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真怒与假喜
砰~
扫落御案上的一堆东西,赵佶吼道:“立刻传旨淮西,五月必须平定王庆,六月大军立刻前往江南平叛!”
呼哧呼哧喘了两口粗气,赵佶继续说道:“传旨,王黻弄权误国,致使江南方腊积重难返,势大难治,赐死!”
众臣齐齐拜下,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这一刻,再也没人敢说废话了。
江宁失守,方腊即将建国称帝。
朝堂的人都知道,南北对峙形势已成。
形势便如同北宋对南唐。
只是不同于南唐末期沉疴入骨,方腊势力正是朝阳初生的时候,上下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很强劲。
而且,方腊势力已经占据了滁州、高邮军,触角已经筋骨。进入了江淮地区,比南唐只有大江天险的形势,好了许多。
反观赵宋,弊病重重,已是日落西山之时。
当然,赵佶是不会这样认为的。
他惊怒异常,是因为收回燕云的夙愿彻底破灭。
从宋太祖赵匡胤起,宋帝便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只是一直未能收复。
赵佶正打算联合金国,南北夹攻辽国以收回燕云十六州。
若是能成,他便可一跃超过太祖太宗,成为赵宋第一帝王。
此时江南丢失,绝非短期可以平定,迁延日久之下,怕是只能坐视燕云十六州又被金国占据。
赵宋第一帝的美梦破灭,赵佶如何不怒?
赵佶踱着步子,道:“说,可有平贼之策?”
童贯出列,道:“臣愿领军,前往江南平贼。”
“准!”赵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在他的眼里,童贯便是他的曹彬和潘美,当然要用。
蔡京出列,道:“可效太祖故智,着人于荆南整训军队,建造大船,再沿江东下,必可破贼。”
“准!”
确定了两路并进的策略,赵佶又道:“诸卿,东南贼势汹汹,须得立刻镇压,还有良策,皆可提出。”
宿元景出列道:“宋江进剿淮西,无往而不利,王庆之流已然胆丧,只是坚守城池不出。
虽然难以给我军造成杀伤,却极其耽误时间。
臣以为,或可招安王庆,令其会同宋江,一同东下进剿。”
“臣以为不可。”蔡攸出列道:“王庆已经是瓮中之鳖,不日可下。
左右童相调兵遣将需要些时日,着令宋江抓紧破贼便可。”
蔡攸反对,倒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他那个傻儿子头上一片绿,不把王庆弄死了绝不甘心。
“臣以为宿元景之言可行。”蔡京出列,道:“招安王庆,可以节约时间、钱粮,又可以获得进剿方腊的兵员,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难得的,蔡京同意了宿元景的提议。
此时蔡家父子俩为了争权夺利,已经反目,蔡京反驳蔡攸,并不奇怪。
再则,蔡京发现了,赵佶有意招安。
这才是他附议宿元景的根本原因。
他那傻儿子,还是太年轻了,根本没把准赵佶的脉搏。
果然,赵佶道:“如何招安王庆,众卿可各抒己见。”
此言一出,招安已成定局。
商议一阵后,赵佶令宿元景前去淮西,宣读招安赦书。
宿元景被方天定摆了一道,正是郁闷的时候,当然想抓住这个机会重新证明自己招安小能手的风范。
于是,童贯整顿禁军,准备南下,郑居中前往两湖操练水军,准备东下。
宿元景领了圣旨,前往淮西。
房州,李助领着王庆等人,检点从东南带来的兵员物资。
李助道:“大王,东南给了五千兵,钱粮各十万,兵甲两万套,足见诚心。”
王庆仔细看去。
五千兵,剔除老弱,能有四千青壮,足可称为精兵。
从车内抽出一把朴刀,只见刀身雪亮,刃口锋利,也是好兵器。
甲以皮甲为主,保养完好,其中一千套步人甲,引起了众人一阵赞叹。
这些东西,都是明军缴获而来,已经不符合军中制式要求,只能封存或者拆解。
这次,方天定给王庆送了些过来。
李助又道:“大王,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正在筹备,约莫一个月后送到,能有军三万,兵甲五万。”
王庆闻言欢喜,只觉得被宋江按在地上摩擦带来的阴霾散了大半,道:“方腊那厮诓骗了我十员大将,这次倒是做了些好事。”
李助道:“大王,江南的确富足,人口又多,但是大将真的不多,不怪方腊诓骗我等。”
王庆不置可否,吩咐把兵甲兵丁分下去。
回到宫中,王庆又问道:“方腊那厮,可打算沿江西上?”
李助道:“回程之时,方腊军已经打下了铜陵,正努力西上,只是想与我国接壤,怕是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两地距离一千五百里,除非方腊全军长了翅膀,才能立刻打过来。
沉吟片刻,王庆说道:“宋江凶猛,实在难以抵敌,我欲向赵宋请降,军师以为如何?”
不如何,这么快投降我怎么办?
当然,李助肯定不能这么说啊。
李助道:“大王,宋江到来,我军屡战屡败,全无战绩,已然被看的轻了。
若是请降,最多如宋江一般,一个有名无实的征讨先锋,还要东下与方腊火并,何苦来哉。
我们应该支持一阵,让赵宋主动来招安。
若事不可为,大不了我等去投奔方腊,想必不失王侯之封。”
王庆思虑一番,又想到童贯、蔡攸陷害,不禁动摇了招安的心思,觉得投靠方腊也不错。
都是反贼出生,不会被歧视,方腊为了千金市马,也需要把王庆这块招牌打扮的光鲜亮丽。
不说权势,富贵肯定不愁。
李助看出了王庆的心动,却也没有再劝,道:“大王,无论如何决定,荆南城都是关键,臣请镇守荆南,以为退路。”
荆南城便是荆州,在荆湖北路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大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
李助求援,便是从荆南出发,沿江而下抵达应天府。
方天定给的支援,同样是沿江而上,趁夜穿州越府,抵达荆南再行转运。
不论是等待东南支援,还是逃跑去东南,荆南都是必守之地。
思忖一阵,王庆同意了李助的请求。
对这个东京的老相识,王庆非常信任,并不疑有它。
为了确保万全,王庆主动说道:“军师前去,总得有人手使用,你看要调那些将领,尽可以说来。”
李助拜谢了,道:“荆南是控制大江的关键,诸能的水军不能少。
另外,刘敏颇有谋略,可与我随行……”
李助并没有客气,一连点了十将,不是有谋略的,便是武力过人的。
王庆一一应下,即刻下令。
调拨完毕,王庆又道:“军师,荆南是后路,不容有失,还请多多费心。”
李助拜道:“大王放心,便是肝脑涂地着不后悔。”
辞别了王庆,李助领着一群人向着荆南而去。
安顿好,李助首先邀请了刘敏。
邱翔阵亡,刘敏不得不替段二背了锅,从此坐了冷板凳。
李助开门见山地问道:“刘将军,你觉得我国未来如何?”
傻子都看出来,王庆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只是不知李助意思,刘敏不敢开口。
李助也不以为意,继续道:“李某去了一趟东南,只见其兵强马壮,钱粮丰足,官员勤勉,百姓快活……”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看了东南的景象,李助觉得赵宋真的太烂了,不然王庆如何能够闹这么大。
王庆比方腊,也是云泥之别,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王庆称王,还是草头王,方腊还未称帝,便有了帝王气象。
所以,李助心动了,决定以身相许与大明。
为防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当然要多拉些人抱团投效。
正因为冷板凳不快活的刘敏,便是他的第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