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本书以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影响企业在市场生存的现状与问题为研究背景,首次提出并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脉络展开研究,以新的视角和分析,解析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企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从业职工、生产地址、环境评估、品牌产品)和生存条件(企业文化、生存力量、市场行为、价值观确立、产业规划、消费收入设计、应变策略、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实践与储蓄)。基本条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备要件,接受国家工商部门的审查与管理;生存条件是企业思想理念、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企业品牌产品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突变情况与危机时的应对策略、企业坚实经济硬实力与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实现消费设计目标,以及取得盈利的生存要件。

在实际产业活动中,根据市场生存的行为需要,企业基本条件与生存条件可以自然扩展延伸,以满足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与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实现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目标的关键取决于“两个人”的思想(价值观)与实践(生存)的能动性合理结构与持续创新的设计问题。

“两个人”是指企业法人(各类经济组织、机构、依法成立的经济实体)与自然人(技术人员与高新人才),“两个人”都要生存、生活并不断创造财富。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展现以及企业产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都需要“两个人”同心协力,自由进退市场,实现利益与收入目标。

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同等重要的顶层设计,企业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采取偏颇或者二选一的徘徊行为,都将直接导致危机,使企业面临生存困局,付出惨重代价。企业家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经济硬实力在国内外市场彰显的机会必须同时跟进企业文化软实力,周详计划向国内外市场传播中国的价值观与生存力量,这也是中国企业积聚力量准备驾驭全球性经济市场的趋势。实现这种趋势的转变,具有巨大威力的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两把利剑必须出鞘。

中国企业需要开展文化软实力创新,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次思想飞越。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质就是市场生存创新,重点是解放思想,要摆脱陈旧过时的技术改造式的空洞创新假戏,真正使企业建设者扩大国内外市场生存见识,以科学的市场生存开拓精神实现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

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思想大量涌进中国,我国企业文化传统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企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行为艺术均受到洗礼。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由此转变为借鉴式的学习运动,企业文化软实力以排山倒海之势改变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进程,实现了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的实践目标,在世界市场经济格局中形成了发展与稳定的力量。

(1)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基础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纵横驰骋,积累了企业文化软实力资源,形成了强大力量。中国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力量不仅实现了企业管理所有制上的突破,而且实现了市场机制活力的创造和多种形式结构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开拓能力与市场生存能力完全展现了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张力,如中国建筑总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市场经济中均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华为公司进军全球并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与竞争力的软硬实力。市场行为力量使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具备了超强的开拓国际市场分析能力与国内市场灵活应变的适应能力,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存力量。

企业强势,则国家富裕强盛。此观点不具研究意义,但体现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建设力量特征。近年来中国联想公司、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的市场行为力量和产品品牌价值受到世界市场的青睐,显现出产业品牌的生存认知度与技术先进程度,完全可以进入美国、欧洲等市场生存。西方国家的企业产业品牌的技术先进程度受到中国企业产品的冲击,表明中国企业软实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西方国家企业的市场霸主地位将受到真正的挑战。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给国家创造了强大国力与税收规模,中国加大了国防技术建设到发展民生的各项投入,国家五年一调整的规划使多种经济成分的组织涌现,大量民营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结构,使中国多元化和民主的扩大都有了实在的经济根基。企业的市场行为力量铺就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成功的一块块坚实的基石。

(2)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持续兴旺发达的发展之路,是企业在国际市场谋求生存地位的基础。

