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地区间不平等的挑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15世界人口报告》, 2015年世界总人口超过了73亿,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6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亚洲,16%的世界人口在非洲,欧洲人口占10%,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人口占9%,剩余的5%人口分布在北美洲和大洋洲。与人口分布相比,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相对而言,北美和欧洲地区人口比较少,但是经济很发达。非洲地区人口比较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要想全面达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何实现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既是目前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若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那么,不仅全球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而且会出现全球持续性的不平衡。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当下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还会给下一代制造负担。所以,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确保世界各地都能够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益处,能够使得落后地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 世界经济有收敛性的迹象

为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投入了各种资源去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期望能够实现全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说,这种努力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近些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一般发展速度比较快。因此,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趋向接近。这就是全球经济收敛性的重要特征,体现了国际社会以及世界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努力。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得到的图1-3显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高收入国家。这说明,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收敛性特征是很明显的。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而言,加快落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提高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举措。如果这些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很慢,就会给世界经济发展拖后腿。根据“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而言,整体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往往与这些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重点发展这些落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图1-3 2006~2014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GDP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世界经济的这种收敛现象,曾经引起过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经济学家曾经在1991年和1992年对西欧73个区域以及美国48个州的收入增长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部门还是从地区角度考察,地区收入水平的收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这一收敛过程十分缓慢。R. Barro, and X. Sala - i - Martin, “Con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2(1991):107-182; R. Barro, and X. Sala-i-Martin, “Converg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1992):223-251.典型贫穷地区与富裕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每年大约缩小2%,美国和欧洲也是如此。世界经济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那么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持续高于发达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就会逐渐拉近,直到处于相同的水平为止。若真能够实现这种发展模式,那么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指日可待的。当然,真实的情况,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正如林毅夫所指出的那样,“我论证了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并没有能够从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差距中受益,也没有在收入上收敛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战略”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卷第2期,第269~300页。,所以世界经济的收敛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完全实现。

尽管林毅夫对世界经济的收敛进行了批判,但是他的批判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各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很重要。若这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战略,那么Barro和Sala-i-Martin所描绘的世界经济的收敛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这恰恰也是国际社会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国际社会应积极通过倡导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在2000年之后,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出现了经济收敛的迹象。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进一步深化了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这一切都表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很艰巨。由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差异性,因此,要真正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是艰巨而漫长的。也就是说,全球可持续发展一定是一场持久战,而绝非是速决战。

二 “俱乐部收敛”现象明显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来缩小全球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方面,国际社会采取的举措之一就是鼓励欠发达地区在对自身自然、社会资源等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进而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但是,林毅夫曾经在研究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欠发达国家的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力图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东亚少数几个经济体确确实实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并且趋向收敛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卷第2期,第269~300页。这是因为不同地区依据其初始资源条件的不同以及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在发展上形成不同的“俱乐部”。这里所谓的俱乐部其实就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自然形成的群聚。在俱乐部内部,相似的地区或国家在发展上会出现收敛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俱乐部收敛”。因为存在这种收敛,所以,尽管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存在着收敛的趋势,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能够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那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因此,全球可持续发展可谓任重道远。国际社会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推动全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密切的区域内联系和区域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为落后地区和国家提供更好的“追赶”机会和条件。

事实上,不仅贫困国家所组成的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跟不上发达国家,而且这些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得到的图1-4显示,欧洲及中亚地区的贫富差距世界银行于2015年10月4日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因此贫困率是指特定地区或国家中生活在该国际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而本文在此使用贫困率表示贫富差距水平。问题最不明显,其贫富差距水平比较低,2010~2012年的贫富差距都小于1.00%。可见,这些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而且内部贫富差距比较小。但是,那些贫困的低收入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贫富差距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2010年,这些地区的贫富差距分别是21.43%和18.35%;到了2012年,分别降为18.60%和16.47%。尽管这些年,这些地区的贫富差距在减小,但是依然停留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这说明这些地区的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很严峻,依然是亟须解决的难题。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在对抗地区间贫富差距方面,既有成绩也有阻力。成绩是在这些年中,通过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努力,总体而言,全球的贫富差距水平在降低,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贫富差距水平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挑战依然很严峻。从数据可以看出,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其贫富差距现象越严重。严峻的贫富差距不利于这些地区的发展,甚至使得这些地区沦落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被掠夺者,这不利于这些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现在存在的大多数全球的不平等是非正义的。M. Darrel, “Global Inequality and Injusti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1(2009):1125-1136.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来讲,还是从道义来讲,减少全球不平等都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图1-4 2010~2012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差距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全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全球协调发展,而不是特定地区的发展。在经济层面,全球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内容,如经济总量的增长及质量改进等,这些内容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一致。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强调经济与自然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反对那些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分配不公平、地区差距扩大等出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地区发展程度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说明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很严峻。这是因为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唯有全世界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能够协调起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全球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世界各地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全球整体性的发展观,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代表全球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必须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而自然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自然资源构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禀赋,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性也容易导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全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世界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和可持续利用。所以,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三 南北合作上的困局

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传播着风险与挑战。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点和水平不同,所以它们不能同等程度地承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也不能同等程度地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结果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鸿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南北问题的恶化,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制造了障碍,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K. Rasler, W. R. Thompson, “Globalization and North-South Inequality,1870-2000: A Factor for Convergence, Divergence or Bo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50(2009):425-451.在破解这个困局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要同时实现南北地区共同可持续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若无法实现南北地区的共同可持续发展,那么全球可持续发展就只是一个幻想而已。要实现南北地区共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深化南北合作,实现南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南北地区的各自优势携手、协调发展。缩小南北差距,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消除世界上的许多不稳定因素,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在各国充分参与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规则,正确引导和管理全球化的进程,使之有利于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要让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中受益。

在南北合作上,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根据OECD的定义,官方发展援助是由援助国官方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及多边援助机构提供的援助资金,包括赠款或贷款,同时该种援助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福利为主要目标,以及贷款应包含至少25%的赠款成分。从总量来看,世界各国收到的净官方发展援助近些年来呈现增加的趋势。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净官方发展援助总额是1081亿美元,到了2014年则增加到1415亿美元。可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架构下,通过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的努力,南北合作与援助在加强。但是,也要看到,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依然不是很理想。如图1-5所示,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所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尽管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是,2013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外部援助对这些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外部援助的大幅度减少,对这些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得到调整。这说明官方援助尽管在总量上是增加的,但是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官方援助的资金并没有流向真正最需要援助的国家或地区,结果导致这些国家或地区所接受到官方援助不增反减。

图1-5 2006~2014年各类欠发达国家收到的净官方发展援助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下,世界格局在进行着重大的调整,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果导致那些发展中国家本身谋求生存发展的方式和特点都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抗与合作也日益交织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互相依存与合作。但是,当南北差距过大时,南北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就会破裂,南北矛盾就会凸显。所以,要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减少南北差距,不断深化南北合作,最终实现南北共享的协调发展模式。尽管在短期内,南北差距问题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但阻止它继续恶化应该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而且也只有公平公正的全球化,才能真正有利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时,国际社会在积极鼓励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与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不能消极等待别人发慈悲,而是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增加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为唯有对等与平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对话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