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视野Ⅳ:大健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全球趋势与特点

一 世界健康产业发展概述

(一)发展概况

基于健康服务的理念,健康服务产业顺势而生。健康服务产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医学专家霍瑞斯(Dr. Horace Dobell)首先提出: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预防市民的罹患疾病及死亡。同时强调,对于没有明显病症的市民,如果能够由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们来进行包括家族病史、个人病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调查,对身体器官的状态、机能及体液、分泌物做显微镜检查等,将检查结果以非口头的报告书来通知,并根据体检结果给予必要的建议的话,对于民众的健康是有益的。

体检健康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例如,较早的健康检查服务,是1908年的美国士兵体检;1914年,美国保险公司全面引入推行健康检查。此后,1920年明确提出了通过专用固定设施服务健康体检。1949年,美国出现多项普检(Multiphasi)。1953年,美国凯撒集团(Kaiser Foundation)开展了中老年健检服务。1954年,凯撒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首创自动化健检。1970年国际健诊学会(International Health Evaluation Association, IHEA)在美国成立。国际健诊学会在全球设为三个区域: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一个区域,欧洲、非洲、中东为一个区域;亚洲和大洋洲为一个区域。从此,健康体检与健康服务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推动了产业发展。1960~1997年的37年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9个会员国(现为35个)平均保健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从3.9%上升到7.6%,增加了近一倍。其中,美国的比例最高。2004年的数据表明美国健康服务业产值占整体健康照护产业产值比例达65%。

从全球来看,目前健康服务产业仍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强有力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强烈的药物需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超过65岁的全球老年族群,将对全球的处方药市场,带来较年轻病患高于3倍的处方药消费额。据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近6.9亿的老年族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照护不论在药品、医疗器材或是照护服务相关产业的消费量随之增加,预估健康照护产业将因“二战”婴儿潮之老年人口增加,促使产业显著的成长。基于此,有专家认为国际健康照护产业将是未来十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国内的健康服务产业也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主要对象。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些国际健康服务产业商越来越青睐中国大陆市场。据了解,英国保柏集团(BUPA)与日本东京健康管理中心(PL)都在酝酿进入中国市场。

(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譬如,美国的健康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健康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然而,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仅占GDP的4%~5%,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由健康管理来统筹发展,健康管理实现了“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的双重收益,并带动了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的成长和迅速崛起。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美国,经过40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模式,日益完善。美国的健康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医生作为健康管理的负责人;第二类是以雇主、管理者作为健康管理的负责人;第三类是私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目前,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在美国,健康管理的应用主要是三个领域:医疗保险领域,个人或单位职工健康保证以及新药研发。

1.美国健康服务业

从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架构来看,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由基金、购买者、健康医疗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等四部分主体组成。从医疗相关资金来源看,以2000年为例,总投入12.3239万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占42.4%;个人占21.7%;雇主占35.8%。未来政府投入比重将呈下降趋势。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政府占36.4%;个人占19.2%;雇主占14.3%;赔偿计划(属于保险)占8.6%;管理式医疗(属于保险)占16.1%;健康医疗服务提供者占5.4%。未来涉及保险部分的风险比重会加大,健康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比重会降低。

从服务机构的主体性质来看,美国的健康服务机构可以分为公立、私立两种。市民大部分相关健康服务由私人企业来提供。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是政府的健康服务机构,由国会提供4290亿美元作为全民照护服务的支出。

