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全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大步迈向小康生活

21世纪的第一年,由改革开放引导的经济增长及其多方面的变化给西藏带来很多新事物,社会进步业绩明显,广大民众走在了向小康社会前进的大道上。

一 激励奋进的小康社会

1951年以前的西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藏族民众毫无人身权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族区域政策,赋予了西藏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的权利。1965年9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西藏世居的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等各族人民有了民族自治政府,他们的利益有了公共代表法人。西藏自治区行政管辖的国土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约等于德国、法国两国面积的总和。地理位置在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之间。南北最宽约1000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千米。这片辽阔的区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西藏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部与云南省山水相连,西部和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约3842千米,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自治区共划4个地级市、3个地区、3个市辖区、71个县,首府是拉萨市。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多年以来,国家对西藏自治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了扶助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雪域高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〇〇〇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专门阐述了西藏的发展,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展示了唯一性的“地球第三极”的这片土地的变化情况。这份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央政府给西藏的财政定额补贴每年都达12亿元以上。总投资46亿元的62项援藏工程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对口支援省、市投资32亿元援建的716项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据统计,西藏的公路里程已达2.5万公里,电力总装机达34万千瓦,邮电通信实现了县县通电话,并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国民经济连续6年超过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年均增长达10.7%。农业生产连续13年丰收,粮油肉实现基本自给。目前,西藏98%的商品供过于求,彻底改变了过去80%所需物资要靠从内地调拨的状况。西藏绝对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4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万人左右,多数群众开始迈向小康生活。”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经济及其竞争状况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命运,而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力量是教育。如何建设民族教育体系,是关系到西藏长久发展的基础是否稳固的根本要素。为此,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补助经费和各种财政专款,因而,西藏教育得到了大发展。这份白皮书对此做出历史性的、明确的阐述:“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国家为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累计投入10亿多元,不仅在内地设立了西藏中小学和大学西藏班,而且在西藏建立了4所大学、1000多所中小学,使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不到2%提高到目前的85.8%,为西藏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而且,国家从多个方面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白皮书表明:“西藏中小学普遍实行藏语教学或藏汉语双语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共16门学科的181种课本、122种教学参考书和16种教学大纲被编译成藏文。”任何一位客观地回顾历史的人士都会认识到,西藏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二 含义深刻的历史启示