中国的企业产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博弈,仍有很多不足或软肋。改革几十年来,大量企业的关闭、破产、灭亡,说明企业的生存行为系统复杂而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企业缺少软实力建设与市场生存行为的设计发展实践,很难发现企业中的不确定性要素。多年来国内学者试图照搬西方企业建设经验或者借鉴西方企业发展道路模式,都是失败的。中国每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建设发展历程,设计、实践、市场生存行为可能低于发达社会,或者有缺陷,但是,无论中国企业的传统文化市场行为力,还是中国企业的改革创新环境特征,西方企业发展的所有套路均无法在中国复制。中国借鉴式的学习能力促使中国企业在学习市场生存能力与应变市场行为能力方面,创造了适合企业自身成长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国家在总结、调整模式道路中逐步形成了制度,在企业不断的市场行为活动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完善。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实力与雄心的力量展示。西方国家必然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增长倍感担心。因为中国企业发展力量代表着中国崛起的坚强实力。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企业,有研究者提出,没有在中国企业工作生活五年以上的亲身经历,根本找不到(不懂)中国企业的市场生存开拓能力的源泉在哪里。笔者认为,研究中国企业发展、生存、活力、产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持续发展等问题最具发言权的研究者,其实只有成功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即使中国的智库研究者、长期跟踪研究者的成果结论也永远与企业实践者、行为者的体验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发展的爱国力量、价值力量、生存力量、影响力、竞争力、生产力、品牌力等,是脱离中国企业发展实际的实验预测,他们无法总结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所以,西方国家必然对中国企业产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环境的生存竞争力万分担忧。西方长期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始终是对西方采取防守之势,我国企业的低端产品进入美国、日本、欧洲市场,对西方国家企业品牌优势构不成直接挑战。但终有一天,中国企业、产业品牌会进入西方大国市场博弈,甚至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要在国际市场生存并且永远立足市场,实践生存行为,西方的拒绝与恐慌结果是形成自己的防守态势。在这里回头看,西方学者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20世纪80年代提出进入“企业家经济”时代,当时美国经济正走出零增长的衰退困境,这次经济复兴中,软件产业成为新兴的企业代表力量,最大的贡献是企业取代了政府成为解决就业与冲出经济危机的领导力量,企业家的市场生存创新行为与竞争精神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各个领域,同时以生存为目的的创新设计塑造了一代美国青年人。彼得·德鲁克的研究堪称顶级,他设计的“企业家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政策环境中,量大面广的中型企业公司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企业职业经理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技术被应用于广泛的经济和非经济领域;企业家行为成为社会创新和新秩序建设的关键。德鲁克的研究成果意义与影响仍在,然而世界已进入新经济格局时代,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实践将使“企业家经济”变化成为重点研究的“企业家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经济”课题,这是企业利益矛盾爆发后全世界面临的课题,结果只有一个,即生存市场行为化解。

本书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自然要联系企业发展环境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与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空间结构。今天的中国企业状况是,国有、民营使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已经充分做好了适应国际经济市场冲击的准备,也做好了产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博弈生存的心理与必要技术准备。特别是中国企业将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实力出现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在持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企业自由理念的市场行为环境里必将接受张扬中国企业价值观力量的企业文化生存行为。在世界广阔的市场大地上将迎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影响和主导局部市场经济运行的发展道路。中国借鉴和改造设计的富有美国企业特征的企业将会出现,这是企业生存市场全球化的需要,但绝不是另一形式西化的复制。因为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史无前例和绝无仅有的,今后中国的企业发展道路依然是崭新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将是最具国际市场行为的领导力量。

西方国家以美国人所采取的非贸易手段保护本国企业,说到底是企业软实力出现了变异。中国企业要知道市场生存行为带给企业的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合力,同时检验的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市场生存行为除了在要求美国开放市场方面据理力争外,同时要看到并悟出,对世界所有国家,包括对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大国来说,企业在国家利益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3)中国要加快实践发展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机制。

企业创造无数生存奇迹也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特征。把这作为继续和深化改革、应对阶段性复杂局面的主战场。中国企业的效益、规模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将会创造更多超过当前平均收入的工作,贡献更多税收,为社会福利和国家竞争力开创全新局面。中国企业强大还会把外资同中资的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发展中国企业需要结合全球经济形势特点,解决企业和企业家们在市场行为中所关心的或者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2年后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建设设计如下。

第一,强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财产权的保护,建立企业家的文化财产储蓄制度。引导爱国者力量成为国际市场行为的主流实践行为,影响那些企业和个人变异移民海外或者迷恋西方的念头。

第二,建立企业文化软实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合理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研发投入;营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市场生存的产权环境。

第三,创造市场生存文化的竞争环境,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形成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探索和修正国际市场生存行为环境的成功与失败结构。

第四,创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行为,是发展国家和民众认识市场重要性的战略性的建设活动。以中国人的勤劳、聪慧和生存勇气,必将涌现一大批傲立国际市场的世界级优秀企业。

如果世界市场的生存机制中缺少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国际市场生存环境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跨界市场企业文化与生态的发展目标,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就永远无法了解和认识中国民众的生存价值观。