美国管理式医疗,包括赔偿保险(FFS)、管理式赔偿保险、优先服务提供者组织(PPO)、混合产品的服务计划(POS)、健康维护组织(HMO)等形式,见表1-1。

表1-1 美国管理式医疗的健康维护网络架构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随着人民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医疗信息、更高的透明度、更多的针对性很强的服务以及更多的参与决策,所以患者会被更多地卷入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决策与信息需求中。这将导致医疗卫生的受益责任转移:健康服务机构面临着明显的医疗成本压力,会把医疗成本的一部分转给雇员,所以雇员需要对医疗支出有更多的控制。例如,美国人对健康检查的重视程度相当高,超过30岁的公民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身体健康检查。美国政府更是规定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和女性每年必须接受一次规定项目的检查。目前美国已有800余家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服务内容涵括健康服务各领域。美国的健康服务产值与服务规模也得到了快速提高,每年有几百万人参加健康管理公司的疾病管理服务。据美国劳动部的统计,1998~2008年增长迅速最快的行业是:计算机及数据处理服务业(117%),健康服务业(67%),居民看护(57%),管理及公关(45%),人民供应服务业(43%)。凯撒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是美国地区性的健康服务机构,该公司1964年将计算机导入健检流程,引发自动化健检风潮。瑞典盟约医院(Swedish Covenant Hospital)是教会主持的慈善性健康服务机构,以服务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为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

健康服务产业在过去十几年实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健康管理产业的收入占全美医疗保健业总收入的份额已经由10%上升到20%。目前美国的经济构成有1/7来自健康服务产业,健康服务产业已成为美国排在信息产业之前的第一产业。预测今后美国健康服务产业仍保持快速发展。

2.日本健康服务产业

日本健康服务产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可以追溯到1916年制定的《工厂法》对员工健检制度的规定。后来1926年制定了《防治工厂危害和卫生规则》。1947~1960年制定了《劳动基准法》和《结核预防法》,当时体检手段主要采用胸部X线透视。1956年以后,结核开始减少。1960年协定《尘肺法》。1965年,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职业病患者,现在被称为生活习惯病。1979年,日本开始提倡中老年劳动者健康运动。1988年劳动省提倡全年健康计划,包括健康测定、运动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指导、营养指导、保健指导。2000年,日本制定了21世纪国民健康运动规划。2002年日本制定健康促进法,有效推动了日本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日本医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日本健康诊断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治疗医学时代、预防医学时代、健康管理时代、健康促进时代,而对象也由集体转向个人,进而是社会全体。移动体检首先在日本出现,通常在综合体检车里进行体检,其特点是:所有检查全部在车内完成;一次更衣;短时间内完成体检;不需要房间;可保证个人隐私;只要有停车场就可进行体检;不需要外部电源;设备的装卸很少。体检业务也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为了确保无错误发生,不用手写也不用转记,全部数字化。同时,体检过程实现一对一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日本健康服务公司有很多,较为知名的大型健康服务公司主要有三家。①日本东京健康管理中心PL,成立于1970年,为日本自动化健检的先驱。会员制管理,年服务量约3万人。②日本圣路加医院预防医疗中心,1902年创设,两天一夜式健检的创始者,附属于沈路加医院。2004年导入新的健检系统,扩充检查项。③日本赤十字社熊本健康管理中心,1978年成立,1998年扩建,有两日体检和一日体检,强调预防医学。

3.英国健康服务产业

在英国,健康产业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国民卫生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体系是构成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英国所有的纳税人和在英国有居住权的人都有免费享受该体系服务的权利。NHS的服务原则是:不论个人收入如何,只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免费健康医疗服务。

NHS是在20世纪由工党政府逐渐建立起来,NHS对改善英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此前,人们去医院看病要付昂贵的费用,虽然收入较低的工人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免费健康医疗服务,但其家庭成员则不在此列,许多人因而无法得到适当的治疗。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医学技术和健康服务体系的推动,NHS发展进入黄金期:一是医学科学有了很大发展;二是科学的健康医疗服务框架逐步形成,如建立护士长制度、医院内部的分科制度等。家庭诊所的理念被首次引入,大量医疗康复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所有的避孕药都可以在医院里免费领取,这些举措受到民众的欢迎。

目前,英国的NHS实行一、二级分级保健制:一级保健称为基础保健,是NHS的主体,由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等构成,NHS资金的75%用于这部分;二级保健是指医院,负责重病和手术治疗,以及统筹调配医疗资源等。看病就医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果是急诊,病人可以不预约直接到医院的急诊部就诊;如果只是头痛发热、感冒发热之类不太急的病症,一般向自己社区内的家庭诊所预约看病,医生给病人诊断之后开药,病人回家吃药、休息;若是其他疾病但又不属于急诊,家庭医生会帮助病人与医院里有关的专科医生联系安排,做进一步诊断治疗。

