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俄国战败,全面退出朝鲜半岛
尽管俄日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但为了迷惑对方,战前外交谈判仍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03年8月12日,日本首先向俄国提出的谈判方案,要求俄国承认其在朝鲜的优先权益,保证中国的独立和完整,保证列强在东北机会均等,日本承认俄国在满洲经营铁路的特殊权益。俄国坚持把日本排除在满洲利益之外是谈判的唯一基础,只愿意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10月3日,俄国向日本提出的谈判方案,承认日本可以向朝鲜提出建议和提供经济援助,可以派兵保护日本在朝鲜的工商利益,但日本必须保证朝鲜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如果出兵朝鲜应事先告知俄国,保证不把朝鲜领土的任何部分用于战略目的,不在朝鲜海岸设置军事设施,北部朝鲜作为中立地带,日本不得派兵进驻,满洲及沿海地区在各方面都不属于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自然无法接受。
10月8日,是俄国从东北撤军的最后期限。俄国不仅拒不履行撤军协议,而且继续增兵,下令驻辽阳的军队再次占领了奉天,并在旅大、辽阳等地构筑工事,日本谈判的压力突然增大。10月30日,日本向俄国提出谈判修正案,只要求俄国承认朝鲜在俄国的利益范围之外,保证不兼并东北,不干涉日本通过日中条约获得的在满洲的自由通商权,日本承认满洲在日本的利益范围之外,这就是原先提及过的“满鲜互换”。但俄国认为,满洲问题是中俄之间的问题,日本无权干涉,俄国只同意讨论朝鲜问题。12月11日,在俄国拒绝日本修正案的同一天,俄国政府照会清政府,声称将无限期占领中国东北。
12月21日,日本再次向俄国提出修正案,重申“满鲜互换”的原则,希望俄国认真考虑对朝鲜问题的态度。12月28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召集特别会议,讨论了独占东北、侵占朝鲜并且不惜为此一战的问题。1904年1月6日,俄国政府照会日本,表示如果日本同意接受俄国之前所提的条件,俄国可以不妨碍日本在东北享有的特权,但不允许日本在东北建立租界。1月8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命令远东总督,在远东各州进行总动员,宣布满洲进入战时状态。
1月11日,日本召开了御前会议。会议认为,既然俄国否认日本对朝鲜的独占地位,那么继续谈判已经没有必要。1月13日,日本再次向俄国发出照会,要求俄国放弃限制日本独占朝鲜的各项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日本的建议完全是“无礼要求”,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主张立即终止谈判,财政大臣维特认为,俄国对待谈判的态度,无异于“有意迫使日本乞灵于武力”。与此同时,俄军十个师的兵力沿南满铁路南下,鸭绿江附近的俄军也进入战备状态。2月2日,俄国对日本的照会做出答复,仍然坚持不得把朝鲜领土的任何部分用于战略目的。2月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中止日俄交涉,独自采取行动”,日俄战前外交谈判无果而终。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日俄大战即将上演。
虽然俄国在谈判中的态度强硬,暗中也在进行积极的战备工作,但1904年初,俄国与日本开战的条件并不成熟。战争前夕,俄国在远东的陆军部队约10万人,约占总数的10%,俄国太平洋舰队只有60余艘战舰,不足总数的1/3,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开始通车,军队和物资的调运问题尚未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旅顺要塞工程也未完工。日本总体实力虽不及俄国,但可动员全国之力对付俄国。战争前夕,日本可用于本土之外作战的陆军部队共25万人,约占陆军总兵力的70%,海军拥有战舰约80艘,且多数是在英国建造的新型舰只,加之对朝鲜的控制,日本基本上没有后方补给困难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法国和德国不敢轻易支持俄国,美国也想借日本之力阻止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这样就使俄国在即将到来的日俄大战中陷入了孤立。
因担心日俄之间爆发战争会惹火烧身,1904年1月21日,朝鲜政府曾宣布实行中立。然而,“朝鲜这个国家太虚弱了,乃至于无法在大国之间维持自己的中立政策”。日本对朝鲜的中立政策根本不屑一顾,2月8日午夜,18艘战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同时向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起攻击,日俄战争爆发。面对日本的突然袭击,俄国迅速向远东增兵,在鸭绿江、营口、旅顺沿线布重兵把守,防止日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并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的战舰火速增援。日军在围困旅顺的同时,2月28日,首先在朝鲜登陆,并很快攻占了汉城。4月底5月初,日军在鸭绿江战役中打败俄军,开始向满洲推进。到1905年3月,辽阳、旅顺、奉天等南满重镇先后都被日军攻陷。5月27日,前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遭到日本舰队毁灭性的打击,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对马海战之后,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俄国政府失去了争取胜利的信心,于是决定接受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roe Roosevelt)的外交调停,通过谈判结束战争。