(4)扩大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经济环境上的影响力。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向全世界宣示要以文化软实力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企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是个非同寻常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是划时代的。由于西方与我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力受西方的传播限制,国际消费者始终在朦胧中,无法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面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与改革开放前的环境相比,1978年之后中国企业有了更大的市场生存自由发挥空间。近年来,中国企业采取批判吸收的借鉴方法学习外国企业管理,也大大增强了向世界推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势力度。

20世纪80年代,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张艺谋将电影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在世界市场舞台上发挥与张扬,一跃成为国际著名导演与影坛名人。可见,要让世界了解、认识中国,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影响力,如影视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展现了中国企业的丰富文化力量。

同样是在电影企业的带动作用下,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色·戒》两本书在国际市场生存行为的需求显著增加。“而国际出版集团企鹅新加坡分行则表示,电影《色·戒》上映不久后,《色·戒》的英译本就售出了超过1000本,而之前在新加坡,张爱玲作品的英译本几乎无人问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展现了国家实力、展现了企业文化生存力量。将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应用于开发更具市场价值的国际市场,实现以文化产业改变经济结构,以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消费者了解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企业文化,自觉充当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参与建设者与传播者。

(5)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经济硬实力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实践的两把利剑。

21世纪,中国同日、美、欧之间的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与经济争端逐步显现。2012年初,国际市场上显现了全球经济前景非常暗淡的景象,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及国际市场信息,预计欧洲的衰退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美国的霸权意识设计的市场状态表明美国的预算窘境依然持续严峻。国际市场危机四伏,中国企业慎重分析国际市场生存与调整环境,以积极的姿态探索将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转化为进入国际市场快速发展获益的途径。

中国企业所展现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国家重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进步,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遭受债务危机的欧洲提供援助,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生存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使中国在外交关系中获得更多发言权和回旋余地。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举世瞩目。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与创新,国家采取积极、有利、高效、发展的系统设计影响推动企业创新、资金贷款支持、市场开拓、消费认同、品牌建设、跨区域及跨国界的市场生存活动,并且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展现与我国外交政策总目标相关联的能力和实现国际市场生存意愿。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实力充分表现在欧洲和美国遭遇长久经济危机之际,中国企业坚信自己的高新技术与产业品牌的市场生存能力影响,突出表现是我国企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新市场地位,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将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为国家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更大的利益。

中国企业的国际生存环境发展成就是全球经济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民生文化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的需要。日、美、欧三大主要对手正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市场政治及经济压力:钓鱼岛的争端必将在不久时间内影响到中日间的市场经济结构,美国的国内选举及排斥中国企业的行为将对中国新兴的经济外交产生重要影响,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已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板启动反倾销调查。另外,美国与菲律宾、美国与日本、美国与越南的合作及美国向亚洲的战略转移都将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同时,欧美国家还时常干涉中国内政。基于此,中国以和谐、合作、共赢、维权的市场生存行为研究反制西方压力的举措。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必将发挥威力,与我国经济硬实力、影响力将成为国际市场生存实践的两把利剑。

中国企业发展适应国际环境的时间不受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快速或者相对缓慢的干扰。2012年初,在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中,中国展现的经济增长潜力任何主要对手都望尘莫及。虽然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对日、美、欧的贸易,但日美甚至更加依赖于中国的制造能力及逐渐扩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成果是这些相对富裕的国家还依赖中国购买其大量国债。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欧美面临市场萧条、债务危机,其实就是企业经济实力发展出现萎缩,面对中国坐拥约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竞争实力,国际市场生存的相关行为利益各方均十分清楚其经济实力的不足。西方各国继续打压中国企业,违背市场生存规律资助中国异见人士反对中国和平发展等,可能将来国际市场生存的环境中将会淘汰掉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自动离开市场的国家,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就像全球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实就是企业的市场生存危机。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展现是必然的。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中企业将以文化软实力的利剑与竞争者博弈,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力量将替代市场要素下可能发生的代价高昂的冲突;当中国核心利益受到侵犯,西方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制裁发生时,中国必然动用经济影响力。在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发展给世界带来生存需要,只要别的国家不直接威胁中国经济或重要政策目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利剑就不会出鞘,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利剑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亮剑。

