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现状
关于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战略管理,不仅业界缺乏经验,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也显得极为匮乏。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笔者首先对有关专业网站进行信息调查。选取的网站主要有:中国国家版权局、中国出版网、中国版权信息网、美国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版权在线等网站。其次,笔者以“题名”和“主题”的方式对相关学位论文和期刊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所使用的关键词有“数字版权”(Digital Copyright)、“版权战略”(Copyright Strategies)、“数字出版&版权”(Digital Publishing & Copyright)、“版权管理”(Copyright Management)、“版权贸易(许可)”(Copyright Trade、Copyright Permission/Licensing)、“版权经营(运营)”(Copyright Operating)、“版权保护”(Copyright Protection)、“版权纠纷(官司、争议)”(Copyright Dispute)等。所检索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包括期刊、学位论文和重要报纸)、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光盘数据库、Springer LINK Online Journals、Springer LINK eBook、EBSCO、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等。同时笔者对相关印刷性文献资料和专著进行了收集。
1.1.1 国内研究情况
纵览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字版权问题的宏观介绍
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引发学者对数字版权问题的集中关注,学者从概念、构成、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数字版权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鉴于数字版权概念繁多复杂的现实情况,有学者在综合多个论点之后,认为“数字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在数字化复制、传播方面依法所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性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总称”。有文章指出一般意义上的“电子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多媒体权”只构成事实上的“数字版权”的一部分内容,无法涵盖数字版权的所有对象。
针对我国数字版权当下存在的困境,也有学者借鉴国际版权制度建设经验,指明我国数字版权制度建设的方向。如学者刘晶指出:“当下我国数字版权制度存在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数字版权脱离出版业务的矛盾和版权法规国际适用度低、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差等问题,提出要加强法律文本制定的前瞻性和执行力度,打造非政府组织重点参与的版权支持体系,完善版权贸易产业链,重视数字版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版权发展路径。”更有学者从“龙源期刊网”一案的影响出发,提出要站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高度完善数字版权法规。
此外,随着版权交易在数字出版企业市场运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版权制度环境建设问题也引起学者关注。如有学者从数字版权交易视角出发,对我国数字出版法制建设及交易环节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指出在版权交易过程中数字版权经常存在瑕疵,同时版权转让程序也不够严谨,建议创新数字版权交易转让制度,推进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市场和信息化建设,同时搭建数字版权转让平台,延伸服务内容和层次,规范版权交易流程,从而推进数字版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专家重点研究了数字版权内容交易中的权利保护和法律风险控制,指出相关法律风险控制要规避数字版权业务的不利因素,善用非法律手段化解新型业务模式中的法律风险,强调要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化解法律难题,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规避法律风险,同时结合业务内容合理分配义务,从而通过多方面的整体努力来控制数字版权交易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2)关于数字出版企业版权保护问题的探讨
数字出版企业版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体现在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纠纷的关注,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
①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纠纷的研究
数字出版这一新兴出版形式打破了传统出版流程中相对稳定的版权利益平衡,因而产生一系列非法传播、非法下载等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成为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学者予以关注。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指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版权问题,如作品版权授权难、收益保障难、数字版权维权难、数字版权确权难、数字版权内容资源分散、数字资源平台重复建设、缺乏数字出版技术标准和内容标准尤其是数字版权保护市场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一财经日报》也从作家版权收入层面予以关注,指出由于作者收益差,导致数字版权授权积极性不高,数字出版企业也无法获得正版内容供应,造成盗版传播泛滥的同时也制约了数字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学者根据“中国媒体人版权素养调查”所得数据,建议通过细化版权法、版权行政管理贴近网络、版权行业协会担当责任、数字出版企业提高版权素养、网络服务商强化遵守版权、作者强化权利意识6个方面的努力,破解数字版权难题。就数字出版中版权纠纷的主要诱因数字版权授权问题,有学者指出要通过正确的授权方式解决当下版权获取阶段的乱象。此外,由于数字出版企业版权保护问题在产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字版权保护也成为国内高校毕业论文的重点选题,他们就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建设问题、传统出版业的数字版权管理问题等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②对版权技术的关注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学者大多从版权保护制度与技术措施、数字出版技术特征以及数字出版企业盈利方式等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出版企业应该采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如有学者通过分析新媒体的数字技术特征、网络传播特征和信息呈现形态特征,指出新媒体环境下的DRM技术实施方案设计应考虑到设备更换引发的数字内容在设备间的迁移、用户的移动及漫游、异构系统DRM、安全认证机制、电子证书产生及分发机制、密钥产生及分发机制等问题。也有学者针对移动数字出版的兴起介绍了相关数字版权保护方案,对移动流媒体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3)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运营问题展开分析
学者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运营的研究,既有整体关注,也有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的个案分析。