谈判开始以前,俄国政府的态度还是比较强硬的,认为“俄国并不乞求日本停战,它绝没有到达不惜一切代价亟须签订和约的地步”。“如果日本方面提出有损于俄国这个堂堂大国的荣誉和尊严的条件”,俄国“将毫不犹豫地重新拿起武器”。除了坚持不割地、不赔款、保障俄国在东北的既得利益之外,在朝鲜问题上,陆军大臣萨哈罗夫主张,俄国只承认“给予日本在朝鲜若干商业利益”, “朝鲜在政治和军事上仍应是独立的”;海军上将阿列克谢耶夫认为,“必须”维护“俄国与朝鲜所订条约”的“不可侵犯性”,不能接受“日本方面对我国军舰和商船通过朝鲜海峡和拉彼鲁兹海峡的航行自由作任何限制”, “日本人承担义务不在朝鲜半岛沿岸和朝鲜与俄国占领地交界线上构筑工事”。为此,外交部指示最初决定参加谈判的俄国全权代表,应要求“日本承认朝鲜完全独立,保证在尽短期间撤出该国”,并“不得将其军队引进与我滨海省毗连的朝鲜北部各省,不得在该地区构筑任何工事”。然而,谈判开始之前,英美与日本早已达成协定,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特权和保护权,朝鲜的独立已经不复存在。日本不仅要占领朝鲜,而且还要染指满洲,还要求俄国割地赔款,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
1905年8月10日,日俄和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举行。谈判过程中,两国代表在割地和赔款问题上态度强硬。俄国坚决要求不割地不赔款,日本强烈要求既割地又赔款,最后在美国总统的调解下,俄国同意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日本同意放弃战争赔偿。在朝鲜问题上,日本代表要求俄国承认其对朝鲜政治、经济和军事优越权和保护权,俄国代表则强调,这种承认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即日本保证俄国和俄国人现在和将来在朝鲜享有其他外国和外国人的权利,日本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不得威胁俄国领土安全,日本对朝鲜的指导、监督和保护不应破坏朝鲜的主权。日方代表认为,前两个条件可以接受,第三个条件没有意义,因为朝鲜的独立事实上已不复存在。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俄国代表同意不提朝鲜独立的问题,日本代表则承诺,如果将来日本在朝鲜采取的措施可能破坏朝鲜的主权时,须征得朝鲜政府的同意方可实施。这个承诺没有实际意义,在日本控制朝鲜内政外交的情况下,朝鲜政府的同意唾手可得,这只不过是对俄国在朝鲜独立问题上的让步进行的文字游戏而已。
9月5日,日俄和谈结束,《朴次茅斯条约》签订。条约规定: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将在中国的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转让给日本;俄国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本国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日俄双方在各自的铁路沿线驻扎护路兵队,每公里不超过15名。其中关于朝鲜的规定,意味着俄国放弃了维护朝鲜独立的政治主张,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全面控制。
“俄国的战败削弱了其在东亚的影响,在朝鲜问题上也被迫退居次要地位。”1905年11月,日本强迫朝鲜签署了《乙巳保护条约》,条约剥夺了朝鲜的外交权,日本在朝鲜设置统监府,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此后,鉴于日本事实上对朝鲜的控制,英、法、美、德等国都撤回驻朝公使,仅维持与朝鲜的领事关系,变相否认了朝鲜的独立。俄国一度借口《朴次茅斯条约》并未取消朝鲜的独立地位,试图恢复在朝鲜的公使馆,因日本的强烈反对没有成功。之后,日本又要求俄国向朝鲜派驻领事需经日本同意,同样遭到俄国的反对。俄国驻日临时代办向日本政府抗议,“没有通过战争,仅通过命令的形式就取消一国和别国缔结条约的权利是没有先例的,也是不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然而,日俄战后两国之间的政治对立并没有维持多久,1906年4月,斯托雷平(Peter Stolypin)出任首相兼内务大臣。为了应对俄国当时面临的政治危机,斯托雷平推行在远东与日本妥协的政策,日俄勾结随即成为当时远东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俄国与日本就远东问题进行秘密谈判的同时,1907年7月24日,日本乘机强迫朝鲜签订了《丁未七款条约》,剥夺了朝鲜的司法权,解散了朝鲜的军队。7月30日,《第一次日俄密约》签订。其中一条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现存的政治关系,且不阻挠此种关系的继续发展;日本承认俄国在中国外蒙古的特殊利益,不加任何干涉,朝鲜显然已成为俄国与日本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1910年7月4日,《第二次日俄密约》在彼得堡签订。两国进一步确认第一次密约所划定的势力范围和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特殊利益,并互相担保不以任何方式阻碍对方在其势力范围内巩固及发展特殊利益。如两国特殊利益受到威胁,将采取联合行动或提出援助。这次密约使日本得以放手吞并朝鲜。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俄国对朝鲜的影响彻底丧失。
日俄战争作为近代俄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失败,在俄国人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之后的俄国政治家无一不在等待洗雪日俄战争耻辱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俄政府虽然宣布废除了沙俄与东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即使在列宁去世之前,这项政策在远东地区的落实也并不到位。民族主义情结比较浓厚的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之后,面对即将走向彻底失败的日本,翻历史旧账清算日本、重温俄国远东大国梦的情绪涌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