(6)国际市场生存中展现产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企业迈向国际生存市场的强有力的矫健步伐。

现代中国企业的思想层面已不是传统意识形态中的那些封闭、守旧、媚外的符号,而是形成了中国社会冲破旧思想束缚的文化力量,冲击着“西方价值观”。

被极端化了的“西方价值观”尚未在中国企业及社会活动中形成无处不在的统治地位,但它的确影响、冲击、俘获了知识精英中的很多人,并且逐渐影响了中国文化行为与文化研究的舆论语境。其形成“态势”为借助中国研究者创造舆论场上新的文化“政治正确性”,以西化的文化行为力与“西方价值观”的个人英雄主义思维直接冲击反对“西方价值观”的中国知识界、企业界精英们的意见,在中国的文化行为影响力中具有一定的压制力量,一定程度上在削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设计与建设。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中的产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展现,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爱国奉献等中国精神旗帜在世界各地经贸文化交流舞台上迎风飘扬。

中国企业经历了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获得了成就巨大,但面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势张扬,中国人思想上的自我创造观念不足,更谈不上企业文化精神的“自给自足”。西方企业文化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影响仍体现在知识界的思想需求中,其对外来思想的需求依然很大,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建设仍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创新企业文化思想上我国成了“净进口国”。引入西方企业文化创新思想的同时,中国的企业、知识界要用国家与民族的强烈意识能力进行甄选,谨慎地参考借鉴,为我所用。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很多被外来思想完全控制的教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曾有人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吃了大亏。是马克思主义的大规模“中国化”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文化、经济、政治舞台上的强大力量。

中国企业成功地进入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完全可以将西方民主主义进行一次彻底的中国化过程,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将西方思想改造并在中国结出正确的果实。中国企业家及企业的文化影响行为已经使西方民主主义从“神”的位置上走了下来,中国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成功创办合资企业,正是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的思想资源。中国企业文化宣扬,需要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扩大见识,找准位置,敞开胸怀,看清楚中国企业及社会发展是推动中国崛起的主要力量。中国企业界、知识界、各阶层要找准在历史纵向以及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位置,看清中西博弈的各种深刻影响。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战略环境上,中国都必须精心、静心、亲身去实践。可以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张扬,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企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中国政府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引导各类型企业以各自经济身份和市场竞争模式参与国际市场交流,展现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胜利的基础。中国企业的多种成分形式与世界各国家复杂的经济体搅动着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市场经济。中国学者或者西方学者以西方宝典指导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前进,其文化的差异与极其低质的契合度,通过其他国家短视媚外的痛苦不堪的“西方化”过程向我们发出了严厉警告。把西方思想、学者西化的研究结果及科研参考似的研究意义当“圣经”借鉴参考,是极其错误的,我国研究人员只有用具自身特征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去审视它,才是研究的唯一路线与方法。

我国整个学术界、知识分子群体在学习、审视西方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必须打破中国研究与舆论场上对西方文化和研究的“神”的迷思,做到中国传统的精神上的伟大与自豪的不卑不亢,如此中国改革的企业文化思想环境动力航空母舰就可远航。需要我国文化研究者从新的视角、采取批判式的态度,首先从较高层面的研究做起,推动社会各研究力量立足国情特征,剔除沉迷于西方文化思想的麻木研究者。

中国文化的、传统的、进步的、科学的思想启蒙研究与活动是中国走向强大的必须马上启动研究的重大课题。这需要一大批有号召力的思想大师、文化研究者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领袖勇敢站出来推动划时代的研究课题。这是世界进步历史中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表现特征为:中国企业在员工“爱国力量、奉献力量、成果力量、生存力量”及企业实现管理的责任、创新、敬业、组织关系、领导能力、设计能力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迫切需要提升和加强。这些已成为全球经济环境条件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新的“短板”,迫切需要中国企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苦练内功,提升全球经济市场生存能力。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自身建设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新时期的市场生存建设与市场生存竞争力是非常显著的。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为特征的科技创新体系迄今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急需加强建设的基础之一。以我国500强企业为例,大部分企业科技投入增加很快,研发成果突出,除众所周知的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外高桥集团等200多家企业重视创新文化建设投入与实践设计外,大多数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