在整体关注方面,有文章通过介绍数字环境下版权运营的新变化,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运营的特点及运营模式,并根据现行模式指出解决其存在问题的思路。在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运营现状介绍方面,有文章对国内数字版权商品市场运营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指出在内容、版权渠道和消费者引导方面存在一些改进之处。也有学者专门针对传统出版社的数字版权运营策略展开研究,指出应调整利益分享模式提高数字版权签约率,探索新型模式提高数字内容运营能力,强化版权运营职能突出产品运作效率,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出版平台运营。同时也有文章对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运营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总结,指出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运营已经从单一产品模式走向多元化开发,这种转变也渐渐推进了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和对精细化版权运营业务的版权保护工作。版权运营最为重要的盈利模式问题也引起学者深入研究,如有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书版权运营中盈利关键点的具体分析,并借鉴国外电子书版权运营的一些经验指出了我国电子书版权运营中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有学者梳理分析了参与大型网络期刊库、自建网站与主页、手机阅读、电子杂志阅读等当前几种典型的电子书版权盈利/分成方式,并针对目前电子书版权运营及分成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配套滞后、第三方监管不到位、版权分成不合理、电子版权授权事故等问题,提出加大与完善宏观法律法规建设、明确邀约、细化合同、第三方监管、授权前移、提倡独家合作模式等应对方案。
国内数字出版企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学者对其开展个案研究。如有多篇文章以盛大文学为例展开分析。其中,《网络媒体的全版权运营研究——以盛大文学为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盛大文学的经营历程,解析了盛大文学的版权经营之道。《数字出版版权管理策略研究——基于盛大文学的实证考察》一文从版权获取、版权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盛大文学“一次获取、多次开发”的全版权运营策略。也有文章通过对起点中文网和红袖添香网的个案分析,介绍盛大文学全版权运营产业链的打造。在盛大文学赴美上市前夕,《中国知识产权报》刊文介绍了盛大文学海外版权运营的具体方式与远景。国内其他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运营也有学者关注,如有文章将中文在线版权运营模式总结为“一种内容、多种渠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版权运营,也有文章分析了汉王科技的数字版权运营问题。
(4)海外版权管理的经验介绍
国内学者对海外版权管理经验的介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海外宏观数字版权管理制度的阐释,另一个是在微观层面对海外数字出版企业一些版权管理行为的介绍。在宏观数字版权管理制度介绍方面,有学者指出“英国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在数字出版行业准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数字出版内容管理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呈现出逐渐强化对版权人权利保护的同时强调其版权保护责任,更加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强化技术保护措施,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保护等发展趋势”。在日本数字版权管理制度介绍方面,有成果指出“日本数字出版法律制度适应数字化趋势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具有版权制度更新与《世界知识产权版权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同步、政府介入补偿金制度和强制许可制度、著作权法与国际条约及其他法律协同调整的特点,并呈现出加强对权利人权利的保护、合理关照公众利益、高度重视著作财产权、力图确认出版社法律地位的发展趋势”。在韩国数字版权管理制度介绍方面,学者指出“韩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具有扶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双管齐下、政府官办协会发挥重要职能、加强内容保护等特点,并呈现出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兼顾公众利益、适当维护在线服务商的利益、强化政府部门的权力以及明确电子定价制等趋势”。在德国数字版权管理制度介绍方面,有文章指出“德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版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和数字内容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未来德国数字出版法律将呈现出继续侧重保护传统出版商利益、适当放松图书馆合理使用权、适当限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等趋势”。在海外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经验介绍方面,有文章通过总结施普林格的期刊运营模式介绍其版权管理经验,勾勒出海外数字出版商较为严谨的版权业务模式。同样也有文章通过介绍爱思唯尔的数字出版业务,介绍了一些爱思唯尔的数字版权管理方式。
1.1.2 国外研究情况
相较而言,国外学者对数字环境下版权战略管理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既有对数字时代版权战略的整体思考,如“Copyright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Scenario's and Strategies”,也有对某些国家版权产业战略发展的案例分析,如“Study on the Devlopment Strategy of the Korea Copyright Commission”等文章。除了对版权战略管理问题的宏观关注外,国外学者针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问题还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对数字出版的一般理论探讨
如在电子书研究方面,T. Wilson认为电子出版物与印刷出版物在生产及传播速度、交互性、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传播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相比而言,电子出版物更具优势。Mark S. Frankel认为所有电子出版物都应具备唯一的标识符以便被长期存取和检索,同时不同版本的变化应该得到有关机构的验证和保护。Jagdish Arora认为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百科全书、在线数据库、网络课件、电子预印本等,并且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变革将会出现更多新型电子出版物。Moira Allen则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将电子书出版模式划分为商业出版、补贴出版、按需打印、免费出版、个人电子出版。Epublishing则从出版形式和技术角度将数字出版模式划分为电子图书、按需打印、数字内容、E-ink、电子邮件出版、网络出版。在学术期刊数据库建设方面,有学者通过分析发现网络出版存在数据不全、检索功能解释不明、用户界面混乱、统一标准缺失等问题。在数字出版物使用效果方面,Borrego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可以同时获得印刷版和电子版时,76%的调查对象倾向于使用后者。在开放存取(Open Acess, OA)出版模式研究领域,学者Lawrence对计算机领域的119924篇OA和非OA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了近1年的跟踪和统计;同时Antelman等分别对不同学科、不同数据库的OA与非OA论文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于非OA论文,OA论文的被引频次更高,说明OA论文在数字出版语境下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对数字学术出版商的市场开发做出了方向性引导。
