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研究地名是从释名开始的。我国历史上向来重视地名的由来及其含义。早在先秦和秦汉的历史典籍中就记载,孔子至胜母,暮而不宿(见《尸子》)。又说: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等等(见《史记·鲁仲连邹阳传》及《淮南子》等书)。一个地方因何而得名以及它的含义是什么,这便是所谓“释名”。从《汉书·地理志》开始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各类地志,都有大量关于地名渊源及其解释地名含义的记载。东汉末刘熙专门写了一本书叫作《释名》。明朝的郭子章写过一部《郡县释名》,民国年间吕式斌又写过一部《今县释名》,都有过一定的影响。我想前人的条件比我们差得多,能看到的书都很有限,有些边疆少数民族的地名要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了。如今我们的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国家图书馆和各省市图书馆资料齐全,仅就资料条件而言,这也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有了要编写一部《中国省县释名》的打算,并着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此后不久,我们又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历史所的领导提出编写《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动议,又受到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很快把项目确定下来。所以,我对释名的研究几乎与筹备编写《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同步进行。到70年代末已写出《中国省县释名》的初稿。1979年春,中国地名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指派,参加了这次大会,有幸结识了全国各地不少研究地名的专家学者,特别是结识了来自山西、独力创办《地名知识》刊物的陈公善先生。陈公听说我在撰写《中国省县释名》,立即取走了此书稿的山西部分,要在刊物上首先登出,计划以后还要陆续刊登。《中国省县释名》的山西部分在《地名知识》刊出后,读者反映强烈,甚至有的外籍读者还写信给编辑部,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时仅有的几家全国性报刊中的《中国青年报》还摘选了少数条目,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引起更多人对“释名”的关心。后来,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出版《中国地名语源词典》,此后我已无意再将《中国省县释名》拿去出版。
20世纪70年代末,我还注意到当时研究行政区划的权威学者都是从事编绘地图的专家,他们对行政区划的介绍往往令人感到有不足之处,对其名称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不够清楚。后来我就向历史研究所和院领导提出,希望到中央档案馆去查阅有关行政区划的档案资料,最终我的申请送到中央领导汪东兴同志手里,汪东兴批示同意。我接到通知后,立即去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在档案馆住了一个半月之久,复印档案资料有两三千页,堆起来近二尺高。回来以后,细心研究有关政区变化的资料,并参照历年的“行政区划简册”编写成书,政区的置、废时间一概以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时间为准。个别县、市虽决定设立,但实际上并未设立或未按时设立者,则参照实际情况予以订正。在民政部的大力协助下,在中央档案馆和地图出版社的积极支持下,使我终于顺利完成了书稿的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一书于1981年1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报刊主动推荐本书的不下十余家。谭其骧师每与人谈及此书总是说些赞美的话。二十余年后,我又将该书记述的时间向后延伸,一直编到2002年,交到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2002)》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对我们后来编写《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提供了很大方便。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都是请谭其骧师担任顾问,谭其骧师一直很关心。谭师病重住院期间,我前去看望老师,当时老师不能说话,谈及我的工作进展情况,老师伸出两个指头,我知道这是指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看到谭师的眼眶都红了,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数年之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5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直到2005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谭其骧师没能见到这两部书的出版。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出版后,不少朋友劝我,要我把以前写的文章理一理,出个集子。但我总是觉得这些年来因为把心思全都用在编撰“地名大辞典”上了,心无旁骛,很少有时间写文章,不准备出集子了。但后来劝我的朋友多了,我就抽空把前前后后写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觉得虽然文章不多,但有些似乎还值得一读,便将其汇集一册,名之曰《中国历史地理及地名文集》。这本集子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帝若干史实的考证,对《穆天子传》及穆天子西征的研究,对西周初年营造成周城的考证及对洛阳城址变迁的研究,对春秋战国至汉代中山国的研究,对汉初赵佗占据龙川古城的历史影响,以及对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研究等。第二部分是“地名研究”,主要有《谈地名学与历史研究》,以及对我国县名命名的研究,对有关地名考证的诸多问题的研究等,兼及对《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编纂情况的介绍。第三部分收录了我对谭其骧师的回忆文章及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著作。
本文集所收的这些文章,写作时间有先有后,时间跨度足足有30年,体例也不一致。文章的编排大体以历史内容先后为序,文字一般不作改动,唯有发现错字要改。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今地有所变动的,则稍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