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9种心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匠心之——专心:穷尽一生磨炼技能,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匠心是细心,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

匠心,是一种工匠精神,追求极致与精进。但匠心更是执着的细心所在,它总是于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总是于惯常之中追求匠心独具。

我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感触颇深:

20世纪初,德国在山东省青岛市毗邻信号山公园的江苏路上,为信徒修建了一座用于做礼拜的基督教堂。教堂建筑古朴、风姿卓然,分为钟楼和礼拜堂两部分。钟楼外部,三面墙上镶有三个巨大的机械报时钟。从1910年至今,百年岁月荏苒,钟楼上的钟表依旧运转正常。2010年,一位旅华德裔商人来青岛观光,一眼便认出礼拜堂钟楼上钟表的齿轮是自己家族供应的。他不无自豪地表示:“齿轮没有任何问题,以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它还能工作三百年。真到需要维修的时候,恐怕要找我的曾孙才行。”

很简短的故事,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事情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德国人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

多年以来,德国企业,尤其是德国制造业,一直都是“匠心”的代名词,德国匠人,也一直都是匠心独运的代表,而细心,恰恰就是德国匠心最突出的表现,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在条件相同或者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是彰显品质的关键制胜因素。

2015年春节,许多中国游客赴日本疯狂抢购马桶盖,导致日本许多商场断货。

日本的马桶盖就真的那么好?那倒不尽然。同样的产品,国内的卫浴厂家也能生产,甚至质量更高。但在细节方面,国内卫浴厂家与日本制造商的确是存在差异的。

同样是马桶圈智能加热功能,国内的智能马桶盖加热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而日本马桶盖采用的则是瞬间式加热,而且是自动加热,无须等待。

这是个很小的细节,有些人认为过分计较细节显得有些矫情,但事实上,中国制造竞争乏力,恰恰是因为这些小小的“不注意”。

或许是受近些年商业大潮和商人思维的影响,无论是做产品、做服务,还是做事业,绝大多数人都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匠人的字典里,差不多从来都是一个禁忌的词汇。

很多时候,一款产品、一项服务、一件作品到底好不好,衡量标准正是细节。

宁允展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动车组的钳工高级技师,他是我国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经过他研磨的“定位臂”的精度能够小到0.05毫米,在国内行驶的800多列高铁列车的定位臂,均由他和他的团队制造。

“定位臂”是高铁列车转向架与车轮衔接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将高铁列车比作运动员,那“定位臂”就是“运动员”的“脚踝”,它掌握着高铁列车的方向和速度。

当高铁列车行驶时速达300公里时,定位臂就需要接受相当于二三十吨的冲击力,定位臂和轮子之间有75%的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间隙必须小于0.05毫米,如果大于0.05毫米,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整个定位臂的接触面积不超过10平方厘米,只有通过徒手打磨的方式,不断地将定位臂的接触面进行打磨、精确,才能够将接触面的精准程度控制好。

通常,经过机器粗加工之后的定位臂误差都能控制在0.1毫米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人工研磨时,误差的上限是0.05毫米,超出这个限度,转向架就等同于报废。

0.05毫米,正好是一根发丝的直径,要以手工研磨到这种精细的程度很难,难于登天,但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宁允展做到了。

对高铁“定位臂”这种精细零件来说,一点点的误差,或许就是一场事故。宁允展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他却是个真真正正的匠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把细节做好,做到极致,这是大事”。

是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包含着极致,细节的打磨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一件产品的品质,全都在细节中彰显。

一个匠人制作的产品,每一个细节必然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日本匠人能够花费三年的时间专门设计电饭煲上的花纹,德国匠人能够将产品的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精确到秒,这在当今不断求新的时代中,似乎是格格不入的行为。但正是因为这种格格不入,某个领域、某种技能才被焕发了全新的生机;某种手工、某样产品才被赋予了浴火重生的涅槃。

我们从不反对创新,但我们一样追求细心,特别是匠人手下的细心,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才可能让工业的发展更加深远。也正因如此,匠心精神才被人们在这个时候提及,才会成为人们眼见心学的纯粹工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