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创业路径
传统的创业路径是以个人为中心,组织各种资源,包括资金、团队、产品、研发等各方面的后台资源,进行创业。可能一个人要获得开公司、当老板的资格,需要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沉淀和积累。
这种创业模式是过去的主流创业模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但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机会稍纵即逝:在落后的农业时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工业时代,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互联网时代则是一年河东,两年河西。
传统的创业路径适合过去的时代。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商业经济时代,强调的是变化和创新,传统的创业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节奏,也满足不了未来创业者引领市场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创业路径的工作理念是被动地给别人打工,为别人工作。这和为自己工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所有的员工观念变了,都在被动地工作,不再珍惜工作机会,不再用心工作,他们也就成了公司巨大的成本负担。所以,如果你问,今天公司的成本是什么?很多人会告诉你,是人力资源的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没有技术、没有团队、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信念、没有入口,那么老板一定要进行创业模式的转变,否则最辛苦的不是员工,而是老板。老板将会变成为员工打工的人,每天为员工解决各种问题。
这几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老板经营举步维艰,原本想将过去的盈余继续投资,用于购买更好的设备和资源,期望取得更大的业绩,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赔得倾家荡产,甚至有的不堪重负自杀了。这就是模式没有切换过来、本末倒置的后果。所以,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升级,才能给企业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才能真正让老板身心解放。
合伙创业新模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合伙创业新模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并在实践检验中得到肯定。
(1)工作理念:为自己干
在合伙人模式下,员工的工作理念会转变,会由给别人干变成为自己干,由一个人创业变成大家一起创业。这时,员工是自主自发的,企业的相关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大程度地开发出来。
当人人都积极主动地为公司操心,为公司努力拼搏、奋力付出,公司的业绩怎能不好呢?正是由于员工工作理念的转变、工作状态的调整,企业的活力瞬间被激发出来,合伙人团队才能真正地成为主导未来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力量。
国内两家知名民营企业—华为和阿里巴巴,采用的都是合伙人体制。合伙人体制,能极大地开发出团队和员工的潜能,真正地激活企业的内部潜力。因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只有把员工激活,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才能被激活,企业才能在市场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2)合伙人+众筹=超速创业
传统概念的合伙人是几个公司的老板合伙,而所谓的“合伙人+众筹=超速创业”模式,是全员合伙,用合伙人的性质加众筹的理念,把公司从高管到中层再到基层彻底捆绑,从而实现超速创业。
为什么合伙人加众筹能实现超速创业呢?
传统的创业模式下,我们可能需要用十年二十年攒来的创业资本,才获得一次创业的机会。而在超速创业、众人创业的模式下,我们可以积水成渊、滴水成河,迅速地聚集一波分散的收益力量,形成庞大的创业资金,从而快速地把握创业机会,快速创业。只需要一个超级idea(创意)、一个梦想、一群拥有自信的人,就可以把分散的社会资源快速集中起来,快速实现收益,甚至诞生一个快速成长的创新型公司,同时给普通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及创业的机会。
这种创业模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创业的效率、竞争力、积极性,而且可以大幅地降低创业门槛,让人人都有参与创业的机会,让创业增长成为经济最大的活力和中心。所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就从这种模式里面诞生了。
(3)创客模式
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万众创业,助力大众创新。随着一批创新创业扶持措施的实施,中国进入了草根创业时代,简称为创业时代,也叫创客时代。
什么叫创客?创,就是创业;客,就是客方。同样实行创业,以客方的角色参与,只需要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站到主人公的位置上。创客模式,能够让我们以客方的角色和角度,实现主人公的收获,实现主角的价值和功能。
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或能力、经济条件薄弱的创客,我们称为草根创业者。当很多很多草根创业者聚集在一起,也会形成庞大的创业力量。所以,互联网时代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也是草根创业崛起的时代。这意味着人人都有机会,人人可以参与竞争,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时代。
从过去单打独斗的传统的创业路径,到借力创业的创业合伙模式,再到众筹创业的模式,也叫合伙创业模式、创客创业模式,我们相信,创业的活力正在不断地被开发、被激发。
从一个人单干到几个人合伙干,再到未来一群人一起干,这是创业模式一次彻底的颠覆和创新。由金字塔塔尖创业到塔中创业,再到塔基创业,也叫大众创业,这是三个层次创新体系的完善。从过去经济发展由少数人引领,少数人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变成全民创业,全民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当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细胞都彻底被激活,融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成为充满活力的分子、细胞和发动机时,中国经济必定会实现迸发式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人。
案例分析:任正非如何玩转“合伙人”
2018年3月30日,华为正式公布了2017年全年财报。报告显示:华为2017年度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
这个收入是阿里巴巴的近4倍(根据阿里巴巴2017财年业绩,阿里巴巴2017财年全年收入为1582.73亿元);是中兴的5倍多(中兴2017年营业收入约1088.20亿元);是小米的6倍(小米2017年营业收入约1000亿元)。
同时,2017上半年华为仅在中国就缴税超676亿,纳税额拿下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比恒大和万达的纳税额加起来还要多出24.5个亿。
华为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掌舵者任正非,更离不开全员持股的合伙人模式。任正非并不是技术专才,他的最大长项,就是定战略、用人才!
华为没有上市,但是把98.99%的股权开放给了员工,创始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01%的股权。这种全员持股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华为所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的,都是合伙人的。
其实,华为的合伙人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萌芽。1990年,华为就提出了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但是,在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动非常快,很多人才离开华为之后仍然拥有公司股权,分享企业剩余价值,这对企业发展来讲是很不利的。
所以,1997年,华为对员工持股计划做了改造,叫虚拟股权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利润分享计划,类似于身股,员工在公司就参与利润分享,离开公司就不能参与。员工离开后,公司就会以净资产的方式把股权收回,并将股权再卖给新加入的员工。这一计划使得退出企业的人,他们不再为企业做贡献之后,就不再分享企业利润,而企业的新人,他们是来为公司做贡献的,能够购买到公司股权。
因此,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以后,华为员工所持股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而是一种利润分享计划,也是一种合伙人股权激励方式。
近几年,华为又做了改变。因为很多高管、老员工拥有公司股权以后,股权收入远远超过了工资和奖金,使得很多员工失去了奋斗的热情,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就能拿到很高的收入。于是华为又建立了获取分享制:股东每年分享利润要减少,把每年创造的大量利润收益,以奖金利润分享的方式,分享给当年创造价值的人。并规定股东每年只能分享利润的25%,简化股东收益,75%要通过奖金分享给当年创造价值的人。这就激励了更多的人必须在当年创造高价值,不能只靠股权获取收益。截至2016年12月,华为全球员工约15万人,而其中持股成为事业合伙人的员工约8万人,由工会委员会作为持股平台统一管理。华为在工会持股平台上选出51名员工代表,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公司的控股母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共计17人。
据广东省工商局登记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由两名股东构成,分别是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个人,其中自然人任正非出资比例仅占1.01%,社会团体法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出资98.99%。
这种股权架构,任正非相当于普通合伙人,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出力;而工会委员会相当于有限合伙人,为持股及事业合伙人提供的平台,出钱。这就能够解释为何任正非持股仅为1.01%,却能控制公司的原因了。而大名鼎鼎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孙亚芳),就是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子公司,是单一法人独资企业。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华为虽然是一个庞大的高效的合伙人组织,但还是一个由任正非个人掌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