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与防御体系
第一节 山洪灾害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融雪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2010年河南省豫西南“7·24”山洪中的栾川县城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及伴随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破坏力巨大的山洪
三、山洪灾害有哪些破坏作用?
● 冲塌房屋、淹没城镇,造成人员伤亡,使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山洪淹没城镇
● 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电力、通信线路等中断,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山洪破坏基础设施
● 冲毁农田,或者使农作物被浸泡,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减收甚至绝收。山洪带来的泥沙堆积在农田,使土质恶化,造成连续的减收减产。
山洪冲毁农田
● 冲毁水库、渠道、堤防、涵闸等水利基础设施,有时甚至导致大坝、堤防溃决造成更大的破坏。
山洪冲毁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
四、山洪灾害的特点
● 季节性强,频率高。主要受暴雨的影响,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山洪灾害也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山洪灾害现场
● 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谷深,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水流,且汇集快、流速大,降雨后很短时间就会形成灾害,预警预报难度大。
● 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桥梁倒塌、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的悲剧。
山洪造成河道破坏
● 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的山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水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五、山洪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
● 短历时强降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短历时强降雨汇聚成地表径流,导致溪河水位暴涨,是诱发山洪最常见的原因。
山区中的暴雨中心易发生山洪灾害
山丘区短时间强降雨就能形成山洪灾害
● 陡峭的地形地势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山洪易发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河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陡峭的地形地势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
● 复杂的地质条件是加剧山洪灾害的内部因素。山洪易发区往往地质条件恶劣,风化严重,其土体遇水易软化、易崩塌,加重山洪灾害。
土体松软易产生泥石流
六、山洪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大大加重水土流失。森林锐减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加大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甚至诱发滑坡、泥石流。
毁林开荒使植被消失也会加大山洪灾害的发生几率
● 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新增城镇缺乏科学规划,防洪意识淡薄,向河要地、围河占地、向河道倾倒垃圾等情况时有发生,人为缩小了河道,加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
围河占地等情况会加大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
● 乱采滥挖。不顾条件乱采滥挖,违章在河道中采砂等,不仅挤占河道,破坏河道行洪,而且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
● 工程建设中不合理施工。在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时,建设中的不当开挖,以及生产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常常会造成河道淤积而加剧山洪,甚至形成泥石流。
乱采滥挖也会加大山洪灾害的危害
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施工也可能加剧山洪灾害,甚至形成泥石流
山洪灾害典型案例
案例一: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6·10”特大山洪灾害
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6·10”特大山洪灾害
2005年6月10日12时50分,沙兰镇及沙兰河上游70平方公里的丘陵岗地突降特大暴雨,暴雨汇集成洪水,夹杂着大量泥沙、树枝和杂物,沿沙兰河迅速冲往下游的沙兰镇。山洪首先冲入沙兰镇中心小学,仅几分钟时间教室水深就高达2.2米。当时正在上课的352名学生和31名教师,全部被困洪水中,镇直及镇所在地的7个村屯同时受灾。由于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汇流快,造成的损失极其惨重。有117人遇难,其中学生105人,村民12人;受灾1830户、4583人,倒塌房屋324间,损坏房屋1152间。供水、供电及通信全部陷入瘫痪状态街道主次干道积进水,住户庭院、屋内全部被淤泥堵塞淤泥最深处达半米。受灾农田8.5万亩,其中绝产1.5万亩,五成以下收成的3.2万亩。财产损失1.36亿元。
案例二:甘肃省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甘肃省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0年8月7日晚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信中断。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1509人遇难,25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64952.47万元。
案例三:河南省卢氏县“7·30”山洪灾害
河南省卢氏县“7·30”山洪灾害
2007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遭受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和山洪灾害,暴雨山洪造成全县19个乡镇17.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房屋10741间21867间房屋损坏,537间校舍倒塌,1.2万人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全县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位于卢氏县境的国道209、国道310、省道322、省道331、省道323等路线因部分路段出现灾害断行。洪灾致78人死亡,1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4.1亿元,是2006年该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1倍。
案例四:河南省卢氏县“7·24”山洪灾害
河南卢氏县“7·24”山洪灾害
在卢氏县2007年发生特大山洪灾害两年后2010年7月24日,卢氏县又一次遭受强降雨袭击全县19个乡(镇)全部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达30274亩;倒塌房屋6038间,死亡和失踪4人,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
“7·24”暴雨洪水,卢氏县遭遇了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范围比2007年更大的特大暴雨袭击,却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2007年“7·30”暴雨洪水死亡失踪96人,2010年“7·24”暴雨洪水死亡失踪4人),主要原因是2007年以后,卢氏县结合山洪灾害防御试点项目,建设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一是加密雨量监测站点及时、准确提供水雨情实时监测信息。二是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及时、快速发布传送预警信息。三是落实责任制组织体系,保障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五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