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策略:如何让企业走向成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索尼 固守的失败

二战之后的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在此背景下,井深大(Ibuka Masaru)在东京一家百货公司的仓库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之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Akio Morita)加入并担任高级总经理和代表董事,并于1946年正式成立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自此,两位传奇般的人物开始在消费电子领域驰骋。

索尼采用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发明的晶体管技术,制造出了大受欢迎的晶体管收音机,进而推广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盛田昭夫的领导下,索尼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公司领导层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创新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技术进步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这种改革创新的氛围下,索尼的产品在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新的感觉和享受。索尼早期的主要产品以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索尼早期主要产品及影响

曾经,据索尼管理层会议的消息,索尼公司的管理人员把85%的时间用于技术、产品和新应用/市场,把10%的时间用于人力资源问题,把5%的时间用于财务管理。由此可见,索尼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恰如盛田昭夫所言,业绩或许是做好新产品研发和新市场开拓的结果,如果索尼做好了后者,那么业绩自然就会蒸蒸日上,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作为消费电子市场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曾经的索尼热衷于创造新市场,的确是当之无愧。

然而2013年1月底,索尼宣布将于3月正式停产MD, MD代表了索尼最顶尖的工业设计,音质也要比iPod好很多,它的停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很多人都在困惑,索尼这个盛极一时的电子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迟暮的呢?

固有技术无法得到创新。在盛田昭夫的领导下,索尼利用独特的企业管理方法以及同行提供的产业知识,使索尼的产品比旧有技术更具竞争力。在这个阶段,索尼以产品为主,同时用产业时代的策略来降低成本。

但在盛田昭夫之后,索尼的其他领导者像美国塑造的MBA一样,被训练成了产业策略的践行者。按照他们的思想,产品和新市场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则是产量和生产,不管产品或技术是什么。他们的基本信念是,如果索尼拥有足够多的产量和足够低的成本,那么索尼终会胜出,不需要任何创新。尤其是随着霍华德·斯金格的经营,新出台的公司策略把削减成本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产品,更无关创新、技术、产品或新市场。

也就是说,曾经盛田昭夫领导下的会议85%的时间用于创新和市场应用,而斯金格则把“现代的”MBA方法带入索尼业务,最看重数据,尤其是财务预测。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索尼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变成了MBA培训的模范。他们专注于狭窄的产品组合,努力提高产量,避开昂贵的新技术研发,希望利用其他人的技术来实现大规模制造,减少新产品的推出以延长产品寿命、模具成本摊销和运转周期,而且总是在寻找压缩成本的新方法,却忽视了技术的创新。

连续四年亏损,再加上根深蒂固的产业策略以及专注于数字而不是市场的MBA式领导层,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索尼的销售或利润在短期内将有所起色。

紧接下来的局面就是Walkman、MD最终成为青葱岁月的记忆,而现在索尼的随身听输给iPod,智能手机被三星远远地甩在身后,在移动互联网大举进军的年代,索尼,这个当年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比起今日苹果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公司,却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尽管我们知道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也无法原谅那些因为自身的骄傲导致满盘皆输的将军。

正如戴尔案例中所提到的那样,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面对成功的光环和荣耀,最重要的莫过于冷静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些时候,貌似有些企业一直在做对的事情,可是由于方向设定错误,最终会输掉一场本该属于自己的胜利,因而时刻清楚自己的得失,面对现实拥有的成功及时转换一种思维模式,积极修正当时的处境,并在短时间内突破自我,才是最为重要的。


索尼产品研发历史回顾

1950年7月,发布日本第一台G型收音机。

1955年8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TR55。

1960年5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TV8-301。

1965年8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CV-2000。

1968年4月,发布革命性的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

1968年10月,发布世界第一台搭载特丽电视影像技术的彩色电视KV-1310。

1975年5月,发布世界第一台BETAMAX录影机。

1978年,发展革命性的 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技术。

1979年7月,发布革命性的Walkman世界第一台随身听产品TPS-L2。

1983年,联合荷兰飞利浦共同发布激光唱盘(CD),并主导74分钟标准。

1983年,制定3.5英寸软碟(1.44MB磁盘)。

1986年6月,发布32位元电脑MSX。

1988年,发布Hi-8摄影机。

1992年11月,推出MD(Mini Disc)音乐技术。

1994年12月,发布PlayStation次世代游戏机。

1996年12月,发布首款数码相机Cyber-Shot DSC-F1。

1997年7月,发布新世代电脑VAIO影音整合系统。

1997年7月,发布WEGA全平面电视。

1999年,推出AIBO机器狗技术。

1999年,发布Memory Stick 记忆卡。

2000年3月,发布PlayStation2次世代游戏机。

2002年2月,发布新一代DVD光盘存储格式蓝光光盘标准。

2003年6月,推出QUALIA高阶品牌系列。

2003年12月,推出QRIO机器人技术。

2004年12月,发布采用UMD 储存媒体的 PlayStation Portable次世代掌上型游戏机。

2005年1月,联合IBM、东芝(Toshiba)共同发布时脉4GHz起跳的Cell微处理器。

2005年5月16日,美国 E3游戏展发布搭载 Cell 处理器的PlayStation3次世代游戏机。

2005年7月19日,与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合作,加入数码单反相机市场,以应对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饱和。

2005年8月25日,联合IBM、东芝公开Cell微处理器详细制程。

2005年9月13日,开始陆续在全球发布BRAVIA 新一代液晶电视。

2005年9月30日,联合闪迪(SanDisk)发布 Memory Stick Micro(M2)记忆卡。

2006年2月21日,发布全球最小支援高画质1080i HDV-HC3。

2006年4月10日,再度与韩国三星电子合作,开办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厂。

2006年4月20日,全新发布数码单反相机品牌 α(alpha)。

2006年11月,搭载Cell处理器与次世代Bluray蓝光技术的PlayStation3正式在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上市。

2006年11月2日,与韩国三星电子合作开办的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厂正式动工,预计在2007年秋季正式投入生产。

2006年11月11日,PlayStation3次世代游戏机正式在日本上市,10万台主机瞬间销售一空。

2006年,与瑞典爱立信宣布将扩大合作,除了持续原先的手机设计和制造业务,双方将联手开发行动与宽带电视应用的软件。

2006年1月19日,索尼和柯美两家公司就索尼收购柯美相机业务联合发布公告,收购协议正式决定将柯美数码单反相机相关的部分资产转移给索尼,同时柯美将相机和相关产品的顾客服务委托给索尼,协议从即日起生效。

2011年1月,发布采用四核、双摇杆、前后触摸屏的PlayStation VITA第二代掌上型游戏机。

2011年10月27日,索尼宣布以10.5亿欧元收购爱立信50%的股份,全资控股,宣布从2012年中开始停用“Sony Ericsson”品牌,今后手机统一打上“SONY”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