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易经系辞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永续不息——生生之谓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继善成性

本章和前章论道说易,哲理意味浓厚,文辞亦极优美,可说是系传中的双壁。前章盛称易道之大,与天地准、与天地相似、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终结于神无方而易无体。本章则极论易道之活,从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至阴阳不测之谓神。一论至大无外,一论永续不息,两章前后辉映,强烈显露系传作者对易理的由衷信服。

“之谓”意同“就是”,“谓之”则为“叫作”。“甲之谓乙”,甲就是乙,二者实为一物。“甲谓之乙”,甲叫作乙,乙只是甲的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不等同,甲也可以叫做丙。换言之,之谓蕴含本质上的等同,谓之则可能出现名与实的差距。以英文来说,之谓即"is",谓之有点像"as"。《说卦传》释八卦之象,乾,健也;坤,顺也。乾之谓健,坤之谓顺。乾为天,为君,为父…乾谓之天,谓之君,谓之父。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道,宇宙万有必涵具阴阳两种性状。一字肯定是动词,有统一、致一、合一之意,表示道的存在层级较阴阳为高。一字在此非量词,一个阴和一个阳就是道,这不成话。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又屡称得一、抱一。《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易经》思维的基本模式。道不可见,人要体悟道的运行,只能透过阴阳的互动。用外觅体,永不可得;即用见体,体用合一。

道体既立,透过阴阳互动,就会自然而然往下发展,“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继续生发推衍的历程,本身就是善;因之而凝铸成形的万事万物,也就有了各自的物性。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隐涵了性善观。既然承继的是善,起源当然为善,阴阳善,道善。《文言传》云:“元者,善之长也。”起源虽然为善,延流推衍仍有蒙尘堕落的可能,须加意修持,才能真正尽性成性,故而《大学》又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修行到至善不易,人对道的体悟恒受资质及学养所限,而有见仁见智的看法。仁者见之的见,若读作现,则有身体力行、实践表现之意。无论看法或作法,总之都受到本身条件的拘限,未必能真正掌握真理。因此,修辞上用“谓之”,不再称“之谓”。谓之仁,谓之知,颇有自以为是,以意见为真理的味道。

见仁见智,是学者囿于所闻;一般老百姓,根本还谈不上知。虽然不知,却没有一天不用。真理无所不在,最平常的生活事务中都含有道。《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综前所述,可见真知力行之难。“君子之道鲜矣!”这样的结论,语气极似《中庸》: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道其不行矣夫!”

两相对照,系传此章所称的君子之道,实即中庸之道。依孔子在《中庸》一书的说法,中庸是至德至善,似易而实难。所谓天下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中庸却不可能。以平常入德论,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有所不能。

由此看来,一阴一阳之道,一字还有控制、驾驭、调和得恰到好处之意。孔子称赞大舜“执两用中”,又称颜回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皆由此处着眼。

显仁藏用

《中庸》论道,常以隐和显对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之道费而隠;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不见而章,无为而成;闇然而日章,的然而日亡;知微之显,可与入德;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系传和《中庸》相表里,本章在叹君子之道鲜矣之后,也提到隐显的问题。大道无形,藏于诸用,不可于用外觅体,已见前述。显诸仁是什么意思呢?

《易经》剥极而复,剥卦上九以“硕果不食”为象,复卦初九由六二小象“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可推知有果中核仁之象。一阳初动,见天地之心,仁代表生命种子,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真机。仁字为相人偶,以二人取义,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夫妻,夫妻结合就能生育子女。《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应该就是显诸仁的含意。仁为核心的生机,由阴阳两性的亲密互动和合而成。道不可见,天地间处处显现的生生化化的现象,却昭示了道的存在。

仁字右边的二,亦可视为上一横象天、下一横象地,如此则有顶天立地的三才之意。显诸仁,道不可见,可见的是天地人。宇宙间星罗棋布,大地上山河险阻,生物界灵蠢动植,鸢飞鱼跃,乃至人群辉煌的文明建设,在在皆显示了造化的奇迹。《中庸》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接着又称:“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显诸仁,藏诸用,生机鼓荡,造化默运,形成了三千大千世界。这一切均属自然而然的演化,并没有什么设定的目的,也不随个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忧惧悲喜更改变不了情况。

《易经》为忧患之书,作易的圣人悲悯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固然伟大,毕竟仍属人道。至于天道,确如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管子》一书论形势,有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风雨无向,而怨怒不及也。”好一个怨怒不及!人生至苦,往往因情而生,焦焚五内,欲求不得。系传一句不与圣人同忧,客观冷静,不陷执着,解除多少包袱!

