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视场与学术场的区隔
布尔迪厄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的确,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不同的场域的场域结构是不一样的,所遵循的惯习是不一样的,斗争所持有和追求的资本也是不一样的。就电视场域和学术场域来说,他们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场域,是有着严格的区隔的。
一、传播媒介不同
在学术场域中,学者们的成就多是以科研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具体包括论文、著作及研究报告等,文字符号是他们学术创作的最佳载体,学术场域中的行动者们多是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公之于众,这是他们获得本场域内增强自身实力的资本的主要形式。
在电视场域中,声画并茂的视听符号则成为其主要的传播媒介,这种电子传播符号可以同时占领你的视觉、听觉,直至心灵,并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电视是一种极不利于思考的媒介。
二、行动者与行动目的不同
行动者,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通用语,用来指代场域中处于一定位置,凭借资本而不断为自己利益斗争的个人或团体。对于学术场域来说,它的行动者主要是各种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及高校教师等,他们积极地进行自己学术成果的研究和推广,旨在促进学术成果在学术圈内的交流,获得学术场域中更有利的位置和更多更高的文化资本。
而在电视场域中,行动者则是各级电视台及传媒制作公司以及相关的电视传媒产业公司等媒介组织,他们广泛参与电视各类节目的制作,旨在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以更多、更快的占领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电视场域追求的只是最大范围内的娱乐性与最广利益的商业性。
三、传播受众不同
由于学术研究的专业性,学术场域内的知识传播并不追求最大范围的读者追捧,而是圈内小众范围的认可,也就是说行动者希望得到的是本书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的赏识,场内同行的认可是学术研究者的最终目标。所以,学者研究成果的对象只能是特定的,而且范围极窄的受众。
电视场域内成果的评价标准不像学术场域那样完全追求内部评价,它追求的是最大范围的观众接受,因此对电视场域内产品质量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其收视率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外部评价标准。虽然电视场域内部也会有其评价要求,如内部的评奖活动等,然而归根结底,观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是其生命线所在。
四、话语方式不同
学术场域通行的是知识分子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的主要特征在于语言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讲求意义与价值。在学者的论文或著作中,有着很强的互文性,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面,是难以理解的。另外,知识分子话语多是书面语,对读者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很难做到雅俗共赏。
电视场域则大大不同。电视场域追求的是最大众的通俗话语。其实一个场域执行什么话语,是取决于它的传播对象的。电视最广大的传播对象,决定了它必须采用最通俗的话语方式,那就是娱乐的、大众的话语。
五、呈现内容不同
学术场域中的成果重在思想的呈现,作者只要将其思考的过程及结果呈现出来,读者就仿佛在文中与其交流相见,至于作者本身的形象如何却是完全不重要的,也就是说,学术研究的逻辑是思想呈现而形象隐退。
在电视场域中,却与学术场域恰恰相反。由于它的视觉传播特点,它更重传播形象的呈现,虽然也有文字符号参与,但文字符号显然是居于次要地位的,而且那转瞬即逝的图像和声音都是不利于思想的。所以,电视场域通行的法则是形象呈现而思想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