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FBI身体语言专家提醒我们:对于一个人非语言行为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就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做出判断,而是要把这些表情、动作与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之后再下结论。
关于微动作的解读,FBI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综合解读。正如人不可能与周围完全不发生联系一样,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孤立的事物,微动作的发生也一样。我们已经知道微动作的发生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也知道人可以刻意地模仿一些动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还知道情绪和动作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同一个动作可能表达多种含义,比如捂嘴代表的是撒谎,但如果发生在打喷嚏的时候,那它可能只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在谈判时,如果对方做出抱臂的姿势,这是一种无声的拒绝,但如果是因为当时房间内的温度过低,这个动作可能仅仅是为了保暖。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动作发生的真实意图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动作和发生的环境来进行解读。如一个人在捂嘴巴的同时,出现眼神闪烁、语言含糊其词,同时伴随着揉眼睛、摸鼻子等小动作,那么这个人八成是在说谎。
进行综合判断时,我们还可以将其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们已经知道“言行不一致”是撒谎的表现,但是什么是言行一致呢?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行为举止与说话的内容、语速、语调等保持一致;面部表情与肢体行为传达的信息一致;眼神的指向与手势所指一致等。虽然某些说谎专家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身体上“不听话”的部位实在太多,有时候难免会出现疏漏,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将身体的泄密行为总结为以下五种:一是矛盾迹象。即上文提到的“言行不一”,如明明交叉双臂,还表现出自己很有兴趣。二是瞬间迹象。即我们以前提到过的真正的表情“瞬间即逝”,而刻意维持的表情一定是抱有某种目的。三是声音迹象。一个人的声音包含音质、语速、节奏等特征,这些都远比它诉说的语言更能告诉我们真相。四是身体迹象。身体行为并不完全遵从我们的大脑,因此没有得到大脑允许的信息,身体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将其表露出来。五是脸部迹象。面部的肌肉最为灵活,也最容易控制,所以成为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的地方。
以上这五种迹象的发生一般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使一个方面得以控制,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显露。我们只需在观察到一种迹象时,马上寻找其他迹象加以验证,就可以做到综合判断。
关于微动作的解读,我们还要做到的是将微动作的发生与它产生的环境联系起来。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如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现场气氛等综合因素。比如一个美国妈妈带小孩到中国朋友家里做客,朋友家中的老人热情地摸了摸孩子的头,称赞道:“这小孩真漂亮。”美国妈妈可以觉得不习惯,也可以觉得惊讶,但是一定不能误解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侵犯。因为在中国的习俗里,长辈抚摸孩子的头是一种亲昵和宠爱的表现,与尊重与否无关。当然,出于对彼此的尊重,我们最好还是互相遵循对方的习俗,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点头这个动作,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表示肯定的意思,但是如果发生在尼泊尔人、斯里拉卡人或者某些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之间,这就是表示“不”的意思。不要觉得不可思议,每一个身体动作的产生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含义,想要正确解读,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我们还需要判断一些动作是否属于遗传性动作,对这些先天的动作也不适宜做过度解读。通常,我们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动作认为是人类通用的,属于先天性动作。比如愤怒时我们都会跺脚,害羞时会脸红,打招呼时眉毛会扬起等;对于身体语言的解读,我们还应考虑到性格、性别的差异。荷兰心理学家海曼斯认为,男性的理论抽象能力要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情感表达方面则优于男性。因此,他们在说话的方式、日常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表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比如和男性相比,女性总是显得“话多”;男性比女性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打断对方,以显示自己的支配权;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用哭、笑等情绪的表达,因此面部表情相对丰富;在使用肢体语言方面,男士会更“木讷”一些。当然,我们所说的都是一般情况。
除了社会习俗、文化环境、民族习惯、性别差异之外,我们在解读微动作的含义时还需要考虑到温度、环境、心境的影响。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关于微动作的解读,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观察。观察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一个人能否很好地读出别人潜藏的心理,会不会使用身体语言更好地展示自己,很大程度上都和这个人的观察能力有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雷·L.伯德惠斯特尔指出:如果一个人每天平均使用语言的时间大约是10到11分钟,而每句话则只用2.5秒钟,剩下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身体语言进行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善于观察,那么我们对于信息的领会将多么片面。要想培养观察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配合眼睛的发现,这双眼睛就足以成为世界上“最明亮”的眼睛。
观察力的培养要分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观察自己看到的世界,并将其记录下来,对我们学习到的理论加以验证;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注意观察,用心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至于观察力的培养场所,更是生活中处处皆可实践,因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流,而有交流就必然会用到身体语言。这样每天积累一点点,积少成多,就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经验,提高解读他人身体语言的能力。
培养观察力还可以通过观看无声电影来进行。由于无声电影的特殊性,演员的表演只能依靠身体语言进行,而观众也只能通过解读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理解电影的含义。为了便于观众看懂,演员采取的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达的内容也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因此,观看无声电影不失为培养观察力的一个好办法。
除了观察别人的动作,还可以对自己崇拜或者喜欢的偶像的行为进行模仿。在微动作的模仿中,人们往往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这种动作之下的情绪,进而影响自身性格和情绪的形成。久而久之,也可以积极地影响自身的行为。不论是开怀大笑,还是昂首挺胸,在体会到这些动作之下的心情的同时,我们对情绪的感受会使我们的观察力更为敏锐。
总之,所有的技能只有转化成本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希望FBI微动作知识可以带给我们更高效、更优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