富有日新

天人之际既明,站在发扬人道的立场,不但不宜灰颓,反而更应积极进取,深悟自然进化之理,不逆势,不妄求,开出文明创造之路。本章往下语气一转,以赞叹盛德大业起,一路之谓到底,精神抖擞,气势绵密,真是难得的大块文章。

《易经》中德业二字并称,见于《系辞传》及《文言传》。乾文言九三、九四皆言进德修业,九三且言居业,此二爻为顶天立地、承上启下的人位,也是多凶多惧之位。坤文言六五提出通情达理、合宜授权,美之至的事业观。系传首章从乾以易知,推到可久的贤人之德;由坤以简能,推到可大的贤人之业。

德字从直从心又从行,有内得于心、外得于人之义。《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升卦《大象传》云:“地中生木,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学而上达,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日新之谓盛德,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新新人,新民新邦,这种行健不息的刚强猛劲,本身就是盛德。大畜卦《大象传》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彖传且云:“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业字不见于卦爻辞,也不见于彖、象诸传。《说文解字》释为“大版”,其义似指程功积事,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计数。凡有所专习称业,事成谓之业。业又有高大惧危之意,故云竞竞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竞竞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富有之谓大业,资源雄厚完备,足以利益众生就是大业。富字显然不单指财货而言,精神心灵上的充足,所谓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孟子称道的“天爵”,亦包含在内。《论语?尧曰篇》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人才众多,济济多士,是周之所以灭商,革命大业成功的重要资产。

易例阳大阴小、阳实阴虚、阳富阴不富,《易经》中最显富丽气象之卦就是火天大有。艳阳高照,无幽不烛,这象征什么呢?日光是大地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来源,所谓天无私覆,决非特定生物所可垄断。大有实即公有、大家享有、人人皆有之义。传统的易注囿于彖传所言:“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以一阴拥有五阳为释,恰成独占,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然,则卦名应为有大,而非大有。同人、大有两卦相综,同人于野是实现大有元亨的前奏。《杂卦传》云:“大有,众也;同人,亲也。”同人通天下之志,必须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大有顺天休命,已是远近大小若一,一切资源为公众所享有。

依前所述,大有一卦实在昭示均富的思想,除了求富之外,更重视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大有之后的谦卦,其《大象传》云:“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积极生产,公平分配,才能保证祥和社会的建立。若有人巧取豪夺、恣意破坏这种均平原则,即可秉公权力加以制裁,此即谦六五爻的主旨:“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若大有为众,依《杂卦传》,小畜即为寡。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以小畜九五爻辞云:“有孚孪如,富以其邻。”小象更称:“不独富也。”富利应该共享,不宜垄断独占。前云富不单指财货而言,如此不独富的意义就更深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老有、壮有、幼有、废疾者皆有、男有、女有,这不是大有是什么?《礼运大同篇》所揭示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实即易经同人、大有两卦的宗旨。

大有和有大不同,而《序卦传》为了说理方便,却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这是偏重卦序关系的说明,不可以文害义,而误解了大有一卦的真实意涵。其实以卦序论,从小畜到豫的八个卦,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主张,且看《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教训弟子冉有的话: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国家是武力造成的,小畜之前的师、比二卦已明确昭示。师上六爻辞云:“大君有命,开国承家。”战争结束,依据胜负划定势力范围,故而比卦《大象传》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国家既立,便面临在和平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这便是小畜。小畜寡也,资源不够,必须善用杠杆,敦亲睦邻,与邻国互惠贸易,无论强弱大小,皆不宜彼此再动干戈,故而《大象传》云:“君子以懿文德。”

小畜后为履,履而泰然后安。《系辞下传》第七章称:“履,和而至;履以和行。”小畜为寡,履以和行,和即无寡;小畜密云不雨,充满不安情绪,致泰后即不患不安。安无倾,泰、否皆有倾之象:泰上六城复于隍,否上九倾否。持盈保泰,居安思危,即可趋吉避凶。小畜患贫,九五不独富、富以其邻,均即无贫。突破的关键,在于和平共存的互信。

小畜九五称有孚挛如,六四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是以《礼运大同篇》在“人不独亲其亲”之前,先强调“讲信修睦”。《论语?颜渊篇》中,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师、比二卦讲足兵,之前的需、讼二卦讲足食,小畜、履则重视民信之矣。必不得已而去,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仅小畜九五、六四重有孚,需、讼二卦卦辞亦首言有孚,比卦初六称有孚比之,甚至强调:“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见卫国人口众多,称:“庶矣哉!”然后因冉有之问,发抒庶而后富、富而后教的主张。同人于野为庶,大有为富,之后的谦、豫二卦为礼乐教化。《系辞下传》第七章称:“谦以制礼。”豫《大象传》则云:“先王以作乐崇德。”

