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现有相关研究述评
如果说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的话,那么关于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研究,无论从研究开展的年份,参与的人数,出版的成果,以及产生的学术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来说,都要相对逊色。
涉及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著作为数不多(由于论文较多且零散,不单独整理),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在东南亚及东盟研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东盟关系研究中部分涉及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如较早出版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调整》(罗肇鸿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当代东南亚国家经济丛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起出版),“当代东南亚系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起出版),《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与中国》(贺圣达等,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东南亚经济概论》(李勤,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与政策选择》(宫占奎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王勤等,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当代东南亚经济析论》(刘连银,武汉出版社,2004),等等。这一时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刚兴起不久,学界基本上还没有将大湄公河次区域或大陆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二是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丛书中的相关国家,以及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研究中涉及的部分。“列国志”丛书中的《老挝》(马树洪、方芸,2004),《柬埔寨》(李晨阳、瞿健文、卢光盛、韦德星,2005、2010),《越南》(徐绍丽、利国、张训常,2005),《缅甸》(贺圣达、李晨阳,2005、2009),《泰国》(田禾、周方冶,2005、2009)。这些著作中均有专门讨论相关国家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内容。
三是近年来陆续出现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成果,其中相当部分是关于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研究。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柴瑜、陆建人、杨先明,2007)主要阐述了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合作的能力结构、投资贸易状况。《战后东南亚经济史(1945—2005年)》(覃主元等,2007)就1945~2005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研究》(刘稚主编,2009)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利益均衡、争端解决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研究——GMS机制内的产业与贸易合作》(魏景斌、邱成利,2010)分析了区域内五国的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区域间产业合作及中国与五国的贸易和投资情况。《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刘稚主编,李晨阳、卢光盛副主编,2011、2012、2013),主要就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在2010~2013年每年度的贸易、交通、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经济走廊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西南周边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卢光盛,2012)从区域合作、地缘政治视角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成效、经济合作制度、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云南大学GMS研究中心从2007年开始,每年编撰出版《GMS研究》,其中《GMS研究(2008)》(吕星主编,卢光盛、邹春萌副主编)重点关注GMS五国的产业、投资和环境保护政策,《GMS研究(2011)》(卢光盛主编,吕星、李涛副主编)专门关注GMS五国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
国外涉及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发展的研究有于小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能源发展》[Yu Xiaojiang,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Energy Development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 2003年9月],文章指出在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内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制定能源政策和进行能源部门改革,建立有效的区域能源机构,改善区域内能源需求。尼克·弗里曼《大湄公河次区域与“亚洲危机”:遭遇进退两难》[Nick J. Freema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the“Asian Crisis”: Caught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东南亚事务》(Southeast Asian Affairs), 1999]阐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大陆东南亚国家的危机,并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总的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专门涉及它们与中国经济关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综合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来看,学界在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分析内容和角度上都有些许不足。第一,在分析内容上,对冷战后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尽管在许多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看到谈及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发展的资料,但总体来说比较零散,并没有专门的著作系统、深入地就这两者间的经济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二,在分析角度上,先前的研究成果很少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冷战后中国与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探讨相互间经济交往的过程中,缺乏关于国家与市场相互作用对经济关系影响的理解。本书在研究两者间经济发展历程中则注意国家与市场对经济关系提升或倒退产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