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社会变迁: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现代社会学文库)(第2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一 中国青年和俄罗斯青年

这项中俄青年比较研究的成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期合作项目的第二阶段,也是一个更大规模的金砖国家社会学比较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进行社会分层的中俄比较研究。我当时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的会长,为了扩大国际交流,就把这项计划扩展为金砖国家的社会分层研究,已经出版的成果包括英文版和中文版的《金砖国家社会分层》(The Handbook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BRIC Countries: Change and Perspective)和俄文版的《中俄社会分层》。《金砖国家社会分层》由我、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戈尔什科夫教授(M. K. Gorshkov)、巴西社会学会前会长里约热内卢大学的(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斯坎隆教授(C. Scalon)和印度扎普国立大学(Jaipur National University)副校长沙尔玛教授(K. L. Sharma)共同主编。

关于青年比较研究的这个主题,是在2010年的一次会议上确定的。那年是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我邀请了当时巴西社会学会刚刚卸任的会长汤姆·多耶(Tom Dwyer, Former President of Brazilian Sociological Society)、俄罗斯社会学会会长瓦列里·曼苏罗夫(Valery Mansurov, President of Russian Society of Sociologists)和印度社会学会会长乌塔姆·伯依特(Uttam B. Bhoite, President of the Indian Sociological Society)、印度社会学会秘书长莫迪(Ishwar Modi)教授等人来参加以“全球化和社会发展”为题的金砖国家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金砖国家第二期研究合作应该以“青年”为主题。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常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大国,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巨变,代际差异和观念的断裂将会对未来的国家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理解新一代青年,就是理解未来的世界。

在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巨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产生了“改革开放的孩子们”这样新的一代人,在中国被称为“80后”一代(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一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研究社会重大事件对青年一代的生活历程、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影响,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的社会学家曾研究过“大萧条的孩子们”,中国的社会学家曾研究过“文革和上山下乡的孩子们”。“改革开放的孩子们”与“大萧条的孩子们”“文革的孩子们”不同,他们不是在逆境中而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青少年时期生活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改革开放的孩子们”生活在对外开放的环境,广泛地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生活在市场竞争的环境,身处竞争和谋利的氛围;他们处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他们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代人。

对“改革开放的孩子们”,起初媒体和社会对他们的指责和批评较多,把他们说成“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最娇生惯养的一代”等等,甚至认为,“80后”一代不热衷政治、不关心社会,因为他们出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他们没有经历过挣扎和痛苦,他们崇洋媚外,喜欢日本的动画片、韩国肥皂剧,他们无病呻吟,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寻求忧郁和悲伤。但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改变了人们的看法,“80后”新一代在国难面前表现出高度的民族精神、社会爱心和责任感,用无私的奉献和互助精神,扛起了时代的使命。研究“改革开放的孩子们”这一代人,有利于消除“代沟”,理解中国的未来。

本书的章节安排由中俄双方研究团队共同商定,意在描述、概括两国青年的现状并进行对比。近几十年中俄两国都经历了急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迁,两个国家的青年人都是在巨大的社会变迁的环境中成长,而人们对于青年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也在发生改变。书的第一篇讨论两国青年概念及青年研究的变化历程,中方作者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研究主题的变化,同时也讨论了社会经济变迁对青年人产生的影响。第二篇是对青年人口特征的分析,中方作者重点突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青年人口比重和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描述了当代青年的性别比例、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第三篇是对当代青年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探讨,中方作者突出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对于青年文化的影响。市场化和国家政策变化对青年人的重大影响,也体现在其后两篇(第四、五篇)对青年消费、教育和就业的分析之中,经济增长、市场化改革和国家政策导向给青年人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风险。在第六篇中,中方作者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高等教育扩张和婚姻法规变革对青年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影响。第七篇讨论的是意识形态与政治观,中方作者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民主与权威之间摇摆。近十几年里互联网迅速发展及其对青年人的影响是第八篇讨论的主题,中方作者指出,有着年龄和知识优势的青年构成网络公共生活的最主要参与者,他们以各种方式建构表达空间的实践,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新社会空间。第九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当今中国青年的主要特性及其生存状态,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在经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高潮中成长的一代人,制度转型、社会变迁和经济增长造就了这一代人的突出个性,他们既拥有父辈们未拥有过的发展机会,享有父辈们未享有过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面临着父辈们未承受过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社会风险。

中国“改革开放的孩子们”,尽管有诸多为他们的父辈所不理解的代际差异,但他们毕竟肩负着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中俄社会学家之间的合作比较研究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将在第三阶段的合作中比较中国梦与俄国梦。

李培林2013年10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