《易经》除以大有一卦示富有、众有之义外,也在多处强调“有”的重要:震卦六五无丧有事,萃、涣二卦王假有庙,家人九五王假有家。涣六四涣有丘,否九四有命,豫上六、随初九有渝,蛊初六有子。谦九三、坤六三有终。坎行有尚,丰初九及节九五往有尚。艮六五言有序,归妹九四迟归有时,需、蹇、渐往有功…其它如有孚、有获、有喜、有庆、固有之等。大易可谓囊括万有,以有立教。《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言有言生,全面的肯定,宇宙的存在不容置疑。

至于“无”呢?无咎、无悔、无不利、无眚、群龙无首,还专设无妄一卦,阐释全真之理。大易崇有务实,不尚虚无。

生生不息

富有日新之义既明,生生之谓易就好理解了。第一个生字有自然义,字形象草木生出土上,日进而不已,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第二个生字就有生命的自我繁衍,以及人文的价值创造在内。生为万物资始、物之始生,如乾、坤后的屯卦之象。生生则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复卦之意,甚至大明终始、以继明照四方的离卦之理。以性情来分,生之谓性,生生则由性又衍发出喜怒哀乐之情。生命之所以能繁衍不息,不正是因为众生有情、异性相吸吗?卵生动物的有孚、胎生动物的养育,所显示的亲子之情,正合生生之义。

三画卦的八卦摹拟自然,为生;重卦后的六十四卦,揭示终而复始之义,为生生。八卦只是单纯静态的基本范畴,六十四卦才显现三才互动、千变万化的宇宙真相。生生之谓易,可视为易的第四个定义,和传统变易、不易、简易的三易说合观。

《大象传》人文精神浓烈,立论的依据即生生不息的重卦现象,重视上下或内外卦的互动关系。且看八纯卦的修辞表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洊为水相永存,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续不断之意。习是鸟数飞,不断练习才能掌握飞行的技巧。两作、继明,意义更为明显。乾卦不称乾,称健,大道无形无名;离卦不称君子,独称大人,昭显文明创造,与天地合其德。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兼字原意为手持二禾,两者并重。艮卦讲止欲修行,内艮独善其身,外艮兼善天下,内外兼修,方为大成。随为从,紧密相接,一阵接一阵,巽卦三令五申,务期达到目的。丽字为二鹿相依相傍、成双成对之象。《说卦传》释离为丽,此处用于两情相悦的兑卦,却也十分合适。洊字既用于坎,又用于震,水波、震波皆波坡相续。

乾、坤、坎、离属上经,由体起用,以明天道。故先称天、地、水、明,续言其作用:行健、势坤、洊至、两作。震、艮、巽、兑属下经,以用证体,而扬人道。故先言洊雷、兼山、随风、丽泽之作用,续称其卦名。

乾坤二卦为父母卦,一切生生之本。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生命的发展及文明的建设,亦应善体乾坤之义,能知能行,慎始成终。

系传首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先有象再成形,以做事来说,即先有理念,再在实践中逐步落实。乾以喻理,坤以况势,任何事业必须依理顺势才能成功。乾为天理,为自然法则;坤则仿效学习,顺势推演。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又是效率、效能、效果、功效的效,坤卦天马行地,最重视执行绩效的落实。

极数知来

除了成象效法,企划与执行的基本能力外,更重要的,得由此衍生训练出预测的本事,高瞻远瞩,见微知着。极数知来就是占,易占预知未来的功能,自古即享大名,而其精准决策的机制与“数”有关。只要彻底研究清楚数,就能知道未来。数究竟是什么?

在《系辞上传》第九章讨论占法的内容中,出现大量的数。统括来说,有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类,依数运作,十有八变即能成卦。爻的阴阳老少又分别以6,7,8,9名之。似乎这些简单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互动,就足以摹拟宇宙间一切繁复的变化。

《说卦传》有云:“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指出以蓍草占筮,是以数的运算为根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清楚的了解过去,有助于逆料未来,而《易经》的重点就在预知未来。

《说文解字》对数的解释为:“计也,有速、密二义。”计是言之十,计算周密,面面俱到,不仅完整精确,而且速度甚快。兵法十三篇,首篇为《始计》,根据末篇《用间》得来的情报,就敌我双方有形无形的实力,作全面的比较,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

依《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韩简有云:“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天地万物愈生愈多,人际互动由简趋繁,不经过一番统计排比,确实难以妥善料理。人生充满变量,而冥冥中似乎又有些定数,在我们下手做事前,能不能先心中有数?这种亘古的迷惘和渴求,也促成了象数之学、术数易的大兴。研究《易经》固然应以义理为主,但理、气、象、数息息相关,对数的探讨倒不可轻忽视之。