NHS的最大受益者是收入不高的广大平民,解除了他们健康方面的后顾之忧。英国《泰晤士报》在世纪之交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回答“你认为政府在20世纪影响英国人生活的最大业绩是什么”时,46%的人认为是NHS, 18%的人认为是福利制度的建立,第三位才是赢得二战的胜利,占15%。可见NHS对英国人的影响之深。近年来,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特征。

一方面,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尽管NHS建立50多年来,其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健康医疗服务远远供不应求。1975年NHS的开支占GDP的3.8%, 2003年达到7.7%。2000年,全国公立医院有约50万张病床,每千人拥有约9张病床、8名医生。目前仅英格兰的NHS系统内就有约100万名工作人员,年耗费500亿英镑,号称英国最庞大的机构。2000年7月,布莱尔发布了“NHS现代化改革的五年计划”,承诺要使NHS成为以病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真正有效率的21世纪健康医疗服务,要“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从那时到2008年,政府计划用于NHS的资金年递增近10%。2003年为681亿英镑,2004年为749亿英镑,2008年增加到1094亿英镑,占GDP的9.4%。但工党政府连续两年增加国民保险税的做法已引起反对党的指责和纳税人的不满。

另一方面,全面深入推动信息化应用。这也是英国健康服务的一大特点。1999年12月全国卫生服务指南网站正式启动。到目前已覆盖全英格兰。利用卫生服务指南网站,人们能够充满自信地进行自我医疗。目前英国正持续增加公共健康照护基金(Public Healthcare Funding)的规模,目标是达到欧盟平均水平。英国政府采取政策措施保证整体英国健康照护支出(包括公共与私人)每年有7.5%的实质性增长,2008年达到GDP的9.4%。

英国的健康服务机构主要有两个。英国保柏健检中心BUPA,由教会主持的国际性机构,服务范围广,包括个人健康、公司健康医疗、长期照顾、护理之家、电话医疗咨询、体能俱乐部等;分支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在英国拥有健检中心32家,最大的中心年服务量3万人。英国那菲尔德医疗集团(Nuffield),成立于1975年,1991年开始全国性健康检查服务,属于慈善性的医疗集团;全英国有40个中心,受检者可以就近选择。

二 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总称。在业内,通常认为大健康产业是由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产业组成。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健康医疗消费支出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的影响与变化

1.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医疗体系改革是全球各国改革的重点,对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并且,有些国家已经把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大健康服务产业则同样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

美国的医疗改革对其健康服务产业影响巨大。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然而其医疗效率却相对不高。为了提高医疗效率,实现全民医保,美国确定2014年开始实行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方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为健康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

近年来,我国持续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提高全面健康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

2007年1月,新医改方案发布,强调政府主导,确立公共医疗公益性,逐步取消“以药补医”。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进入2016年,健康养老产业频获政策大力支持,特别是在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表明“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见表1-2)。继互联网产业之后,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广受投资者看好。2017年,十九大将“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表1-2 我国推动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建投研究院。

2.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健康产业发展。综合来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既对大健康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贸易和投资的多边框架不断发展,对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是有利有弊。通过各种多边框架的有效约束和规范,全球货物贸易得以有序而稳定地进行。这些约束手段的成熟,表明货物贸易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复苏,这将对未来大健康产业及其大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环境

当前,全球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环境变化,都为大健康产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首先,全球人口老龄化为健康服务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全球老年人口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比整体人口增长得快很多。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字的3倍。预期在今后25年内,老年人口将继续比其他年龄组更快速地增长。到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从中老年人变化情况来看,2013年世界的中位数年龄为26岁;2050年,预计世界中位数年龄将达到36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日益扩大,养老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为与养老问题紧密相连的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其次,市民亚健康状态促进前端化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较多。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经医院诊断患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关注,这为相关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因素。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和污染隐患能够拉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重了人类健康隐患,从某种程度上说,为健康服务产业增长提供了空间。据统计,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水资源和空气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拉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拉动效应日趋显现。一是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健康医疗支出;二是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也有效促进了健康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产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将与健康服务产业结合,成为未来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未来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有效带动了整个健康产业的升级。同时,互联网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使得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第二,生物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带动了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保障。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服务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个部分。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医学等的发展。诸如干细胞技术等生物技术,目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健康等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第三,3D打印技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也对未来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例如,3D打印技术在制造产业的突破,有效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细胞培养技术上的进步让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在医学细胞和器官重造上——由细胞建立的模具成为可能,这将为未来医疗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可能。