笔者认为,一是加快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社会文化的规则制度建设,大力开展企业适应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企业文化创新是建设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社会文化规则制度的保障。企业文化创新不是冒险,企业文化创新不存在失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立足于我国主流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是创新建设的一个必要路径。

以美国为例,美国文化时刻展现着冒险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其代表是近代以来大部分市场生存行为特征的发明创造均来自美国等国家。而中国社会的民族自豪与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中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的研究者,深入一线实践,取得了工、农、商、学、兵各行业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成果。

正是我国这样的研究氛围,学者们在理论与实践的海洋里大显身手,是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规则制度的典范。西方一些研究认为我国研究者过于尊重权威,不敢越雷池半步,讲服从、好面子、怕失败的结论只是一些个案。

二是加快调整设计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的管理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受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国有、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部分兼具企业家和官员两种特性。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在一定时期里受改造、盘活企业影响,追求GDP和速度,追求产能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研发的内容所占权重并不高,直接助长了企业经营者的急功近利与浮躁心态,淡化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加快调整设计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的管理现代化建设,走出市场生存行为技术改进的误区,提升和加快企业文化创新,使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地位。

(1)重规模、轻设计。中国企业在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重规模”而“轻设计”的现象。从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来看,企业注重规模化建设,以注重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为内核的责任型文化特征不够明显。而以创新、客户忠诚为内核的设计创新型文化,以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的管理组织和员工敬业为核心的和谐型文化和以管理模式和领导能力为内核的管理型文化特征设计不足。

(2)重管理、轻执行。企业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职工,职工中又分为管理层与执行层。把管理层与执行层在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分别作为主体来看时,可以从凝聚力与向心力来进行分析。管理层要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市场生存竞争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增强企业对员工的生存合理机制的引力。凝聚力增强的同时,职工体会到企业组织的温暖,职工的生存目标与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执行的倾向。

(3)重硬件、轻软件。统计数字显示,至少90%的中国企业目前都处于从创业期到成长期的市场生存的过渡阶段。这些企业大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市场生存行为成败的考验。因为其企业内部的“文化软实力与企业经济硬实力”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成长成熟这个阶段的成败。目前国内企业大多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市场份额为能事,大都以硬实力的相关数据为发展指标,而软实力的建设和加强往往被忽略,企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培育软实力比培育硬实力更为重要和艰难。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与自身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应有的国际经济地位不太相称,与国际大企业、大公司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与国内和国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形势还很不适应。从宏观看,制约我们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思想观念和认识的制约,受企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受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的制约,等等。但从深层次原因分析,主要有四个“不同步”。

(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同步。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引导和推进企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一些企业认识程度不高,务实程度还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度轻理念、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有的企业热衷于鼓吹时髦理论,大肆炒作企业文化,只做表面文章;有的企业文化操作机构没有实际基础,企业经营者不介入,没有把企业文化的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有的企业经营理念中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不够,共性表达突出、个性表达虚弱。一些企业在抓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不明确,或理解过于狭隘,使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用文体活动、党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错位,比如,许多企业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理解错位,确立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观;有的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主要领导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由于领导频繁调整,班子稳定性差,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与经营意识,管理人员只注重任期内经营指标的完成,忽视企业人文环境的建设,在企业软实力、软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绩和对外形象的塑造。

(2)企业集团内部的母文化与子文化建设不同步。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从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此物与彼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运动发展可知,每个事物、每个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运动都和它周围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文化也一样,对于集团母文化如何统领,下属企业的子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发展和表达,母文化与子文化如何既保持高度一致又能保持鲜明个性并形成更大的合力等,这些问题到现在仍然困扰着许多企业。我们一些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共性不足,个性有余”,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形象体系缺乏一体化、系统化的构建和梳理。比如,共同的理想、信念、是非观念、文明准则等等,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传承等,都需要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共同来创造、蓄养和培植。而我们一些母、子公司企业精神不一致,价值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企业文化软实力形不成“拳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我们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集团母文化和下属企业子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以统一的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形象体系统领集团的母文化,保持统一性,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树立母公司整体形象。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培养和创造特色文化,让其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