(2)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市场运营研究
数字技术环境下,如何调整业务构成竞争优势成为数字出版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在学术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如马修(Matthews)、海塞(Hess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出版业采用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不仅物流成本低于传统的零售模式,而且比较环保。Ho等人的研究认为数字革命使传统的出版产业链发生变化,首先是印刷企业退出产业链,其次是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与客户管理,加上互联网对出版业的渗透,出版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以美国为例,五大自助出版商作者之家公司(AuthorHouse)、书潮(BookSurge)、环球出版社(iUniverse)、卢鲁公司(LuLu)和作者解决方案公司(Author Solutions)在数字环境下都已经重构了原有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出版业务变化较大,通过重构价值链,这些企业实现了新技术环境下的低成本运营。这说明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出版企业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应对,通过技术变革再造业务流程,实现竞争优势。泰德(Ted)认为出版商近几年经营模式转变超乎想象,数字技术和管理软件在很多企业迅速被应用,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吸引力,还包括出版商从长远的眼光来降低成本的需要。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影响的逐渐扩大,近年来一些学者尤其重点关注了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发展模式问题。如理查德(Richard Guthrie)的Publishing一书在总结出版产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后对数字出版做出预测。比尔·马丁(Bill Martin)等在Books,Bytes and Business:The Promise of Digital Publishing一书中则从结构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约翰·汤普森(John B. Thompson)的著作Books in the Digital Age: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and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基于专业出版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的未来数字出版业务的衍生逻辑。
(3)关于数字版权管理的研究
在数字版权管理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数字版权管理的实现能够促进商业与技术的融合,从而推进文本、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创意内容的市场化开发。也有学者通过分析数字时代版权保护与信息传播的特征,认为固有的版权保护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传统版权保护时代的结束。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有文章认同数字版权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尤其是移动阅读兴起后,这种影响将更加明显。一些学者也结合本地数字版权制度建设,探讨了区域性的版权制度革新和国家相关法规建设问题。关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也成为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有学者专门撰文探讨了数字图像水印在版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及发展趋势。也有学者对DRM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下DRM管理技术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版权管理功能,对提升企业版权业务市场空间并没有起到最大化技术支撑的作用。针对数字出版产业中过度追求版权保护技术的现象,也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在数字出版语境下降低版权保护并没有限制知识创新,因此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应适可而止。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数字版权的研究,多从法学研究的视角出发,然后对版权保护及开发中涉及的数字出版业务展开介绍和分析,其研究结论较为开放,一些观点也对业界有所启示。
1.1.3 研究现状评述
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研究关注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中一些微观层面的问题,采取的对策也通常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数字出版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关注版权管理问题。目前在版权方面涉及“战略管理”的专著仅发现一本,即法律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著作权——战略、管理、诉讼》,而且该书内容只涉及国内传统出版社以及软件企业的版权保护问题,未能从数字出版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研究版权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就论文而言,以版权(著作权)、战略、管理等为关键词搜索到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其中有些文章探讨了版权战略的一般理论问题,多数文章研究角度立足于宏观的国家或产业版权战略,如《美国版权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试析美国版权战略与版权业发展的互动》等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版权战略管理”的研究,学者大多关注了版权战略体系中国家、区域、产业等宏观层面的战略制定、实施与评价机制分析,缺少了微观层面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的研究。而在整个版权战略管理体系中,企业版权战略处于最微观的层次,着重于操作性、技术性和战术性,是落实其他层次版权战略的基础,因此企业版权战略问题应该得到及时关注,尤其是数字出版企业的版权战略管理问题更应受到重视。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为我们在理论上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尤其是关于数字出版企业市场运营经验的介绍以及数字版权管理体系及技术的研究文献,将会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虽然中外版权文化、市场环境存在较为明显的客观差异,但部分文献中介绍的数字出版企业在市场开发中所采取的版权策略仍然可以为我们所辩证吸收,也将会为本书的实证研究提供重要的案例支撑。
综上所述,鉴于国内数字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在实践和理论上相对滞后的现实状态,本研究应在积极调研国内外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对数字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问题展开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