(二)发展特点

目前,全球各国都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有望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球健康服务产业支出为6.97万亿美元。从各个国家健康医疗支出的情况来看,2010年美国健康服务产业支出总额为2.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17.6%,居于全球首位。高收入国家健康医疗支出比例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相对较低,预计今后中低收入国家将加强对健康服务产业的投入。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10,占GDP比例仅为5.1%,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2020年健康服务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9.3万亿美元,为2011年的2.8倍左右,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将达到1882.188美元。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呈现以下两大特点。

一是具有发展速度较快、风险相对较小特点。健康支出增长快于GDP增长,与经济周期高度耦合,但是增长波动风险相对较小。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市场巨大,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并不弱于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是带动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增长的领头羊。

二是高科技化、全球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全球健康服务产业的未来走向。根据世界银行依据人均国民收入对全球国家的分类标准,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健康医疗支出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260美元,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121位,为中高收入国家。2011年全球健康医疗支出总额为6.97万亿美元,人均1011美元。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服务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Paul Pilzer)指出,“健康服务产业会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加速发展,很快将替代IT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健康医疗支出比例国家间的分化现象明显。高收入国家健康医疗支出比例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最低,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加强对健康服务产业的投入。按照世界银行国家分类方法,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医疗支出最高,达到4575美元,而低收入国家则仅为31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8倍。高收入国家在健康医疗领域投入最多,健康医疗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值,达到12%左右;而中低收入国家健康医疗支出在GDP中占比最低,仅为4.2%,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健康医疗支出占GDP比例(5.1%)(见表1-3、图1-1、图1-2)。

图1-1 健康医疗支出占GDP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图1-2 人均健康医疗支出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表1-3 2011年全球健康医疗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从具体国家来看,美国人均健康医疗支出与健康医疗支出占GDP比例均居全球之首。2012年,美国健康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为17.2%,人均医疗支出为8915美元。预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医疗保健支出份额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在2016达到GDP的19.6%。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健康医疗支出指标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0%左右;人均健康医疗支出仅为218.8美元,不足美国的5%,与全球人均健康医疗支出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仅为全球人均健康医疗支出的1/5左右,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据权威部门测算,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1万亿美元,健康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达到6.5%~7%。

(三)增长态势

人口增长、健康需求,再加上科技的进步,将为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预计2020年健康服务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3.39万亿美元,为2011年的1.9倍左右。20世纪健康医疗支出增长缓慢,处于培育阶段;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处于成长期。新一轮的增长主要由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再加上人均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带来新一轮产业升级,为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见图1-3。

图1-3 全球健康医疗支出总额及其增长率

∗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1996~2011年,全球人均健康保健支出总体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见图1-4)。增长率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在2003年,人均健康支出增长率达到近15年间的最大值;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增长率急剧下降,在2009年一度跌至近10年最低值。但进入21世纪后,人均健康医疗支出整体上保持正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增长率将达到6%,人均健康保健支出达到1882.188美元。

图1-4 全球人均大健康服务产业支出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四)发展特征

通过对比健康支出增长率同全球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发达经济体GDP增长率、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美国GDP增长率,可以发现健康服务产业增长率波动和GDP增长率波动高度耦合,但总体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即使是在大部分产业产值不增反降的金融危机期间,健康服务产业仍然保持了高于5%的增长率(见图1-5)。可以判断,大健康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图1-5 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从各个国家的健康支出情况来看,高收入国家健康支出总额最大,远高于其他三组国家,且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进入21世纪,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增长态势良好,未来市场巨大:人均健康支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人口增长前景良好,再加上中高、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这些有利于提高中高、中低收入国家未来健康支出。以美国为首的高收入国家,则将进入医疗体系改革以压缩健康支出、提高医疗效率的改革区,未来健康服务产业将进入调整性增长期,见图1-6。