(3)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步。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忽略文化内涵的培养。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企业文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经历从口头到书面、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认可,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行事风格,使企业文化真正走进员工的内心,形成一种心理感受,形成一种心理契约,使员工在生产实践中完成“主人翁”精神的回归,这才是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但我们一些企业,对抓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往往是只有安排,没有检查、没有考核、没有落实,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纳入整个考评体系中,令员工感到做也行、不做也行。有的企业大力塑造“文化”形象,如统一的厂歌、厂标、工服,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一套企业精神,如措辞铿锵有力的口号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它是否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这些理念或精神是否被员工认可,从而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却很难说。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提倡一种文化理念,实际上却背道而驰。比如口头上高喊奉献社会,行动上却唯利是图;常常以对国有资产和职工利益负责的面目出现,强调企业是经济组织而忘记其社会细胞功能,强调企业对自己的经济价值,而抛弃其对公众的社会价值。这本质上都是舍本逐末的。这些问题,都是把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起不到激励作用,对企业发展也根本产生不了深远影响。因此,一个企业培植企业文化,不但要提出一种文化理念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中心”执行这种理念,使这种理念从经营计划、绩效评估、制度安排到管理体系中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才行,并且让全体员工真正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实现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实践、与全体员工的深度融合,才会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员工的参与不同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起主导作用,员工起主体作用,只有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塑造出团队文化。而我们许多企业的文化不是团队文化,只是企业家的文化、个体文化。部分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领导决策层自己的事,忽视员工的参与作用。有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有一些企业还通过种种手段对自己的领导人进行拔高和抽象,甚至搞个人崇拜,使企业文化建设“个人化”。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将自己的“战争式文化”贯彻到企业中去,把企业的市场划分为几大“战区”,又借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大败而归。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真正载体,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关键,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若企业文化不能在员工中得到广泛的承认,就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导航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培养,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

1.1.2 研究的目的

本书将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文化软实力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理论创新,建立企业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提出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面对市场生存的有效途径,设计企业文化软实力测定评价模型,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与适应国际市场生存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战对策。2012年初,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危机状态,企业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行为力量、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已经有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在企业文化理论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还缺乏对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影响及市场生存的系统研究。本书将从企业文化软实力入手,阐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和现状等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市场生存理论创新。首先探讨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构建作用机制模型,接着将提出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并将进行中国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实证研究,还拟批判式地借鉴学习介绍国外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增强对企业文化软实力重要作用的认识,而且为我国企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实践途径。之后将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问题。在提出评价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设计测定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还将分析在模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就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生存实践行为,正确评估企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际的操作模式。

1.1.3 研究的意义

研究意义是由本书所研究问题的市场生存要素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的。如今,国际市场企业的争锋显现,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与自身的市场生存设计、发展模式、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应有的国际市场生存的经济地位不太相称,与国际大企业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差距还很大。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大显身手,凸显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不足以及在市场生存利益中的应变防守态势,对强势显现品牌力量和质量技术来扩大市场地盘和市场消费份额应变策略缺乏,当关键市场生存行为力量得到西方强势市场行为力量调整时,以企业财力等硬实力来竞争,无法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总结失败经验,依然以相关博弈数据、指标为调整策略,完全弱化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缺少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应用于市场生存环境中的建设与实践设计。本书以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形成的“爱国力量、奉献力量、成果力量、生存力量”的支撑市场生存行为力量的实践活动展开解析,以2012年初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企业在市场生存困局的延伸问题,研究中国企业在市场生存行为中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及应变市场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力量,由此提醒企业家和政府,加快培育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比培育经济硬实力更为重要和艰难。

本书通过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市场生存研究,不仅将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环境探索设计,同时为企业市场行为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工具,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区域环境中实现持续竞争力提供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企业获得实践经验后,将为政府制定市场行为政策、营造社会环境与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提供分析和对策咨询,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而言,本研究突出企业生存文化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为企业在市场生存环境中提升文化竞争力提供可操作的市场行为实践方案,以市场行为变化进行动态管理。②探索企业以市场生存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企业提升在国际市场行为中的竞争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③研究新形式的企业发展对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为企业制定国内外市场生存博弈规则与战略规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设计市场变异数据,分析影响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因素。④对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市场生存与市场产品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判断经营决策、科学配置文化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新国际环境中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市场生存作用机制和提升途径,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存力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当前,面临全球经济衰退,政治多极化凸显,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是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随着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企业文化随着国际市场生存机制的变化也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竞争方式。加快提升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也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任务。

