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现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好学生与好老师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倦怠,这几个方面对我算什么困难呢?

“识”在这里读zhì,“识之”意思是记住了。这里的“厌”,实际上就是满足、厌烦;一般理解,人们认为这是孔子的谦虚之词,所以往往译为“这几条我做到了哪些呢?”但是此处的“何有”理解成“不难”为宜,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做到了诲人不倦,所以还是把它翻译为“对我有什么困难?”较妥。

事实上,孔子对待自己的道德修养、人生境界以及学习所得方面确实是谦虚的,对学习刻苦程度以及为师敬业的看法上一直是比较客观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去刻意地自谦。“默而识之”是对于知识的默记,就是说记牢了,默默地记住了。学习往往就是在这种不言不语地默记中,坚持不懈,不知不觉中就会有不小的收获。“默而识之”的不仅包括书本的知识,而且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碰到的知识。这里讲的是学习方法:一个人在学习中不是喋喋不休,心浮气躁,而是平心静气,默默识记。

“学而不厌”就是不懈地学习,这是说学习的态度。“诲人不倦”就是教导学生而不知疲倦,是讲的为师之道。孔子既是一个学习者,也是一个教育者。他的身上体现着两个方面的和谐统一:一个是学,一个是教。“学而不厌”就是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多学了以后做一个教育者,不断地、不知疲倦地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如孔子那样是一个学习者,也是一个传播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座右铭。有些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一学就厌烦,感到没有动力;有些老师教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学生的时候,往往只是重复简单的知识,没有创新,没有创造。孔子的这段话其实是对老师说的,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每一个人说的,因为人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和厌倦懈怠做斗争。有些学生学习半途而废,是因为自己的放弃;有些老师不是诲人不倦,而是误人子弟,这些现象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