西藏社会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度之中,这是一个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旧西藏的社会制度下,只占人口5%的三大领主,即贵族、寺庙上层僧侣、反动地方政府官员,他们霸占了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并占有大量的农奴和奴隶。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人身权被农奴主占有,农奴主把农奴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当成“会说话的工具”,随便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甚至杀害他们。当代社会,欧洲、北美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调查与史料研究,他们同样公正地、严肃地揭示与批判了西藏农奴制践踏人类基本道德规范的反动本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斯图尔特(Stuart)和罗玛·盖尔德(Roma Gelder)在西藏旅行时采访了一个前农奴德仁旺堆(Tsereh Wang Tuei)。他的过失是在遭受奴役压迫的年代曾偷窃了寺院的两只羊。为此,他的双眼被挖出,手也被伤残至废。George Stuart and Roma Gelder, The Timely Rain: Travels in New Tibet(German),1st US edition(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65), p.113.阿·汤姆·格芮弗德(A. Tom Grunfeld, 1946—)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学院的著名历史学教授,他长期研究中国的西藏历史。格芮弗德撰写并于1987年出版,1996年再版了《现代西藏启示录》(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格芮弗德揭示西藏农奴制暴政时比较了被史学家判断为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他指出:“西藏和中世纪的欧洲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A. Tom Grunfeld, 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 rev. ed.(New York: Armonk, and London: East Gate Book,1996), pp. 9 and 7-33.美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媒体评论家迈克尔·约翰·帕伦蒂(Michael John Parenti, 1933—)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获奖作家,他研究了很多史料后在2003年、2007年撰写发表了长篇文章,严厉地批判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黑暗本质:“在封建制(农奴)的西藏,拷打和残害——包括挖眼睛、拔舌切割、挑断筋脉和截肢——常被施加于小偷、逃亡者和反抗的农奴。”Michael J. Parenti, “I. For Lords and Lamas”, in Friendly Feudalism: The Tibet Myth.(2003)http://www.swans.com/library/art9/mparen01.html.封建农奴制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定会被人民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于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这个重要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由于封建农奴制度任意摧残作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劳动人民,导致整个西藏的社会生产能力极端低下。依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际的统计,西藏当年有100万人,但是,其中没有住房的就占9/10。首府拉萨城里人口有2万人,但露宿街头的乞丐就超过1000人。当时的拉萨城里只有一台小发电机,仅小部分官家贵族才能享受这稀有的光明。直到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西藏农业生产是手撒种、脚踩场,农作物的产量一般只是种子的五六倍。畜牧业生产是,牧民驱赶着牛羊,“逐水草”,四处放牧,没有定居住房(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编纂《新唐书》卷216,列传141上《吐蕃上》云:“其畜牧,逐水草,无常所。”[该历史文献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中华书局,1975。,依然沿袭着数千年前的原始游牧。权威性的统计资料显示,西藏1951年年末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9511.29亿元,其中农牧业生产总值为1.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6%。西藏社会完全是以农牧业为经济基础。1951年,西藏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中的现代工业为零,仅有的建筑业生产总值是1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是300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4元,平均每天生产的产值仅0.31元。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第21页。那个年代,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6岁。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第5~101页。曾经是吐蕃王朝盛世的雪域高原,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封闭落后状态。确凿的事实证明,封建农奴制度的束缚是造成西藏社会经济在长时间内落后和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之后,西藏人民永远结束了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历史。1959年9月21日,西藏正式开始实施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在这次历史上首次伟大的社会民主改革之中,旧西藏曾经被剥削阶级迫害的农奴和奴隶们分得了土地,人均获得土地3.5亩多。千百年间世世代代受欺压的农奴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彻夜狂欢,庆祝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对于这个历史性的胜利场景,至今生活在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等地的很多藏族老人都记忆犹新。民主改革使旧西藏的百万农奴和奴隶们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扎西:《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纪念建国6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翻身做了主人的藏族民众憧憬美好生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昂,西藏的社会面貌和经济状况由此得到了迅速改变。据统计,土改基本完成的1960年,西藏的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同类数额增长12.6%,比土地改革前的1958年的同类量增长17.5%。1960年与1959年相比,西藏牲畜存栏头数增长率为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印发《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 2009年3月2日。毫无疑义,封建农奴制度使得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藏族农牧民生活极端贫困。这个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制度不仅使广大农奴备受政治压迫和生活苦难,而且使西藏的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因而,封建农奴制度是西藏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根本原因。民主改革废除了旧制度,西藏社会焕发了青春。

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建立民族自治区之后,藏族人民行使了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自主决策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尤其是通过1978~2001年20多年的改革开放,西藏社会商品供应种类多、数量大,藏族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如《二〇〇〇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所说:“多数群众开始迈向小康生活。”在20世纪下半期后40多年时间内,西藏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建设业绩,这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西藏经济建设行程出现过盲目激进,产生过徘徊迟缓,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倒退。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于西藏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着封建农奴制,这个腐朽、落后的制度严重摧残了社会各种生产力,因而,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省、直辖市而言,西藏经济社会在多个方面依然十分滞后。落后就是禁锢,就是缺乏先进手段深刻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于是,以偏概全,缺乏效益,这些错误均会出现在经济建设中。须知,从一个昔日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要和祖国东部省、直辖市一起,共同建设现代化国家,这无疑是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挑战与机遇同在。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去实现雪域高原社会现代化目标呢?中央和西藏地方干部民众都在认真探索,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地升华。就在21世纪的第一年,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西藏跨越式发展战略。可以说,西藏发展的另一个历史新阶段在2001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