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再版前言

这次再版《健康是生产力》,根据一些读者的反馈和建议,对书中的文字作了一些订正,在附录中增加了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同志有关北京建设健康城市的讲话。借此机会,对本书的观点作一简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在评价2013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健康论坛”的谈话中指出:“人类健康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复杂变化,人类对健康的内涵有了更新的认识,人类健康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几个工业化大国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地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增加了,但人类生存环境却被破坏了。例如,气候变暖,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旱涝、风沙、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不断,饮食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新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频发,使人类生存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解决好如何保护人民健康的问题。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就是生产力,它是由生产工具、物质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三大因素构成的。在生产过程中,这三大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生产工具、物质资料一般是经过劳动加工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只是将其既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但不能为新产品增加新的价值,只有劳动者创造的产值中包含一部分大于劳动者成本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将这部分价值称为利润,它是用来扩大再生产,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的源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更重要的是奠定了扩大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它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而是人类社会固有的普遍规律。“健康是生产力”是对这一规律的理论表述。实践表明,劳动者的身体越健康,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生产管理方法越先进,生产力就会越发展,企业的利润就会提高。为了使企业提高利润,一方面要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改进企业管理手段,使生产力不断提高,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我们讲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道理就在这里。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但它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马克思曾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因为任何生产工具都是人发明和创造的,生产资料都是经过人加工的,有了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人,就有了一切,穷国就可以变成富国,弱国就可以变成强国。如果没有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都是废物。因此,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建国治国之本。

我们提出健康是生产力,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科学地处理人与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繁荣的客观环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拥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和学者来参与讨论和研究,使这个命题不断得到完善,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服务。

王彦峰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