极数知来就是占,也提醒我们:只要对社会繁多事项有清晰解读、严谨运算,以及准确预测能力的所有方法,就叫作占。占法绝不仅限于某种固定的方式,大衍之法是占,焦氏易林、京房卦、梅花易数也可以是占。甚至易理精熟、历练老到的人,不靠占算也能预知未来。这就是孔子称不卜而已,荀子“善易者不占”之意。占的意义很活,很宽广,不必迷执拘泥。

然而,真正完全准确地预知未来很难,不管事先做多少料算,实际进行时,往往又有差距。这时,就得根据现实的变化情况机动调整,这就是通变之谓事。《易经》卦序,豫卦之后接随卦,即明示此理。

豫是顺势以动,依据预测作好各种预备;随则是动而悦,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豫卦彖传称:“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期望人事的预测,能像日升月降、四时更迭一般精确无误。“豫之时义大矣哉!”这种预测的本领,若真达到万无一失的地步,可就太了不起了!随卦彖传则提醒人:“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天下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剎那跟前一剎那都不同。凡事豫先作计划是对的,却不必奢望一切会照预定进行,必须保留弹性修整的空间。

豫上六爻辞云:“冥豫。成有渝,无咎。”下接随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两个渝字,明确昭示人机变的重要。豫极转随,势属必然,人世间所有的预测,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都可能有时而穷。《孙子?九地篇》的名言:“践墨随敌,以决战争。”人生决战,有豫有随,两卦相因为用,不可偏废。

彖传有所谓十二时卦:豫、遯、姤、旅及随,称时义大矣哉;颐、大过、解、革,称时大矣哉;坎、睽、蹇,称时用大矣哉。时机时势的精确掌握,以及正面、反面的灵活运用,特别重要。但严格来说,随卦又与诸卦不同,不云随之时义,而称随时之义,前者效力仅限一卦,后者则涵盖一切。

随卦重视当下眼前的情境,随缘作主,随遇而安;豫卦向往未来,深情企划。豫尽转随,正代表随着时光流逝,未来已变成了现在。随卦之后为蛊卦,“干父之蛊”讲的是人对过去种种,所应抱持的态度;换言之,现在又转成了过去。《易经》透过豫、随、蛊三卦相因,谈的正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由卦辞、卦象来看,最重视的还是代表现在的随卦。

随卦卦辞云:“元亨利贞,无咎。”四德俱全,与乾卦的天则相符合,表示随为自然存在的状态,在时间历程里,其实我们真正能掌握的只是现在。逝者已矣,过去事再不可得,而未来尚未发生,究竟会如何?只有天知道!易道崇尚无咎,随即云无咎。好好珍惜当下,不要动辄不满现实,怨天尤人。随卦卦象为动而悦,欢喜自在,无往而不自得。

“阴阳不测之谓神。”综合以上所有论述,本章作者下了结论。天地造化之妙,人事变革之奇,只能以不测称之。无论未来人类科技再怎么进步,也难以探索穷尽,究竟真相或不可得。二十世纪大物理学家海森堡深研物质基核,有所谓“测不准原理”:在微观世界中,我们永远无法同时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这并非一般测量方法上的误差,而是本质的限定与隔阂。另一位量子论大师波尔,针对光学上诡谲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互补理论,并有句名言:“在追寻生命的谐和时,我们不可忘记在存在的戏剧中,我们自己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任何探测自然的方法技术,既是由人所发明,本身已是自然与人互动下的产物,不可能作到绝对的客观。换言之,我们用的探测方法会决定自然向我们展现的面目,方法不同,呈现的风貌亦可能有异,但未必就是自然的究竟真相。以《易经》的术语来说,都只是象而已,是见仁见智的“谓之”,而不是“之谓”,是"as"不是"is"。我们唯一确定的,只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是阴阳不测之谓神。

波尔的理论及名言,确实耐人寻味。众所周知,他曾选了太极图作为封爵时的徽章,《易经》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极可能对他有所影响。人在探测自然时,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也让人想起临、观二卦相综,在更深层次的意涵。临是身历其境,全心投入,从初、二爻的咸临,到五、上爻的知临、敦临,不可能不受到天人交感或主观情怀的影响。观是冷眼旁观,冷静思考,从童观、窥观,提升到观我生、观其生,历程中亦充满了认知的盲点,要做到如天道的四时不忒,可谓难乎其难。临、观二卦相综,实为一体两面,同时俱现,彼此也会交互影响,而负面的影响,就称为八月之凶。

更有意思的,临、观二卦之前,正是象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豫、随、蛊三卦。换言之,我们所有的行为和观察,都得在时间的历程中进行,不可能有超时的思考或行动,这就注定了阴阳不测,注定了永远测不准。天地造化,剎剎生新,伸足入水,已非前水!《易经》不终于既济,而终于未济,《序卦传》最后说的特别好:“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