成为问题,他也被迫辞职。他到英国后,在牛津大学及伦敦大学的社教课程中担任讲师,在工人教育协会(Workers'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开课。见Marguerite Mendell, “Karl Polanyi and Socialist Education, ”in Kenneth McRobbie, ed., Humanity, Society, and Commitment: On Karl Polanyi(Montreal: Black Rose Press, 1994), pp.25-42。此时波兰尼为了准备教课,浸淫于英国社会及经济史。在《巨变》一书中,波兰尼熟用这些资料以批评米塞斯及哈耶克,后来成为甚具影响力的观点。

本书实际撰写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当时波兰尼在佛蒙特州的本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 Vermont)当访问学者。波兰尼用英文撰写本书。他自幼就能熟练使用英语。由于奖学金的资助,他得以全力写作。周遭生活环境的改变,也让他能整合其论点中的不同理路。本书主要的贡献,即是从制度面的角度分析全球经济,而这正是基于波兰尼本人的多重流亡经验,他从布达佩斯迁移到维也纳,再搬到英国、美国。加上他原本即具备的深度道德责任感,波兰尼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在他晚年时曾写信给一位老友:“我的生命即是个‘世界性’生命。我生活在人的世界里,我的著作属于亚洲,也属于非洲,更属于新人类。”见1958年1月6日写给Be de Waard的信,引自Ilona Duczynska Polanyi著“I First Met Karl Polanyi in 1920. . . ”in Kenneth McRobbie and Kari Polanyi Levitt, eds. , Karl Polanyi in Vienna(Montreal: Black Rose Press,2000), pp.313, 302-315。虽然波兰尼对他的故乡匈牙利有深厚感情,但他能超脱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并约束自己因全球经济体制宰控下所产生的强烈民族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尼到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在那里与学生一起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类学问题,如货币、贸易及市场等。他与C. M.阿伦斯伯格(Conrad M. Arensberg,1910~1997年)和H. W.皮尔逊(Harry W. Pearson, 1887~1934年)合编《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一书。其后他的学生将他这时写的论文集编辑成册,由A.罗特斯泰因(Abraham Rotstein, 1929~2015年)主编成《达荷美与奴隶贸易》一书,于身后出版。另外G.多尔顿(George Dalton, 1926~1991年)将其所有出版的论文,包括《巨变》的摘要,收集整合成为《原始、古代及现代经济:卡尔·波兰尼论文集》一书。最后,皮尔逊也将波兰尼在哥伦比亚大学上课时的讲稿编成《人类的生活》一书。Karl Polanyi, Conrad M. Arensberg, and Harry W. Pearson, eds. ,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Economies in History and Theory(Glencoe, 111:Free Press, 1957); Polanyi, Dahomey and the Slave Trade: An Analysis of an Archaic Economy(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6); George Dalton,ed. , Primitive, Archaic, and Modern Economies: Essays of Karl Polanyi(1968; reprint, Boston: Beacon Press, 1971); and Harry W. Pearson,ed. , The Livelihood of Ma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