图1-6 各个收入水平国家健康支出总额和人均额(根据世界银行分类)

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是带动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增长的领头羊。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健康支出总额增长率普遍高于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健康支出总额增长率。这也说明,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动力高于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未来将成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未来健康服务产业投资的最佳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医疗领域发展仍旧处于基础阶段,医疗资源相对仍旧短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见图1-7。

图1-7 各个收入水平国家健康支出增长率和人均健康支出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分类)

∗为预测值。

预计未来,大健康产业在互联网的催促下迎来重大变革,全球健康服务产业加快信息化发展。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整个健康服务产业重心前移,由治疗型转为预防型。

(1)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升级。借助于移动应用、大数据、在线协作/互动、远程医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类健康管理水平将逐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可穿戴健康管理、植入治疗、医疗机器人、辅助康复装置等技术使医疗行业成为硬件创新重镇。网络和移动互联发展促进医疗信息沟通便捷化。首先,科技的进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医生和病患沟通,而社交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医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其次,手机医疗应用开发成为健康服务产业新方向。再次,健康管理应用的开发促进用户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健康管理应用开始替代基础健康管理人员,成为健康管理新方向。

(2)健康医疗资源的国际流动加速。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占领了全球医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具有两大趋势:一是健康消费的国际双向流动。全球化发展使得国际医疗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的欠缺,常常无法满足一些病人的专业需求。条件较好的病人常常会寻求更加专业的治疗,会在全球搜寻最专业的医疗机构,以获取所需的健康医疗服务。医疗旅游产业应运而生,通过提供全球医疗资源信息和医疗旅行帮助,使得跨国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医疗费用的高昂,常常使得一些居民难以承受。随着跨国旅游的普及,许多人前往一些发展中国家寻求费用更加低廉的普通医疗服务。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其他国家逐渐成为受欢迎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二是医疗专业人才的单向流动。随着国际交流活动和人才流动的增多,医疗专业人才对全球医疗资源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由于受到本国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的限制,无法获得应有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一些护士、医生、药剂师和其他医疗相关从业者向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由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是医疗专业人才一个主要趋势。

(3)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医疗产业核心由治疗型转向预防型。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健康理念也从疾病的及时治疗转变为提前预防;另一方面,治疗成本远远高于预防成本,健康支出的节约也要求对健康的管理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这将促使全球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重点得以转移,同时也扩大了健康医疗产业的市场。因此,未来医疗产业的投资重点也相应前移,投资重点将挪至预防和保健领域。

(五)资本市场

近年来,投资者对大健康产业反应敏感,投资活动踊跃。2013年全球大健康行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686起,在各行业中排名首位;披露交易额86亿美元,列各行业第二。具体到各大行业投资情况来看,治疗康复、生物制药投资额领先其他领域,数据/信息和健康管理是新兴领域。2013年健康服务产业风险投资数据显示,生物技术带动的药物研发与制造依旧吸引了最多的风险投资额。治疗和康复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投资案例最多的细分领域。数据/信息、健康/管理成为紧随其后的新兴投资领域。移动互联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预计数据/信息投资和健康/管理领域投资将进一步增长。制药领域投资数量少,但单个交易额价值高。医疗保健服务单个交易价值低,但交易数量较高。制药和医疗设备依然是投资热点。

我国大健康领域投资活动日益活跃。2013年,中国市场大健康投资交易数量56起,占比8%;其中24起披露交易额4.18亿美元,占比5%,投资者反应活跃。2013年,美国大健康市场PE/VC交易数量为72起,交易总额为11.6亿美元。同美国相比,我国虽然整体弱于美国市场表现,但相对其他产业,中国大健康领域受到PE/VC更广泛关注,投资表现活跃。投资重点主要在生物制药方向,资金多来源于国内。随着中国对外资进入健康领域管制的放松,国际资金也更加关注中国大健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