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俄罗斯梦:现实与期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众心中理想的社会

戈尔什科夫(M. K. Gorshkov)

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看,梦作为一种强烈的愿望,当其实现的时候会立刻为人们带来幸福感。然而社会学家对梦的理解不止于此,他们认为梦是人们对理想未来的心理建构和奋斗动力的来源。正如帕乌斯托夫斯基(K. G. Paustovsky)所写的那样:“如果我们剥夺人们做梦的权利,我们将会失去创造文化、艺术、科学和更美好世界的最强驱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利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梦这一主题重要且必要,因为对梦的分析不仅会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民众为之奋斗的理想未来,也会让我们了解民众心中的理想社会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期望。

关于梦这一领域的跨国比较研究非常有意义,一方面,这些研究会让我们获知不同国家民众的梦想和构成梦想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梦的研究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文明的特征。这也是中俄两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利用国家资助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所在,而现在我们将把相关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俄罗斯方面的资助来自俄罗斯人文研究基金(项目“俄罗斯梦与中国梦的现代化特征”,编号:14-23-21001)。

我们的学者主要结合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伟大国家的现状来进行研究,然而我们也希望能够超越功利性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梦想,因为中国民众与俄罗斯民众对未来的期望和其影响因素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俄罗斯梦”与“中国梦”在微观与宏观层面是否有不同之处(宏观层面指的是国家的梦想,微观层面指的是个人的梦想)。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俄罗斯与中国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但是两个国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道路。在全球经济中,两国也占据着不同的位置。这些社会背景与我们对梦的研究息息相关。

在三十多年的全球化、现代化与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和民众奋斗的动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将影响到人们的梦想。我们对梦的研究其实可以体现出中俄两国基于不同的规范与价值所形成的不同文化,反映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市场化转型如何融入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揭示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别。

如果从上述角度理解和诠释“梦”,那么利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梦进行研究不但十分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对梦的科学的社会学分析能否不依赖社会数据、脱离实证的范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因为此,本书的分析将基于大量由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进行的实证调查以及两国权威性的统计数据。

与俄罗斯相关的分析主要基于2012年3—4月由Ebert基金资助的全俄罗斯社会学调查项目“俄罗斯梦:内涵与如何实现?”在本项目研究的分析与结果的解释中,“俄罗斯梦”与“俄罗斯公民梦”是一样的。更多内容请参见调查的描述性文件和What do Russians dream about: ideal and reality(Eds. by Gorshkov, M. K. , Krumm, R. , Tikhonova, N. E. Moscow: Ves Mir, 2013)一书的研究结果。的数据。当然,俄方学者们的研究并不局限于这一调查的数据,同样也利用了大量20世纪90年代到2015年进行的实证研究数据。这一广泛的实证研究基础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了解除传统文化外,“俄罗斯社会计划”(Russian Social Project)对人们梦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比较俄罗斯民众对自己的期待与对社会期待的同质性和异质性,而这两方面给社会政治、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带来的后果也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内。

中方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13年6—10月进行的第四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教授为作者们勾勒了如何进行梦想跨国比较的分析与写作框架,在中方研究的导言部分也介绍了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

而参与此项目的俄方学者希望通过本书达成以下目标:

·了解“俄罗斯梦”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俄罗斯民众对个人未来的期望与对社会整体的期望;

·了解“俄罗斯梦”在俄罗斯社会中不同年龄、职业和政治身份群体中的差别;

·了解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即“俄罗斯梦”的影响因素;

·了解“俄罗斯梦”究竟是俄罗斯特有的,还是逐渐接近其他国家民众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是中国社会。

本书所有章节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而为了便于进行中俄比较,本书的写作框架是围绕“俄罗斯梦”如何与人们对未来的期望相关进行构建的。如我们俄方作者所期望的,这样的写作框架会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俄罗斯梦与中国梦在整体和特定方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这样的写作框架是否成功则由读者们进行评断。

总而言之,我认为本书的筹备是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多年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前两期的合作成果中文版成果:李培林、戈尔什科夫、斯坎隆、沙尔玛主编《金砖国家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李春玲、科兹诺娃主编《青年与社会变迁: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英文版成果:Li Peilin, M. Gorshkov, C. Scalon, K. L. Sharma(eds.), Handbook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BRIC Countries, Change and Perspectiv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Singapore,2013.俄文版成果:M. Gorshkov, Li Peilin, Z. Golenkova(eds.), Russia and China: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Society [in Russian], Moscow: Novy Chronograph,2012; M. Gorshkov, Li Chunling, Z. Golenkova, P. Kozyreva(eds.), Russia and China: Youth of the 21st Century[in Russian], Moscow:Novy Chronograph,2014.主要关注了中俄的社会结构以及青年的生活状况,并收获了大量好评。而本书的作者通过为读者奉上中俄合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希望引发更多的关注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