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近代尼泊尔的诞生
尼泊尔民族国家的历史大致始于1769年。是年,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大帝(Prithvi Narayan Shah the Great)(1742~1775在位)(简称纳拉扬大帝)在继位27年后完成了对加德满都的征服,开始了沙阿王朝在尼泊尔的统治。
廓尔喀早在14世纪初便已成为加德满都西北部的公国之一,是由拉姆宗(Lamjung)的亲王德拉比亚·沙阿(Drabya Shah)利用当地人们的不满建立起来的,也是最贫穷、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国。既然廓尔喀是兄长德拉比亚·沙阿征服的一个国家,拉姆宗的国王便声称有权拥有廓尔喀。两兄弟之间发生了持久的纷争。拉姆宗一有机会就入侵廓尔喀。这类骚扰导致廓尔喀的国王与民众站在一起,促进了国家的凝聚与统一。
1609年,一位非常成熟的国王罗摩·沙阿(Ram Shah)出现在廓尔喀公国的政治舞台上。在对该国经济与政治进行了必要改革后,这位国王通过征服北方和西部地区扩大了国土面积。当时的尼泊尔地区有54个小公国。自17世纪始,廓尔喀公国着手征服和兼并邻近的诸多小公国。在此过程中,部落首领一个接一个被击败,廓尔喀将其领土扩展到特利苏里河(Trisuli river),奠定了大廓尔喀的基础。虽然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廓尔喀经济并无大的改观,因为全国地处崎岖的山地,没有任何平原和矿产资源。这种经济状况使得廓尔喀国民生计艰难,连尼泊尔奠基者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都不能幸免于此,他因房屋简陋而受到岳父的嘲笑。因而,廓尔喀的国王和民众决心开疆拓土改变其命运。这也是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当上廓尔喀领袖后奉行“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大干一场”政策的原因。该政策成了廓尔喀王国向加德满都谷地扩张的关键因素。
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继承廓尔喀王位后便将扩张政策付诸实施。1743年,他攻打坎提普尔的要塞之一——努瓦科特,结果大败而归。1744年,他再度进攻时终于克敌制胜。在此战鼓舞下,廓尔喀军队开始征服位于坎提普尔的边远地区的山地要塞,十来个要塞被纷纷攻下。1757年,在攻打加德满都的一个重要防御城市基提普尔(Kirtipur)时,谷地的三个王国联手抵抗,打得廓尔喀人损兵折将,纳拉扬大帝差点儿殒命。休养生息两年后,廓尔喀人改变了征战策略,采取切断物资供应商路和封锁加德满都谷地的办法,禁止任何人携带粮食、盐和棉花等生活用品进入加德满都谷地,违者一律绞杀。与此同时,廓尔喀国王还利用离间之术和欺骗手段于1764年征服了马克万普尔(Makwanpur)和坦豪恩(Tanhaun)及一系列村庄。由于第二次攻打基提普尔仍以失败告终,廓尔喀人加紧了对它的封锁,加德满都谷地的三个末罗国王均未施以援手。纳拉扬大帝最终残酷地征服了该城市,并于1769年最终控制了谷地的三个王国——坎提普尔、巴克塔普尔和拉利特普尔,完成了对尼泊尔的征服。他将坎提普尔立为大尼泊尔的都城,接着再度开始王国扩张的步伐。随着疆土在征战的步伐下日益扩大,国王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富有远见、勇气十足的纳拉扬大帝利用有利的政治形势,借助手下的贵族将军与策士的鼎力相助,统一了当时众多弱小的王国和公国。纳拉扬大帝的最重要贡献是提出“国家至上”观念。他认为,尼泊尔是超越任何统治者个人的永久实体。一般而言,国家至上观念的形成就意味着近代国家的产生。
在1769年征服加德满都时,纳拉扬大帝已经率军进行了20多年的东征西讨。他于1775年去世,享年53岁。这时的廓尔喀王国已占据了今天尼泊尔东部的一半。纳拉扬的子嗣们继续其未竟的事业。在他逝世后的40年当中,廓尔喀人最后将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的几十个小王国和公国统一起来,控制了东到提斯塔河(Teesta),西到苏特莱杰河(Sutlej River),几乎等于今天两个尼泊尔大小的国土。廓尔喀王朝的崛起恰值东印度公司商业力量的日益膨胀。很自然,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廓尔喀王朝这两支毗邻的扩张力量注定会发生冲突。1814~1816年,英尼之间的一场战争终止了沙阿王朝的扩张,根据1816年双方签署的《萨高利条约》(Sagowlee Treaty),尼泊尔将其一半领土割让给东印度公司,尼泊尔的国土面积便大体上维持在今天的规模上。纳拉扬大帝逝世后,加德满都宫廷政治中的争斗和阴谋因英尼战争而不断加剧,终于引发了王宫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