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是管理的根本
为什么说财务是管理的根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例子。
刘邦说过: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若论集结百万雄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
而这三人中,刘邦又将萧何列在首位,尊为第一功臣。为何?一方面,固然与萧何发现引荐其他二人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萧何对国家内政的管理,对战争时期经济、粮饷、粮道的经营管理是分不开的。
古时打仗要有经济做支撑,要有钱财和粮食做保障;而现代企业管人管事,同样需要钱财。总之,各种管理工作都需要钱财来做基础。这就说明,无论古今,无论何种组织,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对他们而言,财务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毫不夸张地说,财务是管理的根本,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的目的是创造高效益,是务“财”
效益就是经济,就是利润,就是有财可务,这是管理的最根本目标。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是要让工作有效率且良性循环地完成。
管理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效率示意图
管理是由“管”和“理”组成的,“理”是规则、制度,“管”是监督,促使规则和制度运行。简单说,管理就是制定规则,教导、强制人们按照规则行事,并形成习惯性机制。
这里再举一个古代的例子。
商鞅向秦王建议: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还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才能有威信,改革也将容易进行。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担心老百姓不按照新法去做,就先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南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又有人说:“这大概是左庶长(即商鞅)成心跟咱们开玩笑吧。”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于是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赏罚分明,令人信服。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整体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门立木”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管理案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合理的制度和规则制定出来,并教导、协调人们去执行,才能产生卓越的管理成效。
2.管理的重点是财务
财务工作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理的根本。
财务,不仅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资金运转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更主要的是财产和债务,即资产和负债等。无论何种组织和企业,都会涉及财务工作。
一个公司或组织的财务政策和制度,是其整个战略方针和经营风格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公司组织,就会有什么样的财务政策。但无论政策如何,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财务工作视为管理的重点。
的确,财务直接关系到钱袋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把财务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而只是在形式上比较关注而已。
我们在很多企业里都能发现一种现象:在他们的财务办公室门外,会挂着一个“财务重地、闲人免进”之类的牌子。为什么会挂这样的牌子呢?太别扭了。一是视来访者为“闲人”,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二是过度夸大了财务的重要性,意思是只有财务这里是重地,慎进,其他的部门则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是管理的误区,并没有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描述的是管理者对于商业活动的认识,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理的根本,而不是上面这种流于表面和形式的假重视。如何突破这种认识局限和误区呢?这就需要管理者自己从外到内,从点到面,加深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