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之旅(五)
火车在斯贝塞(Speyside)停下。麦加仑酒厂是巨大的,与众不同的。
年轻的公关经理笑嘻嘻地相迎。她的讲解声音嘹亮,加上变化无穷的手势,简直是一位舞台演员。她指着远方另一座大得不得了的酿酒厂:
“这是新建的,为了世界市场,我们不得不扩建。”
“什么世界市场?”我心中说,“是东方市场。”
“麦加仑”在全球的崛起,全靠他们用的大麦。此种大麦称“黄金的承诺”(The Golden Promise),为苏格兰特有的品种,能酿出个性强烈的威士忌来。
另一个成功因素是他们坚决使用西班牙的橡木桶。他们将橡木桶免费提供给西班牙酒庄储藏雪莉酒,两三年后才运回苏格兰浸他们的威士忌。
这两个重要因素配合好,才能生产出完美的“单一麦芽”佳酿。在1993年,一瓶六十年的就卖到破纪录的八万七千港币。但数年后,稀有年份系列(Fine & Rare Collection),变成三十万港币。当今价格翻了又翻,三十万港币算便宜的了。
在酿酒厂走了一圈,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试酒。该厂权威的试酒师先将一张纸铺在桌面,画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圈,写着“新酒”(New Make Spirit)、“雪莉橡木桶十二年”、“雪莉橡木桶十八年”和所谓的“雅致橡木桶”(Fine Oaks)二十一年和三十年,共五种酒。
我们喝完“雪莉酒橡木桶十八年”,向试酒师点点头,他微笑赞许。最后,我们指着藏在玻璃柜中的特级珍藏(Gran Reserva),翘起手指,还问他有没有麦加伦(The Macallan)或三十年的燕麦雪莉酒(30-Year Old Sherry Oat)。此二酒,皆被“酒圣”评为95分。
“那是既优雅又古老的年代了。”他感叹说。
言下之意,我们当然很了解。因为“黄金的承诺”太珍贵,1994年以后,只用百分之三十。而当今的“雅致橡木桶”,是为了应付亚洲人不断的需求而混成的,大量使用美国的橡木桶。
走出来时,看到一辆卡车,是专门运送“威雀”(The Famous Grouse)的。我在“镛记”常喝“威雀”,甘健成兄叫它“雀仔威”。我问公关经理,这辆车来这里干什么?她笑着说:“问得好。它是我们的附属公司。”
回到爱丁堡,我们游完古城,在附近随便走走。有一家威士忌博物馆,里面有数不尽的牌子让客人试饮和采购,不过若要找高级一点的佳酿,还得到那家叫“皇家一英里威士忌”(Royal Mile Whisky)的店里找。
威士忌为什么那么诱人?难道白兰地不能代替它?要知道,白兰地的糖分实在高,浅尝无妨,喝多了会生腻。哪有一个地方的人,像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样,一上桌就摆一瓶白兰地,喝个没完没了?
恕我不懂得欣赏愈卖愈贵的茅台,要是能喝到一瓶真的已算幸运。要是叫我选,同样的烈酒,我宁愿喝意大利的“果乐葩”(Grappa)或俄罗斯的伏特加。
至于喝法,混合的威士忌可加冰,但也得把冰凿成一个橘子般大的圆球,由酒保慢慢雕出来。当今的冰球都是速成的。日本人发明了一个压缩机器,用热水融化巨冰而成,已不太好玩了。
真正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能藏十年已不易。为了保存雪莉橡木桶的香味,还是纯饮较佳。有些人会淋上几滴水,说来也奇怪,味道散开更香。
苏格兰的地理环境寒冷严峻,几乎长不出蔬菜来,生活不易。在别的地方的人看来,他们太过孤寒,关于他们的笑话更是一箩一箩的。他们能够喝一口好一点的,已觉幸福。什么十年二十年,碰也没碰过。我们必须怀着这种心态去了解他们,了解威士忌。
这次威士忌之旅,印象较深的有乐加维林十六年(Lagavulin 16)、布朗拉三十年(Brora 30)、云顶三十二年(Springbank 32)。皇家格兰乌妮三十六年(Glenury Royal 36)和格兰花格四十年(Glenfarclas 40),感觉有点过分。
如果牌子不出名的话,高龄酒也不是很贵。香醇度不变,主要是看是不是用雪莉橡木桶浸出来的。用“麦加伦十八年雪莉橡木桶”浸出来的,比“雅致橡木桶”的二十五、三十年的好得多。
威士忌做得好,啤酒也一定好。小厂做的白啤酒(Harvest Sun)和黑啤酒(Midnight Sun)味道一流。但说到最好的,当数用橡木桶浸过的苏格兰精酿啤酒(Innis & Gunn),包你一喝上瘾。
离开苏格兰之前,我们到码头一家叫“基钦”(Kitchin)的餐厅去。这里被誉为苏格兰最好的餐厅。首先上的是冷茴香汤,头盘吃鳗鱼和葱,接下来是烧剃刀贝,主菜为猪颈肉和带子相配。另有比目鱼、野鸡、芝士和甜品,一共八道菜。众人吃后大赞,值得推荐。
主厨汤姆·基钦(Tom Kitchin)是位谦逊的年轻人,他不断学习,当今已是“米其林一星厨师”,今后获“三星”绝对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