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打造我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促进我国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繁荣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要积极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快速设计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与使命作出应有贡献。第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国家在企业改革之初就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作为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企业依然普遍缺乏在国际市场生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生存行为中并没有取得反败为胜的话语权。下文以5年期为一对比阶段来看前后国际市场生存条件的变化与莫测,并对学者、企业研究者提供惊醒的启示。

(1)以2007年我国的企业状况来看,还没有进入500强前10强,而美国有5家,英国占2家。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世界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结论:其胜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凭借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程心能:《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企业文明》2008年第7期。

(2)看2011年底的世界经济形势,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挑动着“企业家与投资者”的神经。与欧洲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家,紧张地关注“欧元的汇率”波动,整个欧元区市场消费的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对欧出口的下降,可谓损失惨重,面临生存危机;欧洲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每一次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瞬间使“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波动,股市下跌,大宗商品降价。2011年11月21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宏观经济报告指出,近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贬值将对中国外汇储备造成汇兑损失,受价格及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第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减值879亿美元。《农行指欧元贬值对中国外汇储备构成汇兑损失》,金融界,http://hk.jrj.com.cn/2011/11/21133311608101.shtm1,2011-11-21。

5年后,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已经达到在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中竞争的雄厚实力,中国企业进入500强企业前10名的指标意义已经变化。现以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来看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欧洲债务危机中,一些学者、研究者没有深入国际市场生存环境中去研究企业的生存行为竞争机制,对欧元问世后的市场过高期望和购买欧洲债券的升值潜力缺乏系统的企业生存伸缩拉力研究,只臆想预测利好走势,甚至没有预测出现欧洲债务危机的应变设计,足见国际市场生存环境的博弈与变异以及学者、研究者缺乏市场生存行为(有学者强调研究者在企业历练5年以上)的实践与审慎的研究水平。

现在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企业的致命打击与影响。

(1)影响市场贸易。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直接抑制中国企业对欧洲的出口。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遭受全球16个国家60多项贸易调查,而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高达690余件,其中由美国发起的案件就达到100多件。以光伏企业为例,中国一度占据全球光伏市场60%的份额,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闭,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股价从巅峰时期的90美元/股,一路狂跌至1.7美元/股,最大跌幅高达97%。”《外贸祛魅:欧债危机的教训》,《江苏商报》2011年12月30日。

(2)影响生存收入。欧元下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损失惨重。

中国企业对欧洲出口基本上是以欧元结算,欧元贬值,中国企业出口收入就“打折”缩减,损失非常严重。“东莞一家以出口女装为主的外贸企业,在2010年年初签了一笔50万欧元的服装订单,规定3个月交货。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10万欧元可兑换97.97万元人民币,但到了交货的时候,还是10万欧元却只能兑换85万元左右的人民币。这笔价值50万欧元的订单,仅汇率波动就损失了60万元人民币。徐芸茜:《欧元贬值套牢中国企业,10万欧元订单赔10万人民币》,《华夏时报》2010年6月5日。

(3)影响生存空间结构。由于欧洲深陷危机,欧洲企业出现拖欠或者赖掉货款现象,给中国企业带来风险并造成巨大损失。

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以前被视为信誉度高、风险较低的欧美市场,却频现欠账不还的买家,受损失最严重的是中小企业。中国信保总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欧美市场风险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体现在光伏、电子、钢铁、纺织、汽车、轻工、船舶等多个行业,超千万美元的大案、要案频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厦门一家石材出口企业的一位德国客户,合作七八年来从不拖欠货款,近期竟然申请破产了,十多万美元的货款也跟着打了水漂。《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厦门石材外贸公司遭赖账》,《石材》2011年第12期。

欧洲债务危机同样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影响(本书不再讨论分析)。

可以看出,欧洲债务危机的持久冲击给全球多样的市场生存环境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考,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影响力是企业在化解危机中的关键力量。欧债危机带给中国企业的最大伤痛是损失,但同时带给中国企业的最大收获是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市场生存环境,没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力,企业就无法适应各种危机或者市场突变情况。当前,国际生存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企业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产生的影响力已成为竞争区域的决定力量。因此,中国企业只有加快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生存与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