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老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王弼注】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

北方最讲究的代步工具,是骡驮小车,家有骡驮小车,如今之有包车人家。骡驮小车,轮子很大,约一人高,但也只有十几条辐,也没有三十辐,至于这里说三十辐,是否有别的寓意则不敢确言。至于牛车根本无辐,仅中间有一圆木头,亦可转。

“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中间有毂之无,因为有虚的、空的毂,安上车轴,它才能转,才能有车之用,否则不能转。也就是说,“无”才有用,此章讲无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王弼注】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严批本作“挻”,当为误植。

“埏埴”就是用黏土做成之陶器。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凿窗子也是当其无,才有室之用。因为中间都是空的。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话同学若悟得通,则不论何事皆不会吃亏。

世界上的事不是一个“有”,一个“无”就完了。有“有”才有利,“有”有了“无”才有用。“有”之所以有利,就是有“无”之利,有“无”的“用”之利。

为什么有“有”才有“无”之利呢?因为“有”有了“无”,才有“无”的“用”之利。所以,有了“有”,得了那个利之后,要从“有”中找出“无”,从“有”中间凿成“无”,才能为其用,才能有用。若没有“有”,“无”从哪里来?那“有”才是“利”,那“无”才是“用”。利、用两字的区别,也就在这里。

举个例子来说,要有了木头,才能做辐、做毂、做轴,才有车之用;要没有木头,哪里来的辐,哪里来的毂,哪里来的轴?哪里有车之用呢?换句话说,若没有“有”,那无从哪里来呢?所以有“有”才是利,有“无”才是用。所以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因此,我们常说“我要利用你”,“利用”二字,可说啥都包括在内了,既利用其有,复利用其无。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实有深意蕴焉。

【严复批】此章言玄之用,以无为用。近人颇尚中央集权之政策,读老子知惟以虚受物,以无为用者,乃能中央集权也。

我们认为这个批极有道理。反过来说,集权所以垮了,就因为不能“无”。

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的终南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称“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认为是道教最早的宫观。

相传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康王时代,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称为草楼观。一日见紫气东来,预感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尹喜便守候在函谷关。后来果然老子西游入秦,尹喜便迎请老子于草楼观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草楼观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故又称说经台。

苏辙曾有诗记此事:“老聃厌世入流沙,飘荡如云不可遮。弟子怜师将去国,关门望气载还家。高台尚有传经处,断壁空